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网络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技术因素.网民是构成网络社会的主体,也是构成现实社会的较大组成部分.它作为一个切合点,把原来被完全割裂开来的作为异在的虚拟空间与作为此在的现实空间结合起来.本文即从网民分析着手,进而对整个网络社会的网民阶级结构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分析. 传统阶级结构在网络社会的消解 自国家形成以后,人类社会就进入阶级结构分明的状态,对生产资料的争夺成为阶级矛盾的中心.马克思认为,社会更替主要是经济原因,对生产资料的争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更进一步说,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传播的飞快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道德"的日渐下降,也是当今社会主要问题之一。网络中的资源共享,言论自由给网民提供了一个释放自己情绪的平台,网民通过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宣泄不满,发表言论,其中也不乏一些人使用过激的语句和行为。自"人肉搜索"出现至今,引发了很多"网络暴力"行为。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的利弊分析,网民心理分析等方法,提出一系列控制"网络暴力"的方法和措施。从网站和社会对"人肉搜索"的引导和利用,到网民自身素质的提升,给"网络暴力"问题带来新的出路。使"人肉搜索"在一个健康的态势下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闻漫画是一种在网络新闻媒体上,运用夸张和幽默的造型语言,报道或评议网民普遍关心的时事、社会问题的绘画.它是传统新闻漫画在网络上的延伸与拓展,让漫画作者在创作上效率更高,手法更多样,让热爱新闻漫画的网民阅读时不受时空限制,给新闻漫画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
网络人的形成及其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是新兴开放式的话语平台和虚拟社会,依附在这个平台和社会的数以亿计的网民在此经营自己的家园,表达自己的意愿,获得自己的身份认同,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网络人.网络人生活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之间,他们有两重的价值观、现实自我和网络自我反差极大、群体性很强等特征.本文对网络人的产生环境、产生特征、行为表现等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陈然  汪少明 《青年记者》2011,(24):33-34
今天,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场域,参与其中的网民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通过发起话题、参与讨论、浏览信息等行为建立彼此的社会联系,构成特定的虚拟网络群体.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网络是由社会角色编织而成的.只要是社会成员,都会承担某种社会角色.与现实社会一样,网络社会中的成员也必然会承担起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胡锦涛主席视察中国军网。这在全国新闻网站中还是第一次。对于中国军网的全体编辑人员而言,第一次,就是一个特别的惊喜;第一次,就是一次特别的光荣;第一次,就是一种特别的鼓舞;第一次,就是一份特别的责任。胡主席视察中国军网,体现了胡主席对网络宣传的高度重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一个高达1.1亿人的庞大网民群体。网络媒体为网民提供什么样的新闻信息,提供什么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已成为网络媒体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反映,并且为现实社会服务。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在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建设初期,有位学者对互联网有过这样的担忧,“大量网络信息已经成为现实世界丑陋现象在虚拟世界的映射,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网民的理智在匿名下失控,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蜕变,网络监管的缺位使丑陋现象愈加升级”。一度社会上纷纷感慨:网络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为社会与公众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服务,而如果运用得不好,则会产生消极作用,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人们看到它积极~面的同时,表现更多的是忧虑.  相似文献   

8.
刘郁 《传媒》2021,(20)
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海量信息充斥着网民的视野,这极易混淆网民视线,影响网民对社会事件的真实判断.青少年在网民中的所占比例较大,是网络信息传播负面影响的直接承受者,网上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必须把握网络信息传播机制,聚焦青少年心理发展,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素养,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由李志专所著的《网络信息传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一书从以上问题入手,探讨了网络信息传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利影响,提供了青少年健康心理维护的有效举措,对青少年心理促进工作有重要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舆论形态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背后,是众多网民的意见表达,因此,通过对网民意见表达的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对网络舆论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洞察.网民意见表达影响因素中,议题属性和网民社会心理是两个重要研究视角,本文将这两个视角整合在一起,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法,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就网民意见表达而言,议题属性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其中的议题相关、议题知识,表明网民倾向于对自己比较熟悉的议题发表意见.网民社会心理视角下的变量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只有理性程度对于网民意见表达意愿影响较大.因此,媒介议程设置对于公众议程的改变是有效的,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合理披露媒体信息,就有可能实现民意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网民的监督水平,不仅体现在对网络舆论监督信息的选择、理解上,更重要的还体现在网民对信息的发布、述评、把握及创造过程的参与上。如果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显而易见,网民的传媒素养和监督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正确处理网民的传媒素养和监督水平之间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进行有效舆论监督,对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一、网络时代下网民传媒素养问题凸显随着网络媒介的崛起,大众传播面临着一种新的传播范式,即由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传播,这使身处网络之中的网民,由被动接受信息转化为主动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他们既是媒介信息的消费者,又是媒介信息的生  相似文献   

