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但是你没有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这首诗的,只记得作者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的丈夫应证入伍去了越南战场,后来阵亡了.她终身守寡,直至年老病逝.她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母亲当年写给父亲的这首诗:  相似文献   

2.
也许是长期遨游在另一个世界--微观世界里的缘故,从她的镜架里透出来的目光是清亮透澈的,迎着这目光我看出了一种纯真和慈善,这不由得消除了我初时的紧张和一丝不安.尽管在进门时看到门上镶着一块刻有"朱静院士"的铜牌,但在这时我忘了她的身份,而只把她当作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个能与之倾心长谈的朋友.  相似文献   

3.
作者是一位出色的妈妈,一位优秀的老师,一位方法独特的资深教育辅导师.18年来,她一直从事高中一线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出了一批高才生,包括她自己的儿子.她的教子方案积累成了20多本日记,在民间广泛传播,深受家长和老师欢迎,也是她18年来教育孩子和学生的方法总结.  相似文献   

4.
标题要引人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先后写过150余篇稿,有140多篇先后被报刊电台采用了。如果问采用率高的原因,我认为:除事件本身新鲜外,稿件题目帮了大忙。 1985年秋收的一天下午,有位村民带着两个儿童去打场。傍晚,忽然下了雨,她只顾垛草、抢粮,结果把孩子忘了。夜幕降临的时候,她到处寻找孩子,后来在草垛里把孩子扒出来了。原来,孩子在草堆上睡着后被埋进了草垛。当时,我认为,  相似文献   

5.
播种希望     
洛阳市吉利区白坡村女青年权菊先,1977年元月不慎落井而致残,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她在绝望中看到了《自强者笔记》一书,其中残疾作者史铁生写的《死神的克星》一文,给她很大启发。她给史铁生同志写了一封信。此后,一年多时间,权菊先就收到史铁生十多封热情洋溢的来信,长达一万多字.从中,她了解到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乐趣,也看到了榜样和道路。从此,她抬起了头,拿起了创作的笔。由此,我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也忆起了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邹韬奋的一段  相似文献   

6.
母亲花甲     
在我生命中,心甘情愿把一切都承担下来,单单忘了她自己的那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母亲出生于贫穷闭塞的农村,5岁丧母,半工半读断断续续读完了小学,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  相似文献   

7.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2):54-54
他她篇 健忘 张教授很健忘,一天,他躺在浴盆里,妻子奇怪地问:“你怎么穿着衣服洗澡?” 张教授这才发现自己忘了脱衣服.他刚想跳出来,又忽然冷静下来说道:“没什么,多亏我事先忘了往浴盆里放水。”  相似文献   

8.
但是你没有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这首诗的,只记得作者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的丈夫应证入伍去了越南战场,后来阵亡了。她终身守寡,直至年老病逝。她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母亲当年写给父亲的这首诗:  相似文献   

9.
孙芳亮 《出版参考》2006,(17):34-35
无意之中成被告 文静接到诉状时,真的吃了一惊. 诉状是她前夫张子明告她,称她曾向他借过一万元钱,至今未还.虽说他们已经离婚了,但钱还是要还的.接到诉状,文静怎么也想不起有过这样的事.她跟张子明离婚时已把所有的东西算得清清楚楚,假如她借了他一万元钱,他怎么会不拿出来算呢?现在离婚已经两年多了,怎么突然间又冒出来她借了他一万元钱了呢?  相似文献   

10.
终极浪漫     
很多年前有一部电影,刘青云演的,除了一个细节其他全忘了:刘青云把雪茄上的商标环取下来,当作戒指送给一位美女,向她求婚。  相似文献   

11.
正一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白宫记者,叫海伦·托马斯,逼问过9任总统,进攻性极强,后来白宫特别在新闻厅给她专门设了把椅子,上面用小铜牌刻着她名字,又用她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奖项,盛誉极隆。她八十多岁的时候在书里回忆自己职业生涯,曾经感叹美国新闻业的萧条,说"不知畏惧,不带好恶地去报道,美国的新闻人忘了吗?"我自己的经验是,不知畏惧并不算难,不带好恶不容易。好恶是每个人都有的,不可避免。只不过,有记者这个身份,会约束人们表达自己好恶的本能,它要求你提供尽可能多的事实,而不是看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更多新闻报道从印刷媒体转向网络,记者遭遇报料者要求取消报道的请求越来越多. 笔者是南加州大学一学生数字新闻网站的编辑,最近就遭遇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一位女士惊慌失措地找到我们的记者,她是有关经济衰退三年来加州建筑业持续困境的报道的主角.作为加拿大公民,她被加州雇主解雇了,因为人家发现为她的工作签证支付的费用在过去几年越来越多.她只得接受了在温哥华找到的工作,工资比美国少了40%.  相似文献   

