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记忆构建:档案文献编纂社会功能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源远流长”,在我国,从春秋时代孔子编订“六经”算起,“历史相因,不断发展,其规模之巨大、成果之繁多,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然而,由于历史与环境的不同,人们对这项活动的认识在性质和意向上各不相同,并导致以档案文献编纂活动为特定对象的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呈现出不同的“图景”。  相似文献   

2.
社会记忆建构:档案文献编纂社会功能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档案文献编纂:多维学科视野下的研究对象 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源远流长",在我国,从春秋时代孔子编订"六经"算起,"历史相因,不断发展,其规模之巨大、成果之繁多,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已经有数千年历史,它是我国历史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构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塑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编纂工作应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文化市场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档案文献编纂具有独立的文化功能档案文献编纂作为一种开发档案文化信息资源的活动,是依赖既存的档案,从事再创作的行为,其著作行为已得到人们的认可。韩宝华教授认为:“档案文献出版物的特殊要求和难度,决定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一种特殊的高度严肃、极需功力的著作行为”。档案中所蕴含的文化内质.很多情况下须借助于档案文献编纂这种文化手段才能得以继承和发扬。因此档案文献编纂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生产活动或生产精神产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陈世英 《出版广角》2017,(20):41-43
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历史悠久,形成了极为鲜明的特色:一是重视文献和档案的考证;二是编纂原则、方法与体例始终保持发展和完善的态势;三是具有浓厚的“人本”和“君本”文化特点.虽然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有其特色,但亦非毫无缺点.它的历史局限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编纂目的过度政治化,制约了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整体发展;编纂内容过度政治化,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发展;编纂主体过度政治化,使得编纂队伍无法专业化,进而难以形成系统的档案文献编纂理论和相应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5.
陈愚 《海南档案》2004,(2):16-17,25
现阶段,困扰档案文献编纂人员的一个问题是,编纂部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编纂出版的档案文献在社会上却反应平淡、影响寥寥,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又往往抱怨在档案馆查找不到符合其利用需求的档案文献编纂。许多编纂人员因此陷入一种困惑而尴尬的境地:究竟社会上需要的是什么样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源头一直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随着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各项制度演进,档案文献及其编纂成果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和价值,并受到了历代政府和个人的重视。档案文献编纂之大家,首推孔子。我国有据可考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是从孔子开始的,他在编辑整理《六经》的过程中,首创了一系列编辑体例和编辑方法,  相似文献   

7.
档案文献编纂选题与社会热点的关系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愚 《云南档案》2004,(1):21-22
档案文献编纂与社会利用需求相脱节的产要原因是编纂人员没有把握好档案文献编纂选题与社会热点之间的关系;档案文南献编纂选题与社会热点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确认这种互动关系是实现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前提,而科学合理地利用这种互动关系是实现档案文献编纂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档案文献编纂不仅是对文献的整理活动,还是参与文化创造的社会活动,是对主流文化进行影响和塑造的一种途径。本文通过对孔子整理编纂“六经”的活动进行分析,探讨了档案文献编纂如何影响和塑造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9.
档案文献编纂的社会价值,系指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是人类整个文化事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编纂成品要有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从而使全社会肯定档案文献编纂事业存在的必要,肯定它能够发挥出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动力量.尘封在档案库房中的档案,处于封闭、静态的状况.但是,经过编纂者的学术性劳动,使档案成为档案文献,它所承含的信息已经处于开放、动态的状况,这样的信息必然具有社会性,也就决定了档案文献编纂具备的社会价值.其道理在于,在信息社会,任何可以公之于众的信息,它们之间均处于相互流通、交换的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新旧更替、吐故纳新,档案信息亦要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随时调整、改变自身的存在状态和表现形式.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必须要生产出适应信息社会各种需要的档案文献,以体现档案文献编纂自身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档案文献编纂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到了现代才开始形成的.历史上一些学者、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在文献整理编纂和史学研究的实践中,把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历史编纂学与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熔为一炉,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维护原意是档案文献编纂加工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确保档案文献信息转录后可靠可据的一项重要标准。档案文献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历史活动的记录,必须以其真实、准确的原意信息服务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否则便会黯然失色。什么是档案文献原意呢?曹喜琛教授认为:“所谓档案文献原意,即档案文献作者主观上所要反映的意义,亦即作者的本意”①。杨广富先生也指出:“所谓原意,就是档案在客观上所要反映的意思,也就是历史文件作者的本意。”②由此可见,档案原意即是反映客观事物,体现文件形成者思想的本意信息。档案文献原意的重要作用早被…  相似文献   

