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人撰文批评当前新闻界的种种不良现象。最近又有人认为,媒体报道昆明一家餐馆的女大学生“人体宴”,是钻入了商家所策划的“圈套”。因为不管如何报道,是说它时尚还是说它荒唐,对商家而言,都是一种炒作。一个具有轰动效果的广告。因此呼吁媒体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保持理性云云。  相似文献   

2.
批评报道的价值选择与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正负作用都十分明显。一方面,一篇好的批评报道能充分行使媒体的监督职能,揭露并纠正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不够严谨的批评报道常常会对受众的价值观进行不良的引导,影响事情按正常规律发展并解决。因此,批评报道的采写更需要记者无畏的勇气和审慎的态度。批评报道的价值选择价值选择是批评报道的题中应有之意,因为批评本身即意味着以某种价值观为标准的评价、判断。而且,批评报道的意义恰恰也就在于它所维护的价值观:通过对违背该价值观的现象的批评,媒体捍卫了这种社会价值。从这一意义上说,正是批…  相似文献   

3.
最近,有关消费安全的问题不断被媒体报道出来,这对人们的生活大有好处,给人们的购物消费提了个醒。但在这些报道的最后,记者先生们往往都要说些什么"希望有关部门给我们一个交代"之类的话语,这些话语看似义正词严,其实却无丝毫之力,因为它没有提供任何的有关信息,是朝天放空炮,是虚张声势,是一种偷工减料的伪批评,是记者偷懒不尽职的表现。媒体其实肩负着社会调查的重任,社会调查本身就是媒体监督的前提,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搞批评报道更要调查。调查不只是要指出一种现象, 更要揭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和机理,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发生提供一个参考,这才是媒体社会守望功能的实质所在。国内媒体对自身功能的认识还很不到位, 往往还停留在一个浅的层次。《南风窗》杂志最近推出  相似文献   

4.
有媒体以《县长街头炒龙虾》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说,在日前举办的一场盱眙旅游推介会上,苏北盱眙县县长身穿厨师服出现在南京繁华的湖南路广场,并亲手炒制龙虾赠市民品尝.新闻照片上,"县长炒龙虾"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5.
俞亮鑫 《新闻记者》2006,(12):50-52
近年来,内地媒体娱乐新闻变得非常热闹,炒种种黑幕、炒性感话题、炒大腕“骂街”、炒女星“怀孕”、炒明星生死……真真假假,此起彼伏.虽然可以炒得一时沸沸扬扬,铺天盖地,不乏轰动之势,但被戳穿后人们就会发现,这类消息大多是娱记们没事找事,故意编造。因此,有人感叹道,娱记,愚记也——专事愚弄读者的记者。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刻薄,但实际上,这股恶炒之风在娱乐圈越刮越猛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批评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通过公开揭露社会上的一些违法乱纪、违背道德的典型事例,形成强大的舆论震撼力。可以说,批评报道树立了新闻媒体扶正祛邪、伸张正义的良好社会形象。无庸讳言。现在,一些媒体尤其是一些地方媒体,批评报道的功能有所退化,作用逐渐弱化。表现最明显、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批评报道中屡屡出现“隐其真身”的  相似文献   

7.
坦率地讲,我做新闻记者,99%的文章都是做主旋律的正面报道,1%的文章是做“批评报道”——舆论监督。尽管如此,一则“批评报道”见诸报端后,还是不免常常担心被批评者的白眼,以至找上门来要求“说个一二三”,甚至“法庭上见”云云。然而,今次这则“批评报道”,却皆大欢喜。2001年8月,因了解生态屏障建设科研课题的需要,我去阿坝州的理县考察、采访。在以题为《探密孟屯河峡谷》为题正面报道了理县上孟乡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后,仍食不甘味。于是,又以《乱砍滥伐逼近孟屯河》为题,写了一则“批评报道”,于9月21日在…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做报道、写评论,我没少对北京市出台的政策、办理的案件提出质疑和批评.个人博客上的文章,批得就更"狠"一点.如果有一天我犯点事儿"进去"了,对有没有"那事儿"只字不提,却只说自己是"因言获罪"--有关部门抓我是为报复我批评他们,您会不会觉得我这人特矫情?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揭露,都是实施舆论监督。然而频频不断的新闻官司,却使媒体陷入了两难境地。据悉,全国的新闻官司10年间已达到7500起,媒体败诉率达35%以上。新闻媒体因刊发批评报道吃官司甚至败诉,不仅削弱了批评报道的战斗力,而且损害了新闻记者和媒体的信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实施舆论监督时避免“吃官司”呢?一、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得到了加强,公民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而作为大众…  相似文献   

