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校图书馆跨职能团队成员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跨职能团队成员管理作为实证研究,探讨跨职能团队管理对个人、团队和组织所带来的收益和代价,提出跨职能团队成员管理的关键要素和管理策略以提升图书馆团队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协同管理概念模型及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跨系统的研究视角提出图书馆联盟协同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从3个视角来构建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协同管理的框架,即协同内容视角、协同层次视角及协同主体视角。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管理体系的构建需建立跨越行政边界的合作体制,旨在保证联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基金及法律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对我国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跨系统合作意识不强、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分布地域较窄、城市基层公共图书馆尚未加人联盟、共享合作停留在表面、馆际互借联盟服务程序繁琐、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深层次服务。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发挥高校馆的资源优势和服务特色、扩展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网、建立联盟馆际互借服务系统、提高对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重视、扩展联盟的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4.
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一种公益服务模式新思路。阐述了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行政机制、投入机制、交流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反馈机制,提出了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肖珑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2):146-148
[目的/意义]对《中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实证研究》一书进行评介,旨在使读者了解我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的发展现状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发展。[方法/过程]运用内容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从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评析该书的几个鲜明的特点。[结果/结论]该书是一部较好地了解我国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的代表性专著,运用扎实的实证研究获取翔实资料,为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其研究具有广泛应用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在协同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从成员结构、组织模式、服务内容等多方面分析目前国内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服务协同创新的可行性与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方法/过程] 结合实地调研、网络调研和文献调研等多种方法,对国内面向区域协同创新服务的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目前国内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存在着规模扩大与资金有限的矛盾,缺乏凝聚力、条块分割现象明显,缺乏信息服务的横向协同与合作等。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协同创新活动的特点及创新主体的需求,提出服务协同创新体系的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社会支持体系。首先从概念解析入手,继而探讨构建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社会支持体系的原则。原则之一:以区域为核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原则之二: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共同支持的原则;原则之三: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最后探讨的是建立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其分别为:建立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社会共谋机制;建立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社会共保机制;建立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的社会评价机制和建立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成就的社会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8.
跨地域合作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为图书馆实现多方面的跨地域合作提供了发展前提和物质保障。当前我国图书馆跨地域合作虽然已经迈出了可喜一步,但在合作的途径方面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创新地域合作的方式方法、拓展地域合作新路径,将有助于我国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服务空间的无限扩展。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不仅有助于中华文化的收藏与传承,更是增强全国人民文化自信,铸造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图书馆事业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图书馆本体职责中的技术、馆员、物理空间以及社会协同下的行业融合、跨界推广、跨区域国家战略与国际化视野出发,分析其助力路径。通过顶层设计和理论与实践研究,明确图书馆职能与主体优势,借助跨域合作和国家战略,实现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文章梳理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跨系统共建共享的研究脉络,探讨对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认知、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管理模式、地理位置的研究,指出研究内容有待多方面具体深入,建议多关注国外的相关研究,以促进探索我国校地共建共享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图书馆应以新媒介为平台,通过各种先进技术手段,搭建图书馆实时交流平台,促进其信息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最终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的跨网络、跨终端、跨媒体的创新式信息服务,充分图书馆的重要教育基本设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德国图书馆间的合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德国图书馆的合作分本地、区域性和跨区域性三个层次,涉及图书馆的各个工作领域。在本地范围内,主要是高等院校图书馆间、公共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间的合作。在区域性范围内通常以图书馆网络的形式开展合作。跨区域性的合作则主要体现在藏书建设、建立一些全国性的数据库、标准库及一些中央性的合作项目上。德国图书馆合作的基础为1973年德国图书馆会议上制定的全国图书馆发展规划,即“联邦德国图书馆网络化草案”。该规划是德国图书馆网络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三年来的工作实践,对高校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存在的人力资源配置、在馆图书"遗失"、公众危机宣传、能源消耗过大、密集书库排架、读者跨馆借阅、图书馆内阅读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强调要最大效能发挥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虚拟图书馆集群——实现跨区域互动的有效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图书馆集群是一个新概念,从字面意义上看有两层含义:一是虚拟图书馆的集群,二是实体图书馆的虚拟集群。本文的命题对这二者在本质上不作区分。重点对虚拟图书馆集群的概念分析、常见形态、组织模式、协调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认为虚拟图书馆集群是网络条件下图书馆组织变革的一种代表模式和跨区域互动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建立跨系统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江门五邑联合图书馆"项目的实践,阐述了如何开展跨系统图书馆服务联盟建设,为其他地区图书馆联盟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新媒体技术环境的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创新服务理念,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信息服务模式转变,构建图书馆的新媒体信息服务体系。三网融合服务的发展,将促进图书馆拓展延伸信息服务领域,实现跨网络、跨终端、跨媒体的创新式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通过研究美国区域图书馆联盟的运行及管理现状,从中吸取经验,为解决我国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方法/过程] 选取美国8个区域性图书馆联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问联盟网站和进行文献调研,从联盟职能、经费来源、管理模式、面向成员馆的联盟服务以及对外协作以及联盟网站建设6个方面对联盟的运行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结论] 借鉴美国区域图书馆联盟运行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应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经费来源、联盟功能的多元化;优化联盟管理机制,设立专职管理和运营人员;规范联盟网站建设与运营,提升联盟网络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高校图书馆国外电子资源数据库跨域身份认证问题,并为馆际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基础,CALIS、CARSI和DRAA联合推出基于Shibboleth的跨域身份认证服务。本文首先介绍Shibboleth技术、高校身份认证联盟CARSI以及面向高校图书馆的CALIS统一认证云服务,详细阐述了Shibboleth与CALIS的跨域认证集成总体架构、CARSI IdP部署方式和图书馆门户改造方案,最后介绍了CALIS CARSI认证服务内容以及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图4。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9.
陈昊 《图书馆》2018,(5):81-86
研究美国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实践对于我国图书馆联盟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文章采用访问联盟网站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新泽西州图书馆联合体等10个美国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实践,重点介绍了新泽西州图书馆联合体在开展传递服务、电子资源折扣购买服务,融合多样性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实施新泽西导师项目、创客空间计划、书籍俱乐部项目等方面的合作服务,并提出了对我国图书馆联盟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指标体系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以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的研究背景,论述本课题创建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指标体系、推进国际大都市图书馆的发展并为其提供重要坐标和参考、拓展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国际视野和管理与服务中的全球思维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定位,归纳国际大都市图书馆的十大共同特征为: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积淀的丰厚性、数字资源的丰富性、读者服务的跨时空性、馆员队伍的专业化、管理服务的法制化、城市图书馆系统的一体化、机构文化的前瞻性、研究交流的国际化以及市民读者中的高知名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