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只要求孩子认同并表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观念罢了。古人云,教学相长,读写相助。但我们自己并未从受教育者那里获得教益,我们只看到一个个貌似做稳了或求做"社论"写手、"评论员"的心思  相似文献   

2.
笔者做为一名通讯员,这些年来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随感、杂谈类言论有100多篇.曾有文友问我言论的"由头"从何而来,如何寻找挖掘言论"由头".其实,只要我们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和思考,撰写言论的"由头"是不难找到的,现结合写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5月8日的人民日报在《文化新闻》(11版)刊登了一条新闻,题为《人民日报社论列入中华经典诵读篇目》。这条新闻让我眼前一亮:好家伙,人民日报社论都成了中华经典了,真的好厉害!我对社论有着特别的敏感,这是因为我在地方报纸写了十几年社论、评论员文章,可以说对社论这种新闻体裁比较熟悉,当然对人民日报发表的一些社论也就读得比较多。人民日报的社论能成为"中华  相似文献   

4.
新鲜是新闻的生命,而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为,没有新闻由头的"本报讯"与其说它是新闻,倒不如说它是理论文章或工作报告更确切一些.新闻由头多种多样,而笔者则认为,"记者昨日获悉"不是新闻由头.  相似文献   

5.
新闻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新闻评论是一个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果评论的质量不高,受众就会找不着"根儿"。如何突破这个存在的问题呢?我觉得写小评论是个必由之路。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6.
笔者就自己如何寻找言论稿的“由头”,谈点体会。寻找言论由头,大致有三种方法。一是从新闻报道中去寻找。报刊给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看报刊后,我常把自己的感想和启示写成言论。如去年我写的《新闻数字与保密意识》一文,是从一刊物报道新闻泄密中受到启示。  相似文献   

7.
党组织负责人参加党报言论工作,是我党办报的一个传统。以《解放日报》为例,1941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规定"《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1]。初期《解放日报》的绝大部分社论是由编委会的成员和各版编辑执笔,后来《解放日报》在筹备改版时,为了落实中央上述指示精神,也为了提高社论的质量,成立了社论委员  相似文献   

8.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查阅了今年第一季度的《新疆日报》,发现《新疆日报》在这个季度里只发表了两篇社论。这个发现不禁使人愕然:为什么《新疆日报》的社论这么少呢? 或许,这只是个别报纸的偶然现象吧!于是,我又查看了上海的《解放日报》。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9.
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为什么有的小评论写得那样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读者看了爱不释手,听众听了不厌其烦呢?我觉得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由头的选择。有许多小评论,读者、听众一看一听前面的新闻由头,便不由自主地被吸住了,非看完、听完不可。这就说明它的新闻由头选择运用得好。那么,小评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由头呢?我认为它必须典型、准确、应时、新鲜。  相似文献   

10.
李佳 《记者摇篮》2010,(3):24-24
由头,也是切口,正像是一个便于操作的手术工作面,从这里,表皮被打开,皮下的骨血神经也就是新闻的内涵和背景都能顺利地通过深入报道呈现出来。对一条消息新闻来说,由头小容易引起受众共鸣,由头深便于挖掘出大背景,所以新闻由头选准了、挖深了,一条优秀新闻要求的反映事实的典型性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新闻由头"就是新闻的引子,是新闻发布的依据或契机。一般指新闻发生的时间或事实的缘由,是一个事件能够成为新闻的一个事实的依据。一个好的新闻由  相似文献   