11.
聂丛 《新闻爱好者》2012,(11):32-33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者与受者合二为一,网民对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有更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与此同时,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热点事件、群体利益博弈事件时有发生。网络造句现象在此背景下出现并迅速形成一种新的网络文化现象。笔者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很少,本文试就网络造句现象的特点、产生原因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博客带有一些异于传统媒体、门户网站的特质与内涵:独家性、连续性、私密性、平民化、个性化,以及话题的集中和深入探讨(如博客蜂群)所带来的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强烈干预等,这些为网民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创建博客和阅读博客成为越来越多网民的惯常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处于"平面化"传播方式,从媒体传播角度,处于"水平面"上的信息,传播方向是发散而无序的,传播保真度和传播范围也是"平面无序"的,对于正处于或刚刚经过青年叛逆心理及社会适应心理,同时正处于网络主流使用者和接受者的青年网民来说,更加需要有效的甄别和引导,本文探讨在网络信息中能够获得认可并能够被有效接受而形成的"信息美学",以求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网民中把握主要信息导向,辅以深化和主题延展工作,力求将网络思想政治的效果与分析分门别类地结合到"信息美学"中去,在新的网络信息形式下,荻得更多的"关学认可"并取得信息导向的先机.  相似文献   

14.
潘彤 《今传媒》2016,(4):30-31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相应的社会问题,网民媒介素养的问题成为讨论焦点.文章充分肯定网络时代网民媒介素养的提升,并运用"靶子论""议程设置""意见领袖"等传播学经典理论深入剖析网民媒介素养提升的表现以及在网络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网民从自身的角度提高媒介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研究:网民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剧增多的网民及其对于网络信息使用的飞速增长,引发了对网络信息可信度的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我国的网民对网络信息可信度的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经抽样选取的435名武汉市的网民完成了有效问卷。结论显示,在不同的媒介和网上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可信度存在显著差异。网络和广播的可信度显著低于电视和报纸;网上的新闻和参考信息最为可信,其次是娱乐信息,商业信息最不可信。研究发现可信度理论对网络有一定适用性,但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发现有:(1)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信息卷入程度与网络可信度显著相关;(2)网络便利及网民的传统媒介使用与依赖和网络新闻信息的可信度显著相关;(3)网民的性别、年龄与网络可信度显著相关。此外研究特别考察了信息卷入与可信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而且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空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正逐渐成为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的网络舆论就是指,众多网民以互联网为载体对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出来的倾向性相对一致的信念、愿望、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相似文献   

17.
目前网络媒体在中国已发展成为引导和洞察社会舆论的重要窗口,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不只是网络机构和网络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网民的责任.互联网的应用,要求每个网民都要有自觉的意识:当你在互联网这个公共平台上享受发布信息、发表言论的自由时,你也同时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应该遵守社会公德和服从网络规范.网络媒体在享受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高度自由和无限分享的同时,更需要坚持媒体操守,正确引导网络舆论,践行一个媒体的社会守护职责.  相似文献   

18.
王豪 《传媒观察》2012,(8):11-13
随着社会信息共享的逐步平等化和透明化,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将面临着公众舆论带来的监督和挑战,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加速发展,现实社会中的许多名人纷纷触网,成为"网络名人"、"微博达人"。这些人凭借名人身份,利用网络发表言论,监督批评政府部门的不当行为,受到网民追捧。如果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很大相同的一个特征就是其言论空间的空前扩大。众多网民使用互联网的自由性同样体现在通过网络传播言论信息的自由性。网络言论信息传播经历了从单纯转发传统媒体的言论信息到原创性地登载签约评论、特约评论和网友来稿,从借鉴传统媒体的言论传播到适应新的传播特点而日趋个性化的快速发展过程,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确立网络言论信息传播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多元、平等、开放、互动、自由的信息交流平台,正如《网络空间独立宣言》所说:“我们正在创造一个谁都可以自由进入的世界。不会由于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出生地的不同而产生任何特权和偏见。”①草根化的网络成为网民的“秀场”,可以参与各种事件、发表言论,影响网络传播的信息质量,网络舆情的变化与发展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在网络舆论旋流中,网络推手已经形成一定的组织、规模和一套完整的运作模式来“搅动”公众的视听。2013年8月21日,北京刑拘多名网络推手,再一次使公众将目光投向这一群体。网络推手在利益的驱使下,企图掌控网络话语权,网络公共空间媒介生态正迎来新的挑战。这对众多网民的道德认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