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金秋11月,内蒙古草原牛羊最肥壮的季节已经过去了,接下来就将是漫长的冬季和难熬的春季。在这个时候,记者带着沉重的心清离开了大草原,也将一个疑问带出了草原:大草原会走向消亡吗? 2001年以来,记者驱车二万多公里,先后4次深入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和中部锡林郭勒草原,很难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扑面而来的是星罗棋布的牧民定居点,成百上千的畜群和四处扬沙的草场。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台的广播同仁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各民族地区,着不同的民族服装,说各自的民族语言,这就是中央台民族之声的大家庭。每天,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旋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之声的呼号分别通过蒙、藏、维、哈、朝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响彻在从内蒙古草原到雪域高原,从天山南北到图门江边的辽阔天空。作为一个专业频率,“民族之声”成功推出仅有一年半的时间,而作为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中央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至今已走过了整整55年的漫漫历程。  相似文献   

3.
《让绿色家园更秀美——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纪实》这篇长达6000字,加按语、配题图的通讯,2002年12月22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一版头条显著位置,正如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秘书长所说:“这是人民日报编委会对草原生态建设的厚爱,是人民日报宣传内蒙古的一篇力作。”这是2002年报社领导的策划之作,是记者部领导、编辑、记者的通力合作,也是我们驻内蒙古记者对草原人民的真诚回报。高投入——行万里路,洒千滴汗,足迹踏遍大草原人民日报驻地记者怎样利用固有的地域、独特的思维、权威的版面,显著报道当地突出的问题,这是需要潜…  相似文献   

4.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使龙城飞将在,不让胡马渡阴山。”尽管从未去过内蒙古大草原,但从文学作品中早已领略了塞外风光。从边塞诗人的名句佳作,到今人的影视作品;从驰骋疆场所向元敌的成吉思汗,到草原人民的骄傲嘎达梅林。千里草原,无边大漠,一次次走进我的梦境,一回回向我发出遥远的呼唤。 最近,我终于来到了辽阔的巴林草原,走进了如诗如画的边塞和神秘的世界…… 巴林石 这是造物主赐给人间的绝妙珍品。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巴林右旗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书简     
七读了你的稿子,我发现你太爱用形容词和副词,致使每个名词前边都有定语,每个动词前边都有状语。比如:“非常辽阔的原野上,这里那里到处都成片成片地开满十分美丽的野花。”既是原野,当然“辽阔”,“非常辽阔”也不过就是“辽阔”;“这里那里到处都成片成片地”也就是开满那个“满”,凡爱人欣赏的野花都美丽,“十分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就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公司“绿鸟”商标遭侵权一案,做出终审裁定:河南新乡正本营养保健所注册的“绿鸟”商标予以撤消。草原兴发最终以充足、确凿的档案为凭证,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台的广播同仁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各民族地区,着不同的民族服装,说各自的民族语言,这就是中央台民族之声的大家庭。每天,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旋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之声的呼号分别通过蒙、藏、维、哈、朝五种少数民族语言响彻在从内蒙古草原到雪域高原,从天山南北到图门江边的辽阔天空。作为一个专业频率,“民族之声”成功推出仅有一年半的时间,而作为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中央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至今已走过了整整55年的漫漫历程。去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中央台民族广播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继续办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不断增强凝聚力、影响力、感染力”。这体现了中央领导对民族语言广播改革发展工作的肯定,体现了中央领导对民族语言广播今后发展的希望和要求。今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又就中央台民族广播55周年做出重要批示,对进一步办好民族语言广播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最近,中央台民族中心举办了“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学习班”,杨波台长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民族中心所属各语言广播的负责同志分别总结了各自的经验,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为了让大家了解中央台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的信心和决心,了解中央台民族广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本刊特摘要刊载他们的讲话和发言。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内容博大精深,视野辽阔高远。“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9.
电影《侏罗纪公园》在影视界引起了轰动效应,除了其情节吸引人和导演的高超技艺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片采用了真实感极强的三维动画。在宽广辽阔的大草原上,一群原本生活在中生代的恐龙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追赶着落荒而逃的现代人。观众在为电影中逼真的场景惊叹不已的同时,可能会提出疑问:这些镜头是如何制作的呢?其实,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七种  相似文献   

10.
“在波涛万顷之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之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一光耀灿烂之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李约瑟语)。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舟师”2.8万余人七下西洋,完成了前所未有的海上壮举,开辟了一条文化交流、经贸往来的“悔上丝绸之路”。然而,由于朝廷中出现了一帮“海禁派”,他们视功勋为弊政,销毁下西洋的文书档案,致使这一“明初盛事”被历史的迷雾蒙蔽。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到来之际,本文拟对关于郑和的金石档案及其价值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雪灾正在成为过去,但是雪灾中闪现出来的人性之光、理性之光,不仅不会成为过去,而且还会照亮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人们的今天与明天——  相似文献   

