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明治时代著名文学家幸田露伴的作品,与中国文学有深厚的渊源,其中不少是涉及中国戏曲小说评介和研究的文章。露伴首开译介中国戏曲的先河,他评介中国戏曲名作及剧作家,解读中国戏曲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对后世日本治曲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露伴高度赞誉清代传奇《画中人》,尤其喜爱其中"入画""出画"的戏剧性梦幻场景。从露伴的《风流佛》《川舟》《观画谈》等作品来看,清传奇《画中人》给予他的创作很大影响,在作品中融入中国戏曲元素即是重要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水浒记》、《蜃中楼》和《琵琶记》这三种日译作品的译文特点和翻译方法出发,考察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如何了解中国戏曲,如何学习白话文和戏曲知识,为探讨江户时代接受中国戏曲的文化背景,梳理一些头绪。自十七世纪后半期至十八世纪初日本掀起"唐话学习热潮",不少日本学者以小说和戏曲为研究资料,热心学习白话文学。他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只得阅读文本,但是他们学习中国戏曲,甚至借用净瑠璃和歌舞伎的形式来加以翻译;就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中国戏曲作品也是值得阅读的叙事文学。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在批点完《水浒传》、(《西厢记》三年后,他因冒犯皇帝受哭庙案牵连被朝廷处以极刑。在刑场上,他泰然自若,并向监斩官索酒畅饮,饮罢大笑,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相似文献   

4.
明代嘉靖间刊行的《雍熙乐府》是今存最早选入《西厢记》曲文的曲集,且选入《西厢记》全部21套曲文。其所选《西厢记》曲文与今存《西厢记》最早的完整刻本弘治岳刻本基本可说是一脉相承,因而对探寻《西厢记》的本来面目有一定作用。它对明刊《西厢记》的后出刊本也有着重大影响,部分曲文还成了后出刊本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化学者、西厢记研究创作传播专家雷建德携妻于日前赴美考察观光刚刚回国。此次先后到达美国芝加哥、纽约、华盛顿、拉斯维加斯、洛杉矶、夏威夷、旧金山、费城等城市,主要进行美国大百科全书有关评介《西厢记》的探寻考察,又一次将《西厢记》推向世界人民的视野。《美国大百科全书》对《西厢记》予以好评一一"《西厢记》是剧作者王实甫以无与伦比的华丽的文笔写成的,全剧  相似文献   

6.
徐雪凡 《图书馆》2006,(1):118-119,54
《西厢记》版本的考证,蒋星煜先生的《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尽为精到、周详。其中涉及浙江图书馆的藏本,但未顾及全部。浙江图书馆是《西厢记》收藏的大户,不仅数量可观,且有罕见的明刊本,本文则专就浙图藏本《西厢记》的版本作些补考。  相似文献   

7.
本篇是奚如谷教授论戏曲翻译的代表之作。奚如谷教授主张戏曲翻译不应一味贴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而遮蔽戏曲文本产生的知识与文化语境。他提出了文化与文学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前者因考量原作在知识与文化语境中的位置,译文深化,更为可取。在他看来,支配任何严肃文学研究形式的规律也同样支配着翻译,而翻译首先遇到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是底本的选择,他以《西厢记》与《窦娥冤》为例,分析了不同版本所关涉的叙事与主题表现间的关系,论证了翻译不同版本的译文实际传达给西方读者的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另一个与版本因素紧密相关的是戏曲语言的层次和语域问题,奚如谷教授指出,台词的风格,所含的俗语方言、市语、詈词与禁忌语等有很强的人物形象塑造功能,对于翻译构成了语境与语言结构上的挑战。总体借由此文,我们可以洞视海外汉学家研究戏曲的视野与翻译戏曲的思考轨迹,对未来中国戏曲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戏曲故事亦有所借鉴与裨益。  相似文献   

8.
一、专论《西厢记与白蛇传》,黄裳撰,平明出版社1953年出版,后又被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黄裳论剧杂文》一书。这是一部从古典名剧改编角度研究的论文集。《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王季思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出版。本书分析从唐代《莺莺传》到元代《西厢记》的演变过程,探讨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同类题材作品在崔莺莺和张珙爱情故事的产生、发展和定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着重研究王西厢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艺术。《西厢记分析》,周天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作者从“张生与莺莺自由…  相似文献   

