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版的产业化和图书的市场化变革加剧,买方市场不断强化,读者的导向时代业已到来.在此形势下,出版社除了出版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外,更重要的是应提高图书宣传策划意识,采取适当、有效、符合读者行为特点的图书广告宣传,来提升出版社的品牌形象,拉动图书销售.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读者的认同,才可能会在激烈的、残酷无情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相似文献   

2.
周琳 《出版广角》2021,(6):91-93
大数据时代,读者线上阅读需求迅速增长,音乐图书出版面临读者需求多样化、图书编辑流程优化等问题与挑战.音乐图书出版应顺应大数据时代需求,注重数字化发展与传播,以提升读者阅读与研究的便利性.音乐图书数字化主要包括整合图书内容、加强版权保护、构建数字化平台、制定行业标准等,以此创新音乐图书的产销模式.  相似文献   

3.
韩英 《出版广角》2014,(14):68-69
图书策划是指出版人以图书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读者的阅读心理为依据,并在对所策划图书进行准确读者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对图书出版各个环节的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精心运作,使图书投入市场后迅速得到市场认可,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明显经济效益的出版行为,近年来。图书策划成为出版行业创新文化产品、扩大市场行销、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进行成功的图书策划,涉及传播观念、方法论等深层问题。本文以独特的视角管窥图书策划的操作要义,结合大量典范实例阐释新闻运作与图书策划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辩证关系,提出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图书零售市场、图书品种结构及营销模式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后疫情时期,各出版机构在对图书的选题趋势、市场需求等客观地认识和分析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市场预判;发挥专业优势和品牌图书的影响力,以“不变”应“万变”,积极打造精品图书门类,形成图书出版的抗疫合力;利用疫情变化的窗口期,积极探索图书出版的模式和品类,实现多业态、多平台的跨界融合,满足读者需求及阅读习惯的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延伸出版产业链,提升出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5.
徐军  余世英 《出版科学》2007,15(1):64-66
读者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网络技术的发展、日趋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是出版企业实施图书定制营销的主要动因.出版企业实施图书定制营销的策略有:建立读者数据库,加强与读者沟通;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出版流程;积极推行按需印刷业务.  相似文献   

6.
正图书策划与特殊读者群的挖掘是相互促进的,图书策划时,要善于挖掘其特殊读者群,并这些读者群体成为图书消费的主体;同样,这些读者群体散落于大众读者中,我们要借助图书策划,并将这些读者群挖掘出来,根基这些读者群的消费特点、阅读倾向等策划好相应的图书。在当下出版中,图书策划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虽然策划成功的案例已经数不胜数,但是在地方出版社里,策划运作还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践成功的案例并不多。随着图书市场分类越来越细致,大多图书都是按内容上去区分,比如分成社科、科技、文学等。然而,图书销售的时候多以读者分类为基准,比如公务员、历史爱好者、  相似文献   

7.
张媛 《今传媒》2016,(9):86-87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给传统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新形势,我国图书出版只有走精品图书之路才能赢得读者的青睐。本文对新形势下我国精品图书的设计与内容策划创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形势下大力研发精品图书的时代意义,同时,本文根据出版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了精品图书的内容设计策略和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创新路径,期望能对我国精品图书的出版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一、改革图书出版宏观调控机制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理论基础上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过分强调图书的商品性和出版社的企业性,对出版事业十分不利。从理论上搞清出版社及其产品——图书的性质。对改革图书出版宏观调控机制,以保证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书出版工作是将精神产品,通过编辑部门的组稿、审稿和加工,赋予其一种广泛传播的物质形式,发行后在读者中传播的工作。它是以积累和传播文化为目的的。它的发展,也是以不断积累和传播文化,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动力的。由此可见,图书出版工作的本质是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互动营销变得多样化.出版机构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渠道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如从线上到线下的O2O模式,从用户(读者)到商家(出版商)的C2B模式,以及从用户(读者)到用户(读者)的B2B模式.本文将以豆瓣网为例,探讨互联网时代图书出版的互动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图书质量,争创品牌,是出版社倾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出版行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图书的质量和品牌上,还体现在图书的价格上.图书价格的高低,对于图书能否赢得读者、抢占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图书价格的确立又与图书成本直接相关.为此,各出版社在确保图书质量的前提下,为了降低图书的价格,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图书成本,以实现图书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徐颖 《出版参考》2017,(12):61-62
建筑具有文化属性,建筑图书的编辑出版,应关注人性需求,提升图书的文化品位.以文化的视角挖掘建筑图书内在价值,重视图书的装帧设计,凸显艺术性和人文意蕴,将“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精神贯穿始终,出版具有人文气质、深受读者喜爱的建筑图书,使其走出专业壁垒,回归大众视野,还原建筑本真,体现出版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竞争层次和竞争程度越来越高的计算机图书出版市场环境中,或许我们可以"十年磨一剑"以求其质,这样的精品计算机图书对于读者和出版市场都是宝贵的,但在追求质的同时,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市场并不总是给我们那么充足的时间,众多读者能否忍受新技术"十年"后的再现?计算机图书出版社的责任和义务,其一就是要紧密跟踪前沿热点技术,及时高效地推出符合读者学习需求的图书,并形成一定的出版规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学习需求,这对图书量的要求就显得很突出.这时,我们将面临质与量的选择--它们可以共存吗?  相似文献   