13.
太阳升起一竿高了,他还在“爬格子”。“别写了,吃饭吧!真是的,星期天也不得好过!”她说,“我上班了,别忘了给我要支肤轻松。”她走了。他一坐就是一晌。她下班一进家门,看见桌上的饭菜原封不动,顿时怒从心中升起,问:“药呢!”“药……”他这才恍然大悟,说:“噢,忘了,下午给你拿去。”他怕吵起来影响不好,就压低嗓门说:“下午一定给你拿药,一定。你先休息,今天中午我做  相似文献   

14.
王丽莉是新华社也是中国第一位有资格全权采访报道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简称“英超”)的摄影记者.她在新华社伦敦分社驻外两年多,参与报道了多个大型体育赛事,如伦敦奥运会、索契冬奥会、巴西世界杯等.她回国后,我们在一次不经意的聊天时谈到了这个话题,因此有了接下来的对话. 马志红:你是怎么想到要申请拍“英超”的?  相似文献   

15.
赵德铭 《今传媒》2007,(2):36-36
西安市临潼区斜口镇有位农民,名叫杨金星,已年过半百.此人因家境贫寒、生活艰难,一直在为生存而奔波着.但杨金星一直爱好新闻报道,即使在夏天卖冰棍时,也是一边卖冰棍,一边买一张报纸看着,有时甚至到了入迷的程度,光看报纸,却把卖冰棍给忘了.在这么多年中,他为当地的广播电台、报纸,写了不少稿子,也小有名气,当地农民都把他称为"土记者".  相似文献   

16.
这双手     
艾煊  皓然 《出版参考》2006,(4):36-36
在苦役般的繁重劳动中.她的指关节弄坏了,不能自由地伸屈。气管炎也是冬天河边的朔风、冰雪水造成的.已经变成了几十年的痼疾。外婆今年八十五岁,做过前清光绪皇帝的臣民,没有文化,历经三朝,对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奇事,她的思路不算古板。但她素有的生活习惯,要稍许改变一下,那也是不容易的。壁上挂有电子钟,她常常忘了去看,常常习惯于立到阳台上看太阳的移位.她十分熟悉一年四季太阳行走时留下的时间脚印。有时,天气闷热难过.她到处找葵扇,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听到李欣频的名字是2011年,在朋友的推荐下买了她的一本《诚品副作用》,阅读之后大为心折:原来文案竟然也可以在商业之上构筑出文学美感!出于编辑的职业习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作者的相关信息,才发现李欣频原来是一个如此精彩的人物:她19岁时成为台湾诚品书店的御用文案、她每天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她最多时一年举办一百多场讲座、她旅行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的称号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文案天后、创意作家、北大讲师、旅行家、创意生活家……而在看过她的一些专访及照片后,我想,李欣频在生活中一定是一个极具女王范儿且个性高傲的人.  相似文献   

18.
车辉 《新闻三昧》2013,(1):53-55
李万君:最关心女儿的学习和劳模工作室的发展 过去一年过得很好.不仅收了徒弟,进行了20多项技术攻关,还作为产业工人代表,在国庆节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参加了党的十八大. 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对女儿的学习关心不够.她今年高二了,之前我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好好照顾她,新的一年希望她的成绩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1976年,一位意气风发的女大学生在风雪西藏开始了她的新闻生涯.32年间,她的足迹印在雪域高原、农村牧区、高校讲堂,她关注着中国农村脱贫致富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妇女发展和两性平等问题等.而她敏锐泼辣和深入扎实的作风在新闻界更是有口皆碑.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07,(12):45-45
有些,陡乐,有些幸运,我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始第一天的直播。终于,幸运观众揭晓了.是位大姐,在热线中她说:“我参与节目已经有一年多了,终于……”直到直播结束,我们都认为她只是爱看我们节目的普通观众。就在准备离开单位的时候,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明天幸运观众不会过来。因为此刻她的家里只有一个人。而让她从宜春赶到南昌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她失明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听到这里.我的心一颤.不知道这一年多的时间她是靠什么办法和电视机里的我们交流的。我也不知道她是怎样把那么多的平台号码准确无误地输入到手机里面的.也许她已经把这些深深地刻在心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