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萍 《今传媒》2012,(4):153-154
本文旨在对当下中国房奴形象进行分析,挖掘隐藏在这种畸形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视角、从心理学角度对房奴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房奴这一媒介形象定位,探析现代人为何会陷入追逐虚假需求的状态。呼吁人们应该树立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念,遏制这种畸形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蜗居》这部以房奴话题为主线的电视剧的热播,不仅收获了7%的高收视率,更引发了网民对房奴、小三、爱情与反腐的热议,这种现象在近年来是很罕见的。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蜗居》热播的原因及其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岳 《今传媒》2011,(12):145-14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始于20世纪末的住房制度改革,使新一代的年轻人遇到了十分棘手的住房问题,因此而催生出了"房奴"这一新的群体。房奴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对这一群体也进行了分析报道。本文以2010年《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大公报》《中国时报》中的74篇文章为样本,分析这四家主流大报对于房奴媒介形象的建构,并分析这几家媒体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构建房奴的媒介形象的。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相似文献   

4.
南岳 《报刊之友》2011,(12):145-14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人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始于20世纪末的住房制度改革,使新一代的年轻人遇到了十分棘手的住房问题,因此而催生出了“房奴”这一新的群体。房奴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对这一群体也进行了分析报道。本文以2010年《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大公报》《中国时报》中的74篇文章为样本,分析这四家主流大报对于房奴媒介形象的建构,并分析这几家媒体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构建房奴的媒介形象的。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我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相似文献   

5.
袁小毅 《大观周刊》2011,(34):75-75
对于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来说,拥有一套房子是自己的梦想。房价像坐上云霄飞车一样飙升,贷款利息一涨再涨,“房奴”——一个闪现着智慧光芒,也透着辛酸的新词汇开始在坊问流传。很多按揭买房的人生活质量却大为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害怕银行涨息,担心生病、失业,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本文通过对造成房奴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6.
女性形象在广告中频繁出现。它在商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促销价值是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然而在许多广告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却存在着异化和曲解的现象。本文通过对化妆品广告的调查,研究化妆品广告中女性角色的异化现象。通过对传媒消费主义和社会审美观念这两方面的分析来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编读互动     
感谢《新闻世界》对大众衣食住行方面问题的关注。《“房奴”离我们有多远》一文,从“房奴”现状、房价一路飙升的轨迹及  相似文献   

8.
邵新艳  刘瑞璞 《兰台世界》2013,(21):149-150
唐代妇女不爱红妆爱男装,生活呈现出一种在中国封建历史中空前绝后的开放形态。论文通过壁画、陶俑中着男装妇女的形象,研究唐朝妇女着男装的现象,从历史渊源、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新闻队伍中,对“有偿新闻”一词并不陌生。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畸形产物,有悖于新闻职业道德。一旦让“有偿新闻”充斥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将损坏其引领社会舆论、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玷污新闻采编队伍的职业形象,甚至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编辑在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有偿新闻”,其实就是某些记者编辑在采、编、写新闻过程中的一种“越位”。根除这种道德失衡与错位现象,对记者编辑本人来说,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的增长,一些品牌开始在平台上以自黑这种方式来获取用户群体关注、挽救品牌弱势形象,从而产生了越"黑"越"红"的积极效果。基于此背景,本文在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对网络主流的自黑现象进行梳理,分别从瞬间共有实在、互动排除局外人、设置节奏话题焦点、共享情感与回报方面对当前的自黑现象进行分析,并试图在物质激励和持续效果方面论述该现象背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4,(8):33-36
本文选取了近5年来大众媒体上的幼师形象作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大众媒体中的幼师形象负面居多。不同的媒体对幼师的报道态度有着显著差别,综合性网络媒体是幼师形象的主要塑造者。本文对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杨静  韦魏 《新闻世界》2011,(8):206-207
广告作为现代传媒的一种,其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广告多用女性作为产品代言人,因此广告所塑造出的女性形象也潜移默化地作用人们的思想。然而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形象同现实女性是有所背离的。本文试图分析女性形象异化的现象,并对现代女性形象误读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理性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中的大学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内容分析,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大众媒体中的形象问题作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近年来大众媒体中的高校形象是负面的,而且媒体中有关高校的负面报道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对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推出首次置业贷款利率9折优惠,使部分"房奴"生出房贷"搬家"的念头。然而令大多数市民郁闷的是,这种首次置业优惠利率仅针对高端客户,普通市民被挡在门外。实际上,银行拉拢高端客户"看人下菜"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不仅仅是房贷利率视人而定,连高收益理财产品也仅针对高端客户"偷偷"卖。  相似文献   

15.
何晶 《当代传播》2007,(4):43-45
本文分析了中国内地报刊对中产阶层进行积极的话语建构这一媒介现象,研究发现大众传媒主要从概念引入、形象呈现和共同议题设定三方面对中产阶层进行建构;这种建构行为的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中产阶层自身的成长、经历市场化转型的媒介对高端受众的追逐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松动.同时,全球化也作为中国社会系统外部一种力量推动了中国中产阶层话语的兴起.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电视节目谈起,分析电视节目的隐私侵权形象,对其对象,特征进行简述。以此现象说明传媒应慎重对待社会赋予的话语权,尊重人权,使电视节目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蜗居>的热播引发全社会对青年一代"房奴"现象与"蚁族"身份的讨论与审视:传统的置业观念、住房符号化的身份象征与广告效应使"蚁族"进阶为"房奴",并带来新的困惑和焦虑.<蜗居>的受众深层心理可以归纳为三点:"蚁族"定位与身份认同心理、群体现照与平衡归属心理、窥淫欲望与道德评判心理,暗合现代社会受众对文化消费品的期...  相似文献   

18.
张映雪 《新闻知识》2006,(11):85-86,52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正在日益广泛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但是网络媒体在社会性格的塑造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突出女性的特征,这种畸形的社会性别定位对女性的价值观及其社会行为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如“芙蓉姐姐”、木子美现象)。近几年来,很多的研究者都从两性角度对各种媒体进行过研究:描述了媒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分析其原因;运用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从网络传播和女性写作两个维度对“木子美”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来审视网络媒体对于中国女性主义发展的作用及意义所在;批评媒体没能客观地反映女性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先介绍了我国分众化期刊倾向于将目标读者定位于中等收入阶层的现象,然后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客观基础,而传媒环境的变化则产生驱动力。本文还对期刊面对中等收入阶层的形象建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同时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南 《新闻知识》2013,(3):29-30
国家媒介形象是媒介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对实际形象的重构,这种重构的结果直接作用于受众,从而使受众对这一国家的认识产生偏差。长久以来,西方媒体在对我国国家媒介形象的构建上往往有失偏颇。本文从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了左右西方媒体构建中国的国家媒介形象的客观因素,并提出了一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