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不少人对主题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两个认识误区:一是主题报道就是主题宣传,很难顾及新闻规律,只要“按上面指示做”,让上面满意就可以了;二是搞主题报道,很难创新突破,更难以做出精品。作为省一级的主要媒体,我们集团每年都要承担大量的主题报道任务。如果总是被动操作,质量水平上不去,不要说完成宣传任务,就是节目的收听率、  相似文献   

2.
刘静 《新闻三昧》2006,(7):39-39
对于主题宣传,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规定动作”要写出深度、写出特点、写活写好,受读者欢迎,似乎很难。从2005年开始,中央新闻媒体陆续开展了包括“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采访行动在内的主题宣传活动。作为工人日报的记者,笔者参加了其中的一些采访报道,对于主题宣传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和思考。认识要到位在许多人的意识中,主题宣传就是正面宣传,报道的就是成就。因此,一些记者在采访组织主题宣传的报道时,常常罗列出一个地方、一家企业大量枯燥的数据和事实,缺乏新鲜具体生动的事例。由于没有探寻新闻主题背后存在的深刻意义,没有将一…  相似文献   

3.
企业台的主题宣传要想做到让观众爱看.真是一件很难为的事,因为企业台所面临的现实是,要以工业化的主题报道内容为主而不是生活化内容。它必须承担繁重的宣传任务.属于“宣传重点”类的新闻无论是条数还是时长都要非常可观.才能充分体现作为企业党委喉舌的属性。其实不只是企业台面临这样的现实.新闻事业的中国特色.就是任务性、指令性的主题宣传报道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比如,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节目2006年至今主题报道的数量增长了164%,主题报道的时长增长了177%:2005年1-8月份《焦点访谈》上级指派的选题占到了总选题的48%。如何才能做好主题宣传呢?  相似文献   

4.
正主题宣传是以特定主题为报道对象、报道内容和报道重点的新闻宣传活动。具体说就是以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决策部署为主题,集中连续开展的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做好主题宣传策划既是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又是地市党报引领社会大众,扩大影响力、增强传播力、提高引导力的良机。主题报道策划既是一个非做不可的宣传手段,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新闻资源。近年来,《许昌日报》通过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5.
重大主题报道和常规性报道相比,具有明确的报道主题和相对集中的报道内容及较为严谨的报道手法,往往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宣传政策、展示成就、引导舆论的主要宣传形式。因此,重大主题报道已经成为各级媒体报道内容的重中之重。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主题报道内容的严肃性极易导致报道形式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那么,处在基层的县级广播电台,如何使主题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报道面向大众,体现三贴近原则,获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呢?  相似文献   

6.
陈俊 《视听界》2012,(6):97-98
主流媒体承载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任,主题性报道是其日常报道中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些“规定动作”,一些媒体报道模式老套,行文僵化,为宣传而宣传,效果不佳。做好主题报道,必须研究受众心理,找到受众与主题报道的交集之处,让主题报道形成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抓好重大主题报道,事关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这是党报应该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来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抓重大主题报道要自觉、积极、主动 重大主题报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战役性报道。提高党报的宣传质量,首先要在抓好重大主题报道上下功夫。我们抓新闻改革,抓主攻新闻,强调“短、快、多、活”,强调让鲜活的、群众爱看的短新闻充满版面,这当然是对的。  相似文献   

