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元胜 《大观周刊》2012,(18):220-220
小学语文中的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文”的教学则要培养学生对语言与文字材料的理解、运用与再创作的能力。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倍感吃力的是无法完成一篇文字生动、语言较为缜密、人物形象鲜活的文章。信否,请看我校小学语文教研组一次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纪要。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语文 ?叶圣陶先生认为 :“语”是指口头语言 ,“文”是指书面语言。今天我们谈的“文” ,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文字 ,一层是文章。这样 ,语文的概念就是指口头语言、文字和文章 ,语文素养则是指对这三者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因此 ,科技期刊编辑应通晓该学科专业技术知识。同时 ,科技期刊传播信息的载体是文字和文章 ,而编辑又是通过与读者、作者进行互动交流来实现其工作目标的 ,因此 ,科技期刊编辑的语文素养不容忽视。1 科技文章的编辑加工离不开语文素养如果说审稿是一个采“玉”的过程 ,需要…  相似文献   

3.
曾静 《大观周刊》2013,(2):83-83
课程改革进程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艺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探究与思考,课程改革在全国已推进多年.每个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都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轰轰烈烈的课改实验也在各校逐步开展起来.其中最让人们耳目一新的是课堂氛围的活跃.师生配合的默契,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了他的形式与外在的效应,却忽略了她的“文字”特性.总感觉缺少些“语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4.
一座宏伟的大楼,离不开优良的建筑材料,一篇漂亮的文章,也离不开准确和优美的字、词、句.可是,在文稿中,却常常出现错别字、不妥当的词章和病句等现象,屡改不绝,屡纠不正.从这一期起,本刊设了“文字病院”栏目,特邀新乡六中的语文高级教师孔繁群为特邀撰稿人.第一批“病例”就是他从去年的本刊上选摘出来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读者给指出本刊上的“文病”,共同来净化这片文字园地.  相似文献   

5.
措姬 《大观周刊》2013,(6):152-152
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简短的三句话,却道出了教育的本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巧妙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进行生活教育,并强调作为学生这一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1894—1988)是我国现代教育家、出版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子。他思想博大精深,著作等身,在文化教育界独领76年的风骚。选编他的教育文集,有相当大的难度。选编者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请教,一改选编教育专著或论文的习惯编法,大胆采取了多方位、多品种地突出教育家教育个性的办法,选编了教育家的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教育论著、语文课本,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文集被语文教育家蒋仲仁誉为“中国教育乃至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7.
道日娜 《大观周刊》2012,(15):156-156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诵读应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而现在高中有些语文教师对语文诵读不够重视.这种轻诵读的做法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当摄影记者摆开架式进行拍摄时,他的身前身后有时会冒出几位文字记者,同他一样操起“家伙”,有的是用“傻瓜机”,有的竟然也“长”、“短”兼备。于是,在你“咔嚓”,我也“咔嚓”的交响曲中,一种新的现象在传播圈里“曝光”了——这就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字记者摄影热。一为什么会出现文字记者摄影热?有人认为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闻机构传播手段不断改善的结果;也有人认  相似文献   

9.
刘开明直言不讳:摄影记者不能总是跟在文字记者身后当配角。初当记者时,他也时常象“出租车”似的为文字记者做“跟班”,只是配角当惯了以后才不甘愿起来。他琢磨:新闻摄影与文字报道相比独具形象优势和魅力,摄影记者的主攻方向应该是更多地运用形象独立报道新闻。或许,正是有了这份不甘愿,刘开明名下的“独立报道”才得以在新民晚报上频频出现。常读《新  相似文献   

10.
李华 《大观周刊》2012,(16):287-288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巳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本文从激活文字,创设形象;架设桥梁,领略内涵;放飞思绪,彰显个性几个方面具体谈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11.
前辈的苦涩     
陈四益先生是著名的杂文家,这本《臆说前辈》是他近些年对老师的回忆文字的结集。与一般的回忆文章不同,他更多地加入了对“过去的生活、遭遇和生存的环境”的思索。四益先生当过《瞭望》杂志的副总编,知道尺度在哪里,所以他的文字虽然犀利,却“了无痕迹”。  相似文献   

12.
和岩 《大观周刊》2012,(44):142-142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语感的形成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加强语感训练。  相似文献   

13.
曾祥芹先生长期致力于语文教育学、文章学、阅读学的研究。在语文教育学领域劳作,其“一语双文论”已突破旧说,新树一帜;在文章学研究领域耕耘,其“一体、两翼、三层级”体系已独领风骚,广为共识;在阅读学领域开拓,更曾策划编撰出版的《阅读学丛书》。他自己的著述有《现代文章学引论》、《汉文阅读学导论》、《语文教育学别论》,主编问世了《文章学教程》、《文章学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4.
杨永琴 《大观周刊》2011,(23):225-225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记者都希望读者把自己的作品读完。简练、准确、朴素、通俗的文字比冗赘,含糊、花哨,深奥的文字更能为读者所接受,后者不但浪费笔墨,而且浪费读者的时间。本文将分析一些实例,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引用这些实例时,我删去了作者的姓名,因为这不是针对个人的。简练(上) 直接了当和避免重复能使文字精练。“他露出了笑容”比“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少用两个字。如果只写“他笑了”,还可以节省三个字。  相似文献   

16.
晓方 《新闻前哨》2013,(10):111-111
今年秋季开学,人教版新版初一语文教材中,9篇课文被更换。由于其中包括鲁迅散文《风筝》,因此引起媒体的议论与批评:“鲁迅不可以退出语文教材”、“删除鲁迅会让下一代失去铮铮民族魂”、“鲁迅文章彻底退出义务教育教材”“腾出版给徐志摩来教同学们风花雪月?”“是教育的倒退”“忘记历史?”“鲁迅的‘淡出’是‘教育的悲哀’”。甚至有网站发起“是否赞同鲁迅退出语文教材”的调查。云云。  相似文献   

17.
仁青先 《大观周刊》2011,(10):150-150
虽然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能自行实现,因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 (MarshallMcLuhan ,1 91 1 -1 980 )曾在西方掀起了一股“麦克卢汉热”。他的姓名被造成一个法文字“mcluhanisme” ,其含义为“麦克卢汉主义” ,“麦克卢汉风格”。但是 ,对麦克卢汉及他的学说在西方尤其在美国 ,却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在一篇文章中宣称 ,麦克卢汉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也有人说他的新思想是“一派胡言” ;有人讽刺他“出尽风头 ,赶时髦 ,追风潮 ,迎合新潮” ;还有人说他的文字“刻意反逻辑 ,巡回论…  相似文献   

19.
贺淑敏 《大观周刊》2012,(23):183-184
我国的儒学之道提倡“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精神,又有韩愈在《师说》里面强调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可见,“文”和“道”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语文教育有其作为人文科学的特殊性,自然也强调“文”“道”合一,文即语文知识,道及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1]。当前,我国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面,提倡素质教育,如何有效的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易惠荣 《大观周刊》2012,(44):343-343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