9.
刘应袭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厢记》因其罕见而很少被研究。本文将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东亚图书馆所藏的《西厢记》刘氏本的总评、眉批、版画、释义、字音与其他相关版本进行比较,指出刘氏本的发现对理清《西厢记》版本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元杂剧曾在河南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历来被当地群众喜爱。在今河南辉县褚丘村和洛阳偃师石桥村,百年来流传着关于《西厢记》的故事传说。两地都分别提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是西厢故事的源头所在,而非学界普遍认为的山西永济。然而结合田野调查、地理方志等相关资料研究,上述两地的西厢传说应为元杂剧《西厢记》传播过程中的衍生物。所得结论虽然驳斥了西厢源头的说法,但当地的西厢故事传说却有着较高的传播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曾在河南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历来被当地群众喜爱。在今河南辉县褚丘村和洛阳偃师石桥村,百年来流传着关于《西厢记》的故事传说。两地都分别提出有力证据,证明自己是西厢故事的源头所在,而非学界普遍认为的山西永济。然而结合田野调查、地理方志等相关资料研究,上述两地的西厢传说应为元杂剧《西厢记》传播过程中的衍生物。所得结论虽然驳斥了西厢源头的说法,但当地的西厢故事传说却有着较高的传播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经学名家论定参释的《西厢记》版本,《毛西河论定西厢记》一向被视为考据家从文献学目的出发撰作的纯学术性著作。其实,毛奇龄所选择的"论而定之"的方式,通过对"词例"和"章法"的分析总结而探索文本风格,是一种介于考据与赏鉴之间的研究思路,他借此揭示出元杂剧风格浑朴和结构严谨之美的体例性及技法性因素,使毛《西厢》获得了文献学价值之外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一生博览群书,评注了不少古典书籍。金圣叹把《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并称为"六才子书",但最终只批注完成后两部,并选评了一些唐诗,"六个才子书,只批两个半",留下了"只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如何"的感叹。作为当时不登大雅之  相似文献   

14.
在古典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高则诚的《琵琶记》。我国戏曲的发展经受了很多的波折和磨难,但是我国戏曲在历练中成长,成为中国艺术中的璀璨明珠,我们对高则诚和他的《琵琶记》进行研究和学习,看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戏曲舞台受影视艺术和各种外来艺术的冲击。不太景气。但是小百花越剧团带着《红丝错》、《陆游与唐琬》、《西厢记》和几个小戏进京演出,轰动了北京城,场场客满,台台叫好,被一些报刊称之为“小百花现象”。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词话》中有关《西厢记》杂剧资料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瓶梅词话》中有关王实甫《西厢记》杂剧资料的详细梳理,可以见出《西厢记》杂剧对当时社会习尚和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为我们勾画出当时社会生活中有关《西厢记》杂剧传播的图景。而且,由这些资料亦可见出当时市井阶层对《西厢记》杂剧的解读角度和接受视角,正因此,《金瓶梅词话》才会把两种境界格调迥然不同的人物行为(西门庆、潘金莲等人的密约偷期与张生、莺莺的反抗行为)进行不和谐的比类描述。  相似文献   

17.
一篇普通的社会新闻稿能在《人民日报》、《中国老年报》等10几家新闻单位发表,并被日本《赤旗报》刊载,这不能说不是一件奇事。然而,你可曾知道作者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技术职工。他就是黑山县通用机械厂电工曹振亚,人称研究“731”上“专家”。曹振亚出生革命家庭,受父母亲的熏陶,从小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产生浓厚兴趣。他曾阅读过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版本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著《西厢记》的原本已经失传,今天能见到的均为明清刊本.至今明刊《西厢记》尚存近四十种,清刊《西厢记》也有近四十种,另有近人校注本五十种左右.现对所存各类完整刊本作一撮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明清之际的奇才金圣叹在其《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曾对写作时眼与手的作用作了精微的阐述。《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共八十一则,仅眼与手的作用就用了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屡有记载言发现唐代秦贯所撰《郑崔合袝墓志铭》,对此墓志铭的真伪及墓葬主人与《会真记》、《西厢记》原型人物的关系,明清人莫衷一是.本文对明清时期著录、记述《郑崔合袝墓志铭》的相关金石、文史资料进行了梳理与考辨,认为此墓志铭应为真,由于墓葬主人姓郑、姓崔,他们被附会成《西厢记》的原型人物.至于此墓志铭异时异地屡屡出土、墓葬主人名讳不同,则是在《西厢记》的巨大影响下人们对此墓志铭作了复制、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