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老实话,读书的时候,由于我比较欣赏“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因此呢,就比较重理轻文.我高考四次,语文最多考过57分。一九八○年,我在史家中学复读时,一学年只写了一篇作文,作文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一九八二年,我回村在民办小学代课.教个小学班,对我来说,还比较轻松.因此,我一天除了上课,没什么事,要消磨时间,除看电影就睡觉,经常半天、整天地睡.赶上节假日去内江市看电影,有时,一部电影就会重复看上几遍. 去年五月底,我的人生道路来了一个大的转  相似文献   

2.
3月12日,翟向东同志走了,噩耗传来,令我震惊.就在前一天,在院里见到他的女儿,我打听老翟的身体状况.他的女儿说:"我爸挺好的."岂料只隔一天,就传来噩耗.我毫无心理准备,只觉得鼻子酸楚,心被深深扎痛了.  相似文献   

3.
3月12日,翟向东同志走了,噩耗传来,令我震惊.就在前一天,在院里见到他的女儿,我打听老翟的身体状况.他的女儿说:"我爸挺好的."岂料只隔一天,就传来噩耗.我毫无心理准备,只觉得鼻子酸楚,心被深深扎痛了.  相似文献   

4.
一直掉下来     
废品 《出版参考》2005,(2):37-38
我站在十二楼的窗口向外俯身张望,一不小心就掉了下来. 这是个明亮的早晨,蓝天里缀了几线若有若无的云丝,一群白色的鸽子正穿过阳光飞来,拉出一缕悠长的哨音.其中有几只鸽子绕着我飞了几圈,用它们的豆粒眼睛盯着我看.我对它们嘘了一声,那些鸽子就又飞走了.  相似文献   

5.
一宝珍来找我,我知道有事,没想到是这回事.她找一个当兵的对象,见一面就走了.然后那男的就给她写了一封信,表示同意相处下去.宝珍是我的小学同学,她长得很漂亮,也很能干,在农村是里里外外的一把好手.男方的母亲非常愿意,男的也就同意了.宝珍来是为了让我给她回信,她小学还没毕业,不会写信.  相似文献   

6.
过去常常听妈妈讲我小时候的故事,说我是在部队医院里长大的.当时爸爸是解放军203医院的副院长,妈妈是医院的护士.他们每天都忙着抢救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伤病员,根本顾不上我.我就成了医院里的一名"小伤员".只要我一哭,就有人喊:谁有空去看一下"小伤员".这时就会有人过来抱抱我,或给一点吃的.  相似文献   

7.
感谢共产党     
我的命是共产党给的,能活到今天一是感谢父母、养父母、最重要的还是得感谢共产党! 我出生在吉林镇来县三十里外的贾家围子,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母亲因病早年过世,父亲被日本人抓了壮丁,家里就剩下我们姐妹四人.我们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大姐领着我们就在一个废弃的炮楼里住了一阵儿.我体弱多病,得了一种在当时叫稀屎劳的病.我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大姐每天照看我将我抱在怀里,饿了大姐给一口小米就着一口小葱,哭了还是这个,大姐看看我奄奄一息的样子非常难过,四人生活又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8.
1982年暑假期间,我到一位县通讯专干的家里去玩,他知道我正为参加高招屡试不第苦恼,就从他的书架上取下几十本《河南日报通讯》让我看,说《河南日报通讯》可以作为我成才的引路人。当时我还以为他是给我开玩笑;但因为闲着没事,也就随便翻看起来,谁知越看越爱看。在他那里一个星期,我就看了7天,把1980年、1981年和1982年上半年的《河南日报通讯》全看了一遍。临走,我把《河南日报通讯》带回到家里. 1983年初,我开始掂笔写新闻报道.头一篇发表在《河南农民报》上,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此以后,我就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碰到新鲜事,就立即动手写稿. 这一年,我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发稿32篇,年终被县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4年秋,我又到县乳品厂当了“合同工”,先后担任通讯员、秘书和团委书记.我邀集了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我要向你吐露我整个的一生,我的一生确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在此之前我的生活郁郁寡欢、杂乱无章.它像一个蒙着灰尘、布满蛛网、散发着霉味的地窖,对它里面的人和事,我的心里早已忘却了.你来的时候,我十三岁,就住在你现在住的那所房子里.现在你就在这所房子里,手里拿着这封信--我生命的最后一丝气息.  相似文献   

10.
想起张乐平,眼前就浮起一张眯着眼睛的笑脸.他见人就笑,开口就笑. 1988年,老同学陈赓第从香港来上海,要拜访"三毛之父"——漫画家张乐平.我带他走进五原路张家寓所,老张一见到我,就笑眯眯地说:"我要感谢你,你救了我一命."我听了,莫名其妙,却是又惊又喜,我何时曾救过张乐平的"命"?老张就讲了在"五七干校"时的一段往事. 1969年秋冬,我们一大批编辑记者"臭老九",在毛泽东"五七"指示的"指引"下,被送往奉贤海边的"干校"劳动改造.《解放日报》的人员编列为十七连,我和张乐平都"荣列"为十七连"战士".我是已经"靠边站"的文艺部副主任,"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黑干将",还有"历史问题"有待再查清,必须进"干校"边劳动边检查.  相似文献   