8.
浙江日报、钱江晚报、嘉兴日报等媒体做好庆祝建党9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内容扎实,形式新颖,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这说明,只有遵循新闻规律、增强驾驭宣传主题的能力,踊跃参与、主动研究、周密策划、精心组织、深入采写,才能使主题报道效果最大化。围绕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营造报道声势,形成舆论强势,是新闻宣传服务中心工作、有效引导舆论的必然要求。但是,有的媒体往往把宣传声势简单地等同于宣传效果,满足于“图解式”、“脸谱化”的简单机械的报道方式。因此,如何处理好营造主题报道声势和提高主题报道效果的关系,切实增强主题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推进新闻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重大主题报道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要决策和社会热点,展开的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规模化宣传。是否能圆满完成重大主题报道,是党委政府检视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但长期以来,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一直存在主题先行的现状,突出了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做好典型人物报道和重大主题宣传是媒体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也是党报宣传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在典型人物报道和重大主题宣传上,新闻摄影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有效地提高了传播效果。各家报纸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摄影专版,主题鲜明、感染力强,深受读者欢迎。2013年以来,作为中共南阳市委机关报,河南南阳日报社立足党报权威性和责任感,创新摄影专版采编,精心做大做强典型人物报道、重大主题宣传,推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过去以打打杀杀的社会新闻起家的都市媒体越来越感觉到,这些新闻已很难满足新时期读者的需求和报业发展,要让都市报在当地跻身主流、扩大影响,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好主题报道是一条必经之路,但是,长期以来,做主题报道一直是晚报、都市报的一个弱项,那么,如何才能让这类媒体在主题报道中有所作为呢?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着眼日常新闻,创新主题报道。现结合《衢州晚报》的一些采编实践,对主题报道的生活化、贴近性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金奇勇 《新闻传播》2010,(3):117-117
主题报道是新闻综合频道重要的宣传任务,做好主题报道,唱响主旋律,用典型事迹去感染人、引导人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增强主题报道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那么如何做好主题报道呢?一、提前介入加强报道策划  相似文献   

13.
业界有一种误解,认为重大主题报道就是政治宣传,题材本身没有可读性,只要不出现差错就行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把重大主题报道简单等同于重大主题宣传来操作,用工作逻辑代替新闻规律,用文件话语代替新闻语言,用重复说教代替信息传播,用官员表态代替社会动态,使重大主题报道仅仅停留于工作部署、会议报道、文件刊登、层层表态等程式化层面,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主题宣传是以特定主题为报道对象的新闻宣传活动,是媒体引导舆论的重要方式。过去主题宣传的主要阵地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渠道较为单一,宣传路数相对固定,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媒介相互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主题宣传应充分利用网络等多  相似文献   

15.
崔宏 《青年记者》2002,(6):36-37
所谓现场采访报道,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以直面采访的形式,直观地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现场报道。其主要特点是部分或全部地通过现场采访反映报道主题,听觉、视觉双渠道传输,增强了节目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成为目前电视宣传中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6.
2016年2月19日,习总书记亲临新闻单位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笔者认为,时,就是要把握住时机;度,就是要精准把握;效,需通过几种舆论监督方式相互结合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17.
魏忠坤 《新闻实践》2001,(11):47-48
围绕党的重要决策和中心工作,进行重大主题报道,是报纸、特别是党报宣传的头等重要任务。而对报道形式的创新,搞好重大主题特别是党的中心工作的宣传,则是我们县(市)党报总编辑面临的第一位“守士职责”。余姚日报今年以来在创新重大主题报道形式上,运用主题集纳这个有效载体,对党委的中心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多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主题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下主流媒体经常采用的一种报道成就、宣传典型、传播理念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主题报道对于弘扬社会主流价值、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宣传”的基本属性,导致在新闻性、吸引力和时效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其说教味浓被大众诟病.可喜的是,在“走转改”的主题报道中涌现出一批成功的范例,其中《走基层·蹲点日记》独具特色,报道深入人心,为主题报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主题报道是指围绕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重大活动及相关社会热点所进行的集中、大规模的战役报道,是党报的"规定动作"。让主题报道回归新闻规律,重大主题民生化表达,用社会化事件"引爆"主题宣传,是党报创新重大主题报道的三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主题性电视新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保安 《新闻前哨》2003,(12):50-51
一、什么叫主题性新闻 主题性新闻就是倡导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新闻。主题性新闻一般带有一个时期鲜明的宣传报道意图,即宣传主题,注重深入社会生活,挖掘、发现足以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阐述宣传主题的新闻事实,并以此为载体报道新闻,传播观念。主题性新闻是新时期一种特有的新闻现象,是宣传的一个特别形式,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类别。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理解主题性新闻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