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电子平台……构成了现在时尚的IT业,手机、呼机。商务通加上E-mail成为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快速飞扬的e时代大大加速了人们生活的节奏。异军突起的网络已成为传统媒体之外的又一快速传递信息的平0台。而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从流行服饰到人们日常口语中常出现的CEO,CMOS、IPU等一系列的变化,让我们深深感到过去的一切都面临新的挑战。人们生活内容的变化同样也冲击着人们接受信息渠道之一的电视媒体。当人们在把玩手中的遥控器时,我们再也不能回避观众的点击率了。因此,探索研究信息时代的受…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传媒界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赢得受众;只有满足受众需要,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传媒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功能。传媒的受众意识空前增强,一些有  相似文献   

3.
4.
论非受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众重要,但在急剧变动的时代,非受众与受众一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因为任何媒体,非受众总是比受众多;时代的大变化,总是在非受众中更多地大面积发生。  相似文献   

5.
湖南湘潭电视台高级编辑唐弦新著《解读受众》一书,已由海南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唐弦,本名唐自强,是我国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早期发起者和中广学会受众研委会的成员之一。长年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受众"的概念替代了读者、听众、观众的概念,这与"大众传播"的概念替代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事业")相关。大众传播下的受众,来自社会学,特指"非组织化"的聚集起来的个体,孤立、均质、原子式地存在。他们是人口统计学意义的群体,也是社会关系意义上的群体。从传媒经营角度看,受众是传媒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在政治和法律意义上,他们还是社会的权利主体,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互联网条件下的"受众",相当程度上不是"众",而是个体。他们不再是职业新闻组织"标准化流水线作业"生产出的同质化产品的大众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8.
"受众"实际上是一个被人们建构出来,存在于人们观念中的概念,而并非指向一个活生生存在于物理空间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群体。在长达一个世纪左右的受众研究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受众观:以世界大战为背景形成的学术研究与政治实务相扣的宣传式受众观;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市场导向的批判式受众观念;以文化研究学派为代表的行动式受众观。然而这三种各具阐释力度的受众观念在当代却不能解释许多社会传播现象。这让受众问题越来越像一团迷雾,愈发让人琢磨不透,我们真的理解受众吗?所以首先我们必须先明晰这三种各具阐释力的受众观内容,赋予各个时期不同受众内涵形成背后的历史层面观照,其次通过观察受众内涵的阐释变化探究这三种受众观形成背后的社会语境与阐释失效处,最后在此基础上,得到一个关于受众问题的阐发,从而促进、引导受众观念在新时代的更新变革。  相似文献   

9.
研究图书馆的受众价值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当代图书馆受众信息需求的表现特征、图书馆的受众细分、图书馆的受众价值以及提升图书馆受众价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谈“受众本位”与“迎合受众”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闻改革,受众本位论在我国得到确立。受众本位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然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竟把“受众本位”等同于“迎合受众”,给新闻事业和广大受众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本文主张新闻界应厘清是非,树立理性的受众本位观念。  相似文献   

11.
徐来  蔡凤娟 《出版科学》2009,17(6):64-67
借用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分层方法,将以图书为媒介的受众划分为阅读趋零型、目标明确型和营销导向型,分别分析三种类型受众的特征,初步探讨图书出版针对三种类型受众的可行发展途径。研究表明:培养阅读趋零型受众的阅读习惯(兴趣)、保证目标明确型受众的图书资讯和购买渠道需求的双满足、综合运用好威信效应、晕轮效应和从众心理以引导营销导向型受众的图书购买决策,是建立在受众分层基础上的图书出版的可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孟彦 《军事记者》2004,(5):26-27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崭新的执政理念。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坚持受众本位理应成为媒体宣传的崭新理念。在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样化、媒体宣传形式多样化、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形势下。如何坚持受众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阅读视听需求,既是新闻宣传落实“三贴近”的题中之义,又是事关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叶菲  薛雯 《新闻世界》2011,(11):118-119
作为传播活动的接受者,受众在品牌传播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成功实现品牌传播,特定的受众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Coach品牌为例,以受众本位理论为基本出发点,深入剖析Coach品牌的受众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琼  李秀琴 《新闻前哨》2013,(12):92-93,104
媒体广告价值,无论对广告主还是对广告媒体本身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及敏感的问题。本文拟就受众广告价值呈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针对消费能力、消费结构、消费模式、消费心理等受众消费的问题,总结出受众广告价值评价的依据,对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在广告活动中的媒体选择,以及媒体本身的建设和长久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传播方式,博客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效果、受众的参与程度等方面都与传统的传播方式不同,受众的权利也由此产生了变化。本文试图从受众权利的角度分析博客,探讨博客给受众权利带来怎样的变化以及对受众权利的实现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彦华 《青年记者》2003,(12):33-33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应切实强化受众意识,这既是提高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质量,切实提高收听收视率的需要,也是提高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两个效益”的需要。具体到单个的节目(栏目),则更关系到这个节目(栏目)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3,(9):14-17
受众研究作为传播学的重要领域,其理论与范式经历了许多转变,但从总体上来说,受众研究不像其他领域一样存在清晰可寻的时间脉络,本文以受众研究的核心命题——"媒介—受众"为线索对西方受众研究历史做一个相对简单清晰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现在广播电视频率很多,受众的选择性很大;经常看到电视观众手里拿着遥控器不停地转台,许多频率往往只停留几秒钟,最多一两分钟,直到找到一个喜欢的节目;听广播也是如此,内容不好听了,听众马上转台,很少一直停在一个频率上.但也有这种情况:有的受众总在收听收看固定的栏目.有人喜欢<东方时空>,每天早晨必看;有人喜欢<同一首歌>,每周到时准时收看;有人喜欢<小崔说事>,每周都要按时找出这个频率.由此,每个广播电视节目都大体有两种受众,一种是随意收听收看的过客,节目内容适合自己才收听收看;另一种是固定受众,不论节目质量如何,总是坚持收听收看.在固定受众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仅固定收听收看节目,而且关注节目的各种变化、节目内部的情况,经常在评价节目的质量情况,甚至通过电话、信件等与节目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这就是一个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受众.  相似文献   

19.
20.
王欢 《中国广播》2008,(2):57-58
受众是广播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支撑广播发展的基石。现代广播应当高度重视受众工作,并在为受众提供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寻找经营受众的方式,以期形成广播信息反馈的良性链条,使广播的市场运作更加活跃、更加成熟。本文就广播媒体如何提高受众服务水平、增强受众经营能力做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