12.
谈起外国的档案编研工作,人们似乎感到陌生。因为“编研”是我国档案界特有的专门用语;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对外国档案编研工作探讨介绍得不够。其实,外国档案工作中也有类似中国档案界的“编研”和“档史结合”的做法,只是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不同,具体做法方式不同而已。就欧美国家的档案部门来说,他们大都进行了档案的编纂,公布和出版了大量的档案史料汇编,并同史学界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有的甚至还直接参加了编史等研究工作。因此,探讨外国档案工作中的编研工作,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开拓我国档案学术研究的领域,促进编研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我国“档史结合”的优良传统。 一、苏联、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一向重视档案文献的编纂与出版,并把它作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历史研究等活动的重要方式。 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十分重视档案文献的编纂工作,他亲自关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林荣 《兰台世界》2005,(8):133-134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随着文字的出现,文献便不断产生和积累,人们逐渐萌发了对之加以编纂以更好利用的意识,并将之付诸实践。历史演进到春秋中期,社会处于剧烈变动期,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一种新型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成文法的编纂公布,登上了历史舞台。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历史学和法律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在此我想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档案文献编纂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左传·昭公六年》这样描述“:三月,郑人铸刑书。”杜预注:“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即把刑法条文铸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制度建设、类型创新、思想理论的总结、经世致用精神以及私家档案文献编纂的兴起等方面对唐代档案文献编纂的历史成就及其时代特征做了概要性的论述。本文认为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在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宋代乃至元明清各朝档案文献编纂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瞿沙蔓 《兰台世界》2013,(19):151-152
<正>中国的历史文献编纂工作自古代以来就不断发展,源远流长,在历史档案的编纂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注重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然而侧重历史、人文和伦理方面档案编纂的历史时期当属先秦,这一时期的档案文献编纂对我国以后的文献编纂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后人在文献档案的编纂过程中不仅借鉴了这一时期古人所总结出来的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兴盛的社会文化渊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古代文献编纂工作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究其社会历史文化渊源,作者认为其源有三:一是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创造了重人文、重历史、重学术的风气,二是忠君顺上的价值取向影响下建立的"君举必书"制度,为文献编纂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三是祖先崇拜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成为人们感情的寄托和皈依.这些文化心态为档案文献编纂提供了生长机制和发展契机,促成了档案文献编纂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孔子潜心整理修订儒家经典——"六经",是我国古代对档案文献第一次有目的的大规模整理编纂活动,为人们研究我国上古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料。孔子在其编纂实践活动中总结出的一系列编纂原则和方法,不仅对我们今天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和档案编纂学学科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体例的发展史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东南清 《档案》2008,(3):37-39
一、前言 档案文献编纂学是档案学的分支学科。中国素有编纂档案文献的传统,也在理论上进行了不少探讨,但古代学者往往把它与目录学、校勘学和历史编纂学等熔为一炉加以阐述和研究。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述而不作”、“子不语怪力乱神”、“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和“多闻阙疑”等思想原则,汊代文献目录学家刘向、刘歆父子校勘整理文献典籍时采用的广罗异本、鉴别异同、辨别真伪、删除重复、条理篇章、校勘脱简、写定正本、定著目次、编写叙录等项工作程序和方法,对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献编纂规模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编纂公布档案文献的总量,它在总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档案文献编纂公布的状况.编纂规模的构成从编纂单位看,既包括档案界内部(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编纂公布的档案文献,也包括档案系统之外的社会上其它部门和个人如中央文献研究室、各级党史部门、军事部门、历史研究部门、经济部门、科技部门、博物馆、纪念馆、高等学校等编纂公布的档案文献;从编纂公布形式和途径上看,既包括出版部门出版的传统的书籍形式的档案文献,也包括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途径公布的单篇、组合档案文献及声像档案文献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信息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编纂工作与社会发展联系愈加紧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供了诸多可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主体、对象、编纂成果的传播方式和用户都在发生着变化。数字时代如何做好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并提供有价值、用户满意度高的成果和满足用户多层次利用需求,已成为当前档案文献编纂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研究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成果质量的影响因素、编纂成果传播、用户对档案文献编纂成果的满意度以及编纂人员胜任力不仅是学术探索,更是通过理论研究推进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档案文献编纂具有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功能,数字技术使档案文献编纂可以构建更为立体、多维、生动和深入细节的社会记忆图景,因此对数字时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与探索,将能更有利于发挥其连接古今、增强文化自信、服务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