10.
王洋 《新闻传播》2004,(11):48-48
近年来,一提起对影视演员的新闻报道,大家就会想到充斥着小报小刊和网络媒体的娱乐新闻;想到明星的各种绯闻、丑闻:想起专挖别人隐私的“狗仔队”。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这种低俗娱乐新闻炒作现象,已经引起了多位政协委员的批评。原新闻出版署署长于友先说:“媒体要以报道演员明星的建树为主导,这才是正确的方向。”观众需要一个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艺术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主导方向。影视作品的提高少不了评论的参与,同样,一个好演员的成长也离不开媒体的中肯的批评。由于创作方法和对艺术的理解纷纭复杂,要掌握表演艺术的规律,尤其是在艺术还不成熟的阶段,他们需要更多地得到广大媒体和观众的意见反馈。而这些意见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以后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栖霞市一母羊产下双头羊羔,近日被国内一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后续报道说,羊主人韩老汉愿将双头羊卖给动物园或专家,开价2万元.罕见的双头羊不仅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甚至许多人还把双头羊当成了"宝物".令人遗憾的是,那么多的报道中,竞没有一篇是从科学的角度去诠释动物的多头现象的.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上,常有报道说社会"闲散人员"如何如何,有的还指责"闲散人员"是"不安定因素".我看了这些报道,最终也没弄明白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  相似文献   

13.
王国川 《新闻记者》2002,(11):36-36
通常 ,针对某一事件的批评报道公开传播后 ,新闻评论者会从不同角度去审察事件 ,发掘事件背后所潜藏的意义。由于批评报道受到各方面制约 ,有些内容难以在报道中交代清楚 ,只能以潜台词的形式蕴含其中 ,从而既弥补批评报道无法说清楚的缺陷 ,又达到舆论监督真正的目的。如2002年3月27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毒”害生命的黑作坊》后 ,当地执法者负有何种责任 ,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则报道中 ,并没有点明“执法人员” ,但“执法部门”即为这则批评报道的隐性对象 ,并为其他媒体所点破。4月1日 ,“人民网”发表盛…  相似文献   

14.
朽木 《传媒》2002,(6):21
据说如今传媒——我这里主要指地方传媒,刊发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东西正在多起来。好得很。一个证据便是批评报道、“问题新闻”的增多。看看现在的一些地方传媒,隔三差五便有“抨击性”、“揭露性”的报道出现,热闹得很嘛。 聪明的读者可能会读出笔者的不恭乃至不以为然之味。说实在话,对以上这类现象作出不加分析的乐观的估计,我还真的不尽苟同。批评报道多不多,我说不少;批评报道多了好不好,我说太好了。问题是真的多吗,真的好吗?甭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体竞争的加剧及传播技术的发展,批评报道的形式日趋多样,如:“读者来信”、“批评与建议”、“社会经纬”、“新闻调查”、“众生相”、“监督哨”等栏目、专版亮相于媒体平台,把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发扬得淋漓尽致,媒体的广告收入也因此极速飚升。但作为媒体的行为者———记者在批评报道中属于什么地位呢?他们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呢?本文试作一阐释。记者在批评报道中是桥梁和纽带监督是“自古至今,人类的永恒主题”。①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记者深入调查采写负面新闻信息的批评报道的传播,表…  相似文献   

16.
时 下 ,“大众批评”悄悄热了起来。所谓“大众批评” ,是指在大众传媒上大众针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的批评文章。出现这种情况 ,一方面是报纸等媒体为刊登这些批评言论提供了较充足的版面空间 ,以充分满足广大读者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是这些批评文章一改以往的批评文章不痛不痒的老毛病 ,开门见山 ,直陈假恶丑事 ,一针见血 ,颇为痛快淋漓。这些“批评家”们并非专业的杂文家或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 ,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的平民百姓 ,以他们的智慧和眼力去思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对那些有悖于公平公正、良知正义的事 ,发出直…  相似文献   

17.
万晋 《青年记者》2007,(1):47-48
批评报道中的客观真实、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并不完全相同,为最大限度降低新闻侵权的可能性,新闻媒体在批评报道中应尽可能以法律真实的标准度量新闻真实。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几个f,q题,一是批评报道要以合法证据为基础;二是批评报道要掌握好评论的尺度;三是批评报道要杜绝“媒体审判”;四是特殊批评报道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五是批评报道要审慎运用“特许报道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魏兰新 《新闻三昧》2006,(10):29-30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大众的灾难是媒体的节日”。好像没有由头,就出不来好新闻,就不能“吸引读者眼球”。于是,媒体出现了一种倾向:“没有由头找由头”,甚至“创造由头”;一旦有个由头,便一哄而上,全都跟着“炒”,并在“炒”的过程中“竞赛”,题目越耸人听闻越好,内容越出人意料越好,如能制造出“轰动效应”那就更好。不管科学与否、客观与否,也不管后果如何。结果引发了一系列“小事炒大”,甚至“无事炒出事来”的报道,误导了读者不说,还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近两年有关与健康有关的危机问题,常常在媒体上引起波澜。我们仅以去年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两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观点荟集的盛会。代表、委员们聚首北京.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就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报道好代表、委员们的观点,是媒体的责任,也是“两会”报道的一大重心。今年“两会”期间许多媒体的观点报道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值得我们总结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说到“炒”新闻。报纸、电视已经运用得很娴熟,其实广播更应该作好这篇章。这篇章作好了。不但可以弥补广播本身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树立电台的良好形象。什么是“炒”新闻呢?我认为。所谓的“炒”新闻,就是多家媒体对某一重大事件进行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当然,对广播而言。还有一条:增加新闻的播出次数。那么。广播怎样才能把新闻“炒”得新鲜热辣、有声有色,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