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蔡竹青 《大观周刊》2013,(7):129-13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我们的科学课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用探究的思维去认识世界,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马聚恩 《大观周刊》2013,(3):226-226
生物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设计并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是生物教师贯彻和落实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要完成这一目标.把握好几个“度”是十分重要的。“度”的基本含义是程度、限度。能否把握好它,不仅关系到课程标准的真正落实.而且也影响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贡晔 《大观周刊》2012,(24):222-223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树立科学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金龙 《大观周刊》2011,(42):162-162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中不难看出,高中课程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课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刘玉春 《大观周刊》2012,(47):276-276
在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科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就是所说的“科学精神”的体现。 “能注重事实”就是指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包括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求知精神、以及为科学献身的奋斗精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即要求学生具有怀疑和批判的勇气以及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蔡九清 《大观周刊》2012,(9):169-169,167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探求、尝试、体验的过程。《科学课程标准》要求:自然课要悉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并以探究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在科学探究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探索者,教师是引导者,教师如何"引导--探究"也就变地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奉献奇 《大观周刊》2011,(40):141-141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猜想这一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李志芳 《大观周刊》2011,(31):86-86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同时提出,将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并列纳入内容标准,并指出“科学探究”不仅仅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初中物理课程的一项具体内容和学习目标,这将凸显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刘德福 《大观周刊》2012,(9):252-252
《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提到与“科学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实验探究题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李冬华 《大观周刊》2012,(13):244-244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它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更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相似文献   

11.
陈丽霞 《大观周刊》2012,(24):302-302
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课程标准已悄然挺进我们的视野,各学科课程标准已明确地指出在中学课堂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它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1996年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随后我国的科学课程标准也对“探究式学习”高度关注,这成为本轮科学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探究”。本文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指导理念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对科学课程标准给科技博物馆教育带来的启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论证了将“探究”纳入科技博物馆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莉莎 《大观周刊》2012,(45):299-299,294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阐述了小学科学课程基本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师必须从提高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等方面入手,进行课前准备。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不断为提高小学科学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馆校结合中的常见问题,原因在于博物馆对课程标准关注不够、缺少与学校教学内容对接的教育活动、展览资源的科学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而目前学校教师对于博物馆教育资源及其特有教育方式不熟悉,也使学生的学习收效不佳。为此,上海自然博物馆以对接《科学课程标准》为突破口,从课程标准和目前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着手,依托展览资源,自主开发探究型教育活动。实施表明,上述思路和措施不仅使学生增进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博物馆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5.
吉林 《大观周刊》2012,(29):278-278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物理学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物理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式教学,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重在学生的参与及体验,突出探究的思想,把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吴跃昌 《大观周刊》2013,(8):261-261
科学探究的目标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初中物理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梁红 《大观周刊》2012,(45):375-375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材在变革。为了顺应新时代的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以此为依托,初中物理教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们教师要深刻领会课标精神,积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特点,与时俱进,搞好教学。我经过几年的探究,将自己对新课程标准下新教材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形成本文。  相似文献   

18.
游吾平 《大观周刊》2011,(48):179-179
新世纪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崭新的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突出强调了物理教学过程,必须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加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新课程标准影响下,广大物理教师往往为了使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场面变得热闹,都大量增加实验,会将各类型的物理实验导向探究化、互动化。  相似文献   

19.
张杰波 《大观周刊》2012,(10):252-252
实施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着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物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探究式教学,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探究式教学作了一些尝试,现在写出来供同行参考指教。  相似文献   

20.
赵宏飞 《大观周刊》2012,(16):232-232
21世纪要求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必须具有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意识,具有创新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科学探究,不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教师为此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