13.
王涛 《出版参考》2021,(2):74-75,48
面对日益细分的读者需求和图书市场行情,图书营销人员需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寻不足、找差距,通过积极参与图书编辑的日常选题活动,从源头参与图书出版工作,培养自身阅读图书内容的习惯,做到知书、懂书,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才能成为合格的图书销售员,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李明 《图书馆杂志》2012,(9):58-61,94
作为当代阅读文化的生动体现,网络书评已逐步成为广大读者选择图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图书差评对读者判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文章通过对网络书店中图书差评内容的具体分析,探讨其对优化图书出版、维护读者利益、促进图书销售的有益启示,旨在为网络书评积极效用更深层次的引导与推动探索思路。  相似文献   

15.
研究图书编辑的创新理念与角色转型,有利于使图书出版行业在全媒体出版环境下得到更好发展,为此本文对全媒体出版环境下图书编辑的创新理念与角色转型方面进行了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出版物、移动传媒等媒介作为全媒体出版模式,在如今的媒体出版行业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优势,对纸媒造成极大冲击。此外,零散阅读的出现,也使纸质出版物、传统的图书出版概念不再受欢迎。数字阅读已在读者群体中广为流行,令图书编辑工作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出版市场的新环境,图书编辑必须在概念上进行创新,在角色方面上及时转变。因此在多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应抓住时代机遇,跳出传统角色,实现主体观念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艺术类图书作为出版的品类之一,以优质的内容与高雅的格调备受读者青睐.新时代为出版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艺术类图书也获得了创新发展.不少出版单位在基本市场份额固定的情况下,以多元的发展路径强化自身品牌定位,避免了内卷化.艺术类图书出版具有门槛高、投入高、时代性强等特点,但也面临前期评估不足、出版思维不活、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出版单位应将创新思维贯穿到出版实践中去,实现艺术类图书出版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中文图书出版年是采编工作查重的重要指标,也是读者选择图书的重要参考,因此出版年的规范著录非常重要。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出版年有误、同一种图书的复本有不同的出版年、只有印刷年没有出版年等),出版年的著录往往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对于这些情况,编目员应通过认真分析图书中的信息和查找网络信息资源等方法考证图书的正确出版年,并从方便利用的角度合理运用著录规则,以确保出版年的规范著录。  相似文献   

18.
专业图书反映现有科技成果,对读者的实际工作给予技术指导。在策划专业图书出版的组活动中,编辑应着力于行业的发展状况,相关同类书的出版现状,作者的遴选,并注意把握一些细节问题,如读者对象、书名、定价等。  相似文献   

19.
在深化出版改革的过程中,图书宣传工作如何出效益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一、将图书推向国内、国际市场,是图书宣传工作出效益的根本途径图书宣传工作是整个出版系统工程中的一环,服务于出版系统工程的目标。从这一点上讲,图书宣传工作是实现出版系统工程目标的一种手段。因此,图书宣传工作的效益必须从整个出版系统工程中去考察。图书宣传工作的目的是影响人们思想,引起国内外读者对所宣传图书的阅读兴趣,达到将图书推向国内、国际文化市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图书出版跨界营销应以读者的互补性消费体验为基础,通过图书产品跨界合作和图书消费渠道跨界合作带给读者不同体验,从而实现双方相互渗透和融合,进而实现双方品牌效应的叠加.跨界营销开拓了图书出版营销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