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要使教育报道走进读者的内心,无外乎两种主要方法:报道中要有人;挖掘具体事实。报道中要有人我国新闻界一直提倡“新闻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报道里写人并不是专门报道人物,而是在报道中加进人的因素,从人的角度去写报道,突出人的活动、人的作用和人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加报道的人情味。  相似文献   

2.
孙文清 《新闻爱好者》2011,(11):104-105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关注人,人的尊严、人的发展、人的价值、人的关心成为优秀体育新闻报道的特色。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意识的原因、表现与对策,试图通过系统的论述,改变目前人文关怀意识不强的弊病。  相似文献   

3.
赵禹 《新闻爱好者》2011,(22):104-105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关注人,人的尊严、人的发展、人的价值、人的关心成为优秀体育新闻报道的特色。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缺乏人文关怀意识的原因、表现与对策,试图通过系统的论述,改变目前人文关怀意识不强的弊病。  相似文献   

4.
关爱生命:灾难报道的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庭 《视听界》2006,(3):94-94
灾难报道就是灾难事件报道。灾难事件是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的突发事件,很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虽然许多媒体在张扬“人文关怀”,但在报道中,有时“人文关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人文关怀的缺失尤为突出地表现在灾难报道中。火灾、车祸等灾难事故往往造成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现场,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因而,在报道的用词上,…  相似文献   

5.
成就报道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认为,为成就报道找个叙事人是处理好成就报道写事与写人的关系,改进写事的方法,让成就报道见事也见人的一个好办法;是克服成就报道老一套、炒冷饭、一般化的弊端,丰富报道内容,创新报道形式,增强报道效果的有效途径。以人叙事事中见人我们知道,改革和建设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因此,成就报道不仅要写事物的变化,而且要善于透过事物的变化来展示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变化。从见事到见人,不是报道侧重点的一个简  相似文献   

6.
人物报道,是我们日常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在我们从事记者的过程中所做的人物报道有很多,但真正有影响力、感染人、打动人的人物报道却是凤毛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人文关怀就是要在报道中维护人的尊严与权利、保障人身自由,体现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宏观上媒体要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受众对媒体的角色期待,微观上则要在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中,国内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充分体现了媒体在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关注经济报道,采写经济报道,始终要看到"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要看到"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影响。原因很简单,经济报道中有"人",有人物,就有故事,经济报道才能更鲜活,更具个性张力,更有感染力。抓住人物,阅读才能享受"故事"经济报道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单一,采写者容易一脚踩进数据里拔不出来,变成就经济而经济或一堆数据。写的人"痛苦",看的人眼花、乏味。经济活动离不开人,只有抓住了人,抓住了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9.
汪帆 《视听界》2013,(3):116-117
主题性报道是电视、广播、报纸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报道方式,除了精心策划、组织,还要见人、见事、见情、见理,才会好听、好看。“见人”是指报道通过叙述人物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来印证主题;“见事”是采用新闻故事化的手法,寓报道主题于事件叙述中;“见情”是记者在写作中带有情感;“见理”是报道要有思考,融深刻性、思辨性于报道中。  相似文献   

10.
典型报道,重在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矛盾冲突”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典型报道的重要手法。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在刻画人物时巧妙地利用“矛盾冲突”,典型报道才能达到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效果,才能引人人胜、吸引人惊羡好奇的目光。如何通过“矛盾冲突”写出人物的精彩?笔者认为,贵在写出人与人、  相似文献   

11.
“三农”报道作为经济报道的一部分,近年来受到各新闻单位领导和记者的普遍重视。但在这方面有些报道见物不见人,没有注重写人、写人的活动、人的思想和人的精神,致使报道缺乏吸引人、打动人的“动情点”,因而播出后没有收到应有的社会效果。我在实践中体会到;“三农”报道一定要见物又见人,抓到它的动情点,这样才能使报道收到良  相似文献   