11.
沐浴书香     
当我第一次迈进抚顺市图书馆的大门时,怎么也想不到,我竟和图书馆结缘30多年. 那是遥远的1979年.当时的抚顺市图书馆位于抚顺市劳动公园后门附近,是一座很凝重、很端庄的银灰色大楼.记得图书馆的大楼前台阶很高,我带着敬畏与忐忑,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走进这座在我心目中崇高巍峨的知识圣殿.那一年我才15岁,是一名初中生.课堂上的几本教科书似乎远远满足不了我的求知欲.听父亲说抚顺市有图书馆,我就决定去那里开开眼.走进图书馆,看到墙上醒目处挂着的是高尔基的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顿觉心头一动!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自习室……里边有很多渎者在埋头读书、看报,阅览室静极了,只有偶尔的轻轻翻书声,像微风掠过,然后便是一片安谧.看着那么多书刊杂志,我眼花缭乱,我目不暇接,我如入宝山,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从此,泡图书馆,就成了我的一大乐趣.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我的制片人只看了我的一段音乐节目的口播资料就说:"来试镜吧".镜头前才说了几句话,我的制片人又说:"不管男主持人是谁,女的就是你了."我就是这样正式踏人了电视圈,正式走上了"激情九九"的舞台.那时我常想,也许制片人看中我的就是这样一份率真,那我在节目中也就保持这样一种不加修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回忆自己几十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和图书、和书店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很小的时候,母亲是新华书店南京支店的员工,从那时起,我就对书店产生了感情.在当时,读书是一种奢侈,一般人没有这样的条件,由于母亲在新华书店,给了我许多方便.我常放学后流连于书店,捧读喜爱的图书.我也常陪母亲值夜班,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成千上万册图书任我阅读.我常常一读就是大半夜,母亲多次催促才肯入睡.就这样,我在少年时代读了许许多多的书,很多中外名著都读遍了.  相似文献   

14.
秋的使者     
昨晚,听了一夜的雨声.早晨爬起来,赶紧扯开窗帘,果然,她来了,"秋的使者来了". 这一刻,我仿佛已等了千年.我并不是一个伤秋而悲观的人,我只是觉得一到秋天,我的心就变得十分平和.一如秋天,一切都是那样的清、那样的淡.  相似文献   

15.
常听初学写作的年轻朋友说:“我近日构思了一篇小说,好,我现在讲给您听一听,您看怎么样?”接着,这年轻人就给我讲了他那篇小说的梗概.粗听起来,满不错,那构思中甚而有真正的绝妙之处.于是,我就点点头说:“写吧!构思很不错.”待他将写作的成品送给我看时,我也实在挑不出在构思上、结构上.情节安排上有什么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通讯员园地     
7月19日,我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哄抢西瓜事件.第二天,我就奔赴现场,经过三天的细致调查和核实后,就写了题为《一百四十亩西瓜被哄抢》一稿,到乡政府去盖公章,办公室主任说要经过乡长的允许才能盖公章,于是稿子就递到了乡长手中,乡长看后以报道失实为理由、拒绝给盖公章,并且把我批评一番. 责任心时时折磨着我,使我伤心、痛苦,不能为人民说话,我感到很遗憾:盖个公章为何这样难,愤怒之下,我一把火把稿子烧了. 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我乡政府终于对此事件进行了查处,在8月4日召开的万人大会上宣布了处理结果.当天我就写了一篇题为《崔桥召开万人大  相似文献   

17.
胡传虎 《出版参考》2006,(32):30-31
有一次,我在书房写东西,就听到门铃响.老婆很谨慎,没有立即去开门,可能从猫眼里看了看.就听外面大声说:"我是来送广告的!"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可能没有危险吧,就听老婆开了门. 门刚开,就听见女孩子说:"要换鞋子吗?"我一听来劲了,这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业务高手啊,没有问能不能进来的问题,因为那样有可能遭到拒绝;而是直接跳过拒绝,问要不要换鞋子,高!无论要不要换,进来是肯定的了.  相似文献   

18.
感悟人生     
我十四岁那年经乡亲介绍到开封《中国时报》工作.从那时起就立志要成为一名记者.当我的第一篇文章在报纸上刊登后,我捧着它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我将这篇文章视为人生与事业的一份试卷.  相似文献   

19.
阿路龟     
《出版经济》2006,(3):36
常常感觉自己就象一只乌龟,背着重重的壳,追逐着日新月异的生活.总希望能有一个朋友和我聊天、陪我附和、同我走在这看不见尽头的路上.所以,当我偶然的邂逅了一只两千五百多岁的乌龟时,我们便一见如故,从此并肩前进.我发现这只乌龟即便能活一万年,它也一样要在路上不停的前进,所以我就给它起名叫“阿路“.……  相似文献   

20.
那是前年6月,我到连队就支部几项生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发现干部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现象在一些连队比较严重.有个连队在组织党员上党课的时候,我叩门而进,只见几个战士党员在听指导员讲课.当时,我就纳闷:难道这个连的干部党员都忙别的去了?否也.此时,他们就在连队.党课制度,不论是干部党员还是战士党员,都应一律遵守.这是党章规定的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岂有不参加之理.于是,我就针对这一现象写了一篇读者来信,题目叫《抓抓干部党员的到课率》.稿子刊出来后,我再到几个连队听听大家对此稿的看法.许多人都说这篇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