12.
耐人寻味的杂文,往往由于点子出得巧,而又生发得妙.一本正经地谈大道理,不是杂文的路子.为避泛谈,要求杂文作者巧妙地提出问题议论问题:不仅言之有物,而且善于发挥;不仅由头新巧,而且以少胜多,——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就叫它做"小题大做"罢.一滴水反映太阳杂文忌泛,因此需要"小题大做".杂文的写作路子宽,因此可以"小题大做".近年来出现在报刊上的好杂文,如秦牧的《鬣狗的风格》,陈虞孙的《还我头车"》,以及宋振庭的那篇"马尾巴的功能"等等,都是小题目做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介的言论,除去“社论”、“评论员文章”这类宏观指导色彩较浓的体裁之外,只要是“评论”,总会涉及具体的事件或社会现象的。问题在于,我们新闻评论的写作业已形成一种模式:具体事件或社会问题甚至一些典故通常被当作阐述理论的素材,因之也被称为“由头”或“引子”。于是,评来议去,评论的主体却游离于材料的本原,起初由它发端,最终却回到了某一既定的理论概念上兜圈圈,结果却在重复一些人们司空见惯的大道理,缺乏新意。至于作为“素材”的具体问题,则至难动其一根毫毛。无怪人们称这种评论为“说归说,做归做的‘空对空导弹’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南方都市报》一个时期的社论,对其社论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国内报纸社论的发展与提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论是报纸的心脏与灵魂”社论不是个人“发言”,而是反映编辑部基本立场的言论。它是“报纸的心脏和灵魂”,报纸缺少社论,就象一天里“没有阳光”一样。美国现代资产阶级报纸的创始人普利策说,我的《纽约世界报》虽然有巨大的篇幅,许多的栏目,但是我所最关心的是社论版。我要用种种栏目吸引读者来读社论。担任《曼彻斯特卫报》主编达五十七年之久,并使该报逐渐由地方报纸发展为世界闻名的报纸的G·P.斯科特说:社论是表达报纸立场的基本手段,它是“报纸存在的基本理由”。鉴于社论对读者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家们也颇重视资产阶级大报的社论。例如,在美国辩论越南战争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借助由头立论,是新闻评论一种常用的立论方法。所谓由头,就是指引发议论的媒介或孕育论点诱发思维的“引线”。各种不同的评论体裁,在由头运用上或者以所依托的新闻报道的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具体的思想矛盾作为由头,或者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历史典故、文学形象、格言谚语作为由头,均有其各自的选择,由此显示了各自的特性。作为新闻小言论,除了少数情况下是依托或引用新闻报道所提供的事实作为由头外,更多的情况是以直接输入新闻性事实作为立论由头的。这也体现了它的事理溶合的特性.实践表明,有了恰当的由  相似文献   

17.
如何满足电视观众不断提高的新闻欣赏口味,真正做到"三贴近",我认为不仅仅是镜头对准谁的问题,而应当从报道的构思、由头的切入和主题的开掘上,尽量实现"四化":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我的体会是:如果做到了"四化",即使是一些重大题材的主旋律报道,也会富有人情味,做到"三贴近",  相似文献   

18.
1960年2月20日,人民日报一版刊载了一则500字的消息《简易洗衣机代替大量人工劳动》,同时,配发一篇2200字的社论《这不是小事》。消息报道北京一家工厂生产出简易洗衣机,每小时可洗衣服200余件,相当于40人的手工劳动,另外还介绍了几个幼儿园和旅馆自制的洗衣机。试问:为这么件小事,值得做那么一篇大文章吗?这个问题,社论在标题中就做了回答一《这不是小事》。为什么这样说呢?社论第一段强调:“这是一件还没有引起更多人注意的技术革新,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革新。”大搞全民性的技术革命运动,是1960年上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特色。年初开始,中央号召立即掀起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上海市教育局有位处长叫吕型伟,常为解放日报、文汇报写社论、评论,是位写文章的高手。当时林彪在上海养病,其妻叶群任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当林彪成了副统帅后,一家报社的记者找到关在"牛棚"里的吕型伟,对他说"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你和叶群很熟,写一篇叶群如何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文章吧。"吕型伟回绝说:"我记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20.
新新闻由头,即新闻的引子。报纸上有些新闻导语之所以雷同乏味,给人以陈旧感,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新闻由头。有经验的记者通讯员写新闻时,都比较注意抓由头,因为选取了一个好的由头,就等于选择了一个突破口,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水到渠成地写来。那么.新闻写作中应选取哪些方面作由头呢?下面试举几种主要方式: 一、选取某一相关的细小物品的变动作由头。有的新闻事实虽然是从大的方面来写的,但选取某一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