1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党的新闻事业是神圣的事业 ,它的神圣性突出体现在真实性上。新闻报道要靠准确无误的、活生生的事实去打动人心 ,从而说服人、感染人、教育人。但在现实生活中 ,夸大其辞的报道 ,捕风捉影的报道 ,无中生有的虚假报道 ,却屡见不鲜 ,屡禁不止。虚假报道严重损害着党报的声誉 ,影响着党报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记者做为党的新闻业务的直接承担者 ,理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 ,准确严谨的作风 ,杜绝虚假报道 ,带头维护党的新闻事业的神圣性、真实性。不管周围刮什么风 ,记者心中“求真”的尺子不能丢在现实生活中 ,这样一些规定大家…  相似文献   

13.
人物报道是指以报道新闻人物为主要内容的稿件,人物报道讲述在特定环境中有着特定社会行为或生活方式的人的故事.读者对人物报道会很感兴趣,他们可以从人物报道中得到相关的借鉴、启示、提醒和教益.  相似文献   

14.
吴菁 《新闻爱好者》2000,(12):38-38
世界上任何一种报纸,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不能不报道人物。威廉·大卫、斯隆等人在编写《最佳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时说:“新闻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人。它写人,影响人。而且通常只有当它对人有影响时,最无生气的题目才会显得重要。”虽然说中外记者都十分重视人物报道,但二者在人物报道的采写上有着较大差异。在我国,人物报道多以一种典型报道的形式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着宣传教育的功能。在西方,人物报道更注重趣味性和人情味。下面就几点主要差异作出比较分析,以便开阔我们的眼界,取长补短,丰富我们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注意正面报道引起的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行宽 《新闻前哨》2003,(10):32-32
在大量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占据着主要位置。这里要谈的,并非正面报道给予人们的正确引导、激励、鼓舞作用,而是某些正面报道中表现出的不良因素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从正面报道中得出一些不好的、甚至是一些相反的结论,因而影响了正面报道的可信性。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孙倩 《今传媒》2005,(12):40
社会新闻通过报道社会中某个个体的行为、事迹来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在舆论引导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的是一种柔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春风化雨般的疏导,就是人们常说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也正是基于此,“情”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中就应该得到更好的重视。用情  相似文献   

17.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震惊全世界,也让人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媒体在忠实记录这场抗击灾难的大战役中,凸显的人文关怀让人印象深刻。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近年来,国内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越来越注重对受害群体的人文关怀。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媒体的人文关怀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仅以《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8.
解读詹国枢的经济报道本有许多可说的,如他的新闻意识、宏观意识、理论意识、科学思维意识等。但是,在他的经济报道的新闻价值取向、报道视野。报道角度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尤引人注目,值得借鉴。 价值取向 : 经济与人文并重 对人的全部而不仅是经济的关怀,使詹国枢经济报道的价值取向中多了一份文化的眼光与人文的标尺。因此,在他的经济报道中,新闻点往往超越了纯经济价值尺度。他把文化因素作为内在变量纳入经济分析中,把人的经济活动向人文化、理性层面提升,关注经济背后全面而深刻的人文原因。 温州火了,许多记者大谈温州经济模…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党搬深度经济报道的影响力?笔者认为:缩小受众面,抓住并服务好特定的受众,是党报深度经济报道受人关注并发挥影响的基础。一、深度经济报道,给多数人看,还是给关键的少数人看?深度经济报道往往是面向宏观的,需要记者在五个 W 中深入探询“WHY”的真相,引导启发受众。那么,报道从较深层面提示出的“真相”给哪些范围的人看?对这个受众定位问题,目前新闻界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媒体的经济报道中呈现人文化趋势,其明显特征是:在价值取向上,往往体现为经济与人文并重;从报道视野上看,不但关注全面的经济,还关注全面的人;在报道角度上,都从对人的理解出发。要使经济报道做到人文化,体现人文关怀的色彩,应当有一些新的思路:一是在报道主题上,要尽量将经济与人联系起来;二是在观察角度上,重视“经济现象的非经济视角”和“非经济现象的经济视角”;三是在报道对象上,突出经济现象中人的活动;四是在观点表述上,着重“双面型劝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