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传媒作为一种产业走向市场,其体制结构、运作机制、传播功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为了适应传媒国际化、市场化、分众化、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新闻专业应设置国际传播、传媒经营管理、专业新闻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课程.  相似文献   

2.
媒体为了实现自己的新闻传播理念和意图、最大限度地体现新闻传播价值,而在新闻理论和操作层面进行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个性创新活动。个性追求既有理论上的创新,也有在实践中对新闻内容的拓展和新闻操作模式、新闻操作手段的创新等等。个性追求最根本的目的,无非是两点:其一,以个性化的操作理念和新闻选择逐步确立媒体在市场上的品质特征,从而更好地体现媒体自身的传播理念,实现新闻传播价值,扩大传播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传播活动所预期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其二,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活动所预期的经济效益,为媒体或传媒集团自身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确保传媒产业壮大发展所必需的资金链。  相似文献   

3.
赵勇军 《新闻窗》2011,(4):111-112
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们党新闻传播工作的灵魂.针对新闻实践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备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当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的传播生态环境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应该坚持正确方向,做政治坚定的传媒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传媒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传媒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传媒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从第一层次报道延伸至新闻的"第二个落点"新闻的第一层次报道是指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力求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多年来,新闻媒体不惜代价,以快制胜,力求在时效上争抢新闻,第一层次报道成为各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传播制高点。但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媒多元化的形势下,网络媒体以其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郑保卫 《新闻记者》2002,(10):22-24
“传媒治市”的真相及内涵近来 ,山西长治大力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经验经过一些媒体的报道 ,在新闻界和社会上广为传播。“吕日周” ,这个曾是电视连续剧《新星》主人公李向南原型的长治市市委书记 ,再次成为媒体聚焦的新闻人物。不少媒体在报道和推介长治经验时都概括了一条 :“传媒治市”。在吕日周的领导下 ,长治市委牢牢抓住市委机关报《长治日报》 ,紧密配合市委的中心工作 ,大力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对失职、渎职和违法、违纪的官员开展尖锐的批评 ,进行有效的监督 ,为长治市的建设和发展扫清了障碍 ,取得了十分成功的经验。据报道 ,从2…  相似文献   

7.
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媒体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扩大新闻传播效果的手段。在百度百科中,新闻策划更是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如广义的新闻策划注重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而狭义的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8.
正媒体融合是传媒领域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许多媒体正在展开的积极探索,让受众体验到了全媒体时代带来的便捷和个性,但是,一些违背传播规律、不讲新闻质量的不良倾向似乎愈演愈烈,如果不及时引起警惕,将成为媒体融合路上的致命软肋,甚至透支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我们正在摸索;而新闻传播规律,我们并不陌  相似文献   

9.
媒体新闻策划与企业新闻策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庆  尹应芬 《新闻前哨》2003,(10):29-30
一、媒体新闻策划和企业新闻策划的对比分析 在讨论企业新闻策划之前,有必要来看一看理论界对媒体新闻策划的界定以及对其出现的原因分析。“狭义上的新闻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也就是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的设计与规划”。①不难看出,媒体新闻策划的主体是新闻从业人员(记者,编辑等人),客体是新闻传播活动,它所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0.
彭明星 《新闻前哨》2008,(12):55-57
科技新闻日益频繁地通过传媒走近经济和社会生活,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接受,以一定的节奏和周期。在越来越广阔的区域范围得到广泛传播。科技新闻的流行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时代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为新闻传受双方的共同追求;主流媒体的优势传播以及传媒科技新闻传播能力逐步加强、水平逐步提高,是科技新闻流行的主要因素。对此进行认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科技新闻传播的水平和效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科技长足进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传媒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广大受众所关心的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报道已成为媒体间争取受众的首选。但在报道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诸如对新闻事件的把握不够、切入不妥。笔者认为传媒在报道重大新闻时应遵循合理的方式,有效地引导舆论,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李勤 《当代传播》2003,(6):10-13
新闻的传播环境是媒体的栖息地。新闻的传播环境因素,对于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质与量,公众对所传信息的认可与接受,尤其是公众知情权的尊重与满足,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从近几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及其报道,如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发生的特大矿难事故、2003年1至5月爆发于国内的“SARS”疫情等,都明显反映出新闻报道中传播环境因素对公众知情权的制约和影响。重视传播环境因素对公众知情权影响的研究,对于正确理解环境与传播的关系,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体现传媒为民服务的宗旨和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最大限度满足与尊重公众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丽丹 《新闻界》2007,(5):81-82
目前,娱乐经济大行其道,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传播内容庸俗,连以法律宣传为目的、性质严肃的法制新闻也不能避免.可见,对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弊端进行反思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一要反思法制新闻娱乐化的弊端形成的主要因素,如经济原因、受众需求等;二要反思解决弊端的有效对策,如加强对媒体的管制、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发展公共媒体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媒体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备受称道.冷静地想一想,我们传媒的哪些做法触动了民族的神经、民众的情感呢?其实,主要体现在报道思维的重大转变上,传媒超越了新闻正面与负面的两极思维,上升到了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高度.不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报道思维的一致性得到空前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王鸣剑 《新闻界》2005,(5):144-145
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各种传媒关注的中心,而且专业性的经济类传媒更是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可现状并不乐观.许多经济新闻(含经济理论文章)却受到了受众的冷落,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经济报道爱“打官腔”,有的又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专业味道太浓,阅读门槛较高.尤其是一些远离实际,脱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经济理论文章,教化口吻过重,新闻含量较低,使读者味同嚼蜡,自然难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样的文章通常是“内行不过瘾,外行看不懂”,影响了经济报道的有效覆盖.就经济理论宣传工作来而言,读者群的缺失,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是政治上的损失.因此,怎样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是当今媒体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要做好经济新闻的宣传报道,走平民化、通俗化是必经之路.经济新闻要做到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李杰锋 《采.写.编》2021,(12):111-112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与媒体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互联网媒体逐步成为传媒领域中的主导力量.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闻传播领域中新媒体岗位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除此之外,非传媒企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加大.这对高校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为例,围绕产教结合分析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希望能够为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可以说,新闻传媒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使得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怎么样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胜出?服务性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专业人士认为,做好服务性报道有助于提高媒提影响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新闻媒介的生存法则、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传媒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如从传播本位到受众本位,受众的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新闻传媒确立了以受众为本位的观念。如《生活报》就  相似文献   

18.
新闻传媒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产业,实施人文关怀是新闻传媒的社会责任之一.因此,重视和加强人文关怀是当前新闻媒体传播的关键,同时可以来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并且进一步体现在新闻传媒的实践当中.本文旨在对人文关怀的涵义及其在新闻传媒中的体现进行阐,并对人文关怀在我国新闻传媒传播中的体现进行适当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脱胎于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报道者,在新闻传播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潜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应用,公民报道者的这一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参与新闻传播的层次在不断提高,从报道新闻事件到评议新闻事件,再到参与调查新闻事件。公众报道者参与新闻传播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对事实真相的追求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一变化对整个传媒生态格局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学界关于中国传媒发展研究在"前承"与"后续"上取得一些引人注意的成就:研究的视野显得更为开阔,减少单纯描述性的层面,更加注重理性思考;在重视单个传媒研究的同时,也强调对整体的观照.为了更加具体的把握2006年学界关于传媒发展研究的现状,我们从新闻传播类期刊中选取了12种期刊作为样本.样本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南京大学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指定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以及一些对传媒发展有较多研究的重要期刊.它们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新闻战线>、<传媒观察>、<中国广告>、<广告大观>(综合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