12.
彭涛 《岭南新闻探索》2006,(6):F0003-F0003
今年9月28日,中秋佳节前夕,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中国移动通信广州分公司合作举办了“草原爱心”集体婚礼,来自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广州移动分公司的30对新人,把蜜月之旅安排在内蒙古卾尔多斯大草原。  相似文献   

13.
在远隔北方内蒙古大草原几千里外的哀牢山系深处的思茅市镇沅县振太乡,有个叫“铁家坡”的蒙古族村寨。这里居住着37户铁姓蒙古族,有156人。他们从何处而来?为什么居住的寨子叫“铁家坡”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波音飞机从旧金山起飞,越过加利福尼亚的辽阔牧场和落基山脉白雪皑皑的群峰,只用了两个多小时,便把我们这些采访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中国记者送到了加拿大西部城市埃德蒙顿。埃德蒙顿是阿尔伯塔省的首府。它是一座新兴的石油城市,也是北美重要的体育中心。阿尔伯塔省阳光充足,素有“日光省”之称。夏季,这里夜晚11时以  相似文献   

15.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这两个美丽而动人的蒙古族名字,早在60年代,就在国内外广泛传诵。我也多次报道过她们的事迹。1997年7月,我们来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再次走访了当年的“小英雄”。  相似文献   

16.
从罗马帝国说起罗马帝国国势强盛,在古代世界曾称雄数世纪。鼎盛时,疆土辽阔,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南抵撒哈拉大沙漠,西濒大西洋,北达不列颠岛中部、莱茵河和多瑙河,地跨欧、亚、非三洲,整个地中海成了它的内海。“罗马帝国”之名广泛传布,以致有人一提“罗马”便连上“帝国”。在稿件中就有这种误解的反映。例如: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帝国开始大规模的征服活动。古罗马帝国独裁者恺撒(公元前102/100~前44)的《高卢战纪》中有大量古代高卢人活动的记载。  相似文献   

17.
秋,塞外某山野丛林,数米宽的壕沟里烈火熊熊,全副武装的官兵凭借一根根撑杆飞越火障;多种机(兵)种攻防演练,破袭官兵驾伞突降“敌”指挥所、雷达站,战场上硝烟四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触动了他的神经,透过镜头的瞬间,他不仅发现了激烈、壮阔、拼搏之美,而且找到了自己一直在追寻的梦。他,叫徐海,北京军区某师摄影干事。从内蒙古草原入伍的徐海,有着草原一样广阔的胸襟,更有着许多对人生的美好向往。他1991年从石家庄通信上官学校毕业后,迷上了照相。从借别人的相机到自己买进口相机,从把胶卷交给照相馆冲…  相似文献   

18.
在1931—1945年日本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中,中国新闻事业遭受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其损失之严重是难估量的。 ——在辽阔的中国东北大地上,中华民族的新闻事业被日本侵略者摧毁殆尽。日本制造了一个伪满洲国,它的新闻事业完全由日本军方操纵,成为鼓吹战争和进行奴化教育的工具,以宣传“民族协和、王道精神、日满一心一德”和“大东亚共荣圈”为基本任务,欺世惑众。伪满的“弘报处”在日本关东军报道部、调查部的直接指使下,严禁关内报刊输入,严禁收听关内广播,东北人民处于严密的新闻封锁之中。  相似文献   

19.
潘定国 《图书馆》1992,(1):53-55
研究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因此,应当把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心移向基层,移向农村。要变农民阅读书报的“饥饿”状况为“温饱”并逐步达到“小康”水平。由于农村辽阔、人口众多,加之图书事业基础太薄,要在不很长的时间里解决这一问题,只能走统  相似文献   

20.
王霞 《青年记者》2016,(9):95-96
丝绸之路在中国媒介中的呈现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社会内涵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语境紧密相关.本文对1949年以来以人民日报为主的国内媒体中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社会语境下丝绸之路所蕴含的意义是持续变迁的. 新中国外交与作为文化记忆的丝绸之路 1.新中国外交背景之下的丝绸之路.新中国建立之初,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与亚非国家在外交上可以找到的“共同点”之一,新中国外交成为当时媒介呈现丝绸之路的社会语境.毛泽东曾经用“中间地带”来概括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位置.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即“中间地带”.“中间地带”有两重属性,只有“中间地带”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扩张,才能避免第三次世界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