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在构建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与文化遗产生态社会中提供全民参与的解决方案,民众的集体性需求与各种元素变量结合、整合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广大创意民众参与和基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何永斌 《兰台世界》2008,(10):22-23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既是档案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要。本文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的目标、原则、途径等基本问题,提出了确立档案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基础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既是档案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需要.本文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理念,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的目标、原则、途径等基本问题,提出了确立档案资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基础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陶琳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6):103-107
以杭州图书馆对"西湖传说"实施保护管理的实践探索为例,阐述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公共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是职能延伸的现实需要,也是事业的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可用资源,可以成为专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构。从公共图书馆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杨莉 《大观周刊》2011,(48):8-9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形成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却没有跟上时代需求,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重大课题。本篇主要从法律角度探讨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2010,(4):1-7,157
城市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是一个新的系统工程,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以人为本,注意城市化发展中,对与人相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延续可能带来的各种障碍危害的消除和有利其发展机制的修复弘扬,关注其在城市的变迁中合理变异带来的传统重构或创造。首先要科学地恢复整合或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萌发,依赖于特定文化生态的滋养,然而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的文化生态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甚至是灾难性的破坏。所以,城市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对其生存的前提,文化生态进行适度的修复和营构。其次,要把握和引导民众日常生活审美化需求。我国非物质文化的形成,归根结底来自于为了使生活更美好,民众日常生活审美化需求的选择。失去了民众日常生活化嗜好和审美情趣,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能再为民众日常生活所需,就必将失去其遗产的活态性和生存基础,沦落为历史"遗存"而失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桂冠。所以,当代如何把握和引导民众的日常生活审美化需求,又是城市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的一个重要话题。最后,要科学面对合理变异中的传统创造。进入城市化的轨道后,文化生态不同了,载体和受众体民众也发生变化,加上历史长河的流淌,时空的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必然发生变异。因此,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面对城市时代,社会变迁带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变异形成的传统创造——遗产的次生态、衍生态形式——至少与不折不扣的原型已有改变的形态。关键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性的关照:在现代意识的烛照下。现代技术的参与,现代的展示手段,现代经济价值的合理开发利用等等,都是应该加以发扬的。如此,让城市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和传播,传统和现代和谐共荣,建设更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动态、活态文化,受人类社会结构、环境改变、自身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其生存境遇堪忧,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在融媒体时代,有声传播样态以符合大众碎片化的时间需求等独特的优势迅速发展崛起,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新途径、新思路、新机遇。本文简要分析了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形式的不足,并从媒介属性、传播主体等多维度解析有声传播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学术期刊在出版环境中的位置及其与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借鉴并创新媒介生态位的分类,从时空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资源生态位维度,分析当前学术期刊出版面临的“知识沟”、学术与商业功能冲突以及媒介形态演化造成的激烈争夺读者资源等问题,进而提出基于产业流程变革、功能定位和争夺优势资源的学术期刊出版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永林 《文化遗产》2015,(1):1-10,157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建、虚拟现实和可视化展示技术、新媒体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传播的作用,以及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等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诸多问题.作为传承人类历史文明的主体,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系统的理论方法研究机制以及成熟稳定的资源管理机制.明确并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数字化存贮研究、开发利用和宣传弘扬,是图书馆应有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1.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有效的档案式保护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与管理,无论是在档案界还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都有高度的共识。本文从进一步理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概念入手,着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科学化和长效机制,概括描述亟待建立和完善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法规制度、规范标准、实体分类、理论与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与经济资本相对的“符号资本”和“文化资本”被赋予了较强的经济属性,获得了足够的经济吸引力,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文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互相争夺的宝贵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形势所需,职责所在。民族地区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其方式方法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宣传与研究工作,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建库等。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林 《图书馆论坛》2008,28(1):144-147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快速消失的严峻形势,民族地区图书馆应责无旁贷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普查采集、保存利用、传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人类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15.
嘉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历史上为避免潮灾的侵袭,先民们创建了宏伟壮观的海塘工程,同时也创造了鱼鳞石塘、龙王庙、塘工号子等众多海塘文化遗产。为充分发掘海塘文化在地方经济建设和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价值,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传承的视角梳理"嘉兴海塘文化"资源,探索海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方案和有效利用途径,进而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旨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中的传承可视化研究,揭示其中的隐含信息和传承规律。首先讨论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继而尝试将时间维度传承可视化与空间维度传承可视化结合起来,实现一种新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即非遗数字资源中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在此基础上,以湖口青阳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对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春侠 《今传媒》2022,30(2):92-94
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优质的文化资源。在课程中通过建设"非遗"教学团队,打造非遗融入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利用基础学科优势进行主题教学等路径,从设计题材内容、形式和手法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时代性的艺术创造,使其更加贴近现代生活,进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18.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特性,提出保护性开发概念,即在一定外在环境条件下,合理、持续地利用资源,发挥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其他效益。根据该理论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性开发的两种策略,公益性开发和商业性开发。  相似文献   

19.
文章概述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国内外现状,并从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开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网站、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专题数据库、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蒙  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4):15-21
[目的/意义]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组织以网站为载体,多采用传统树状或星状链接进行导航,且以地域分割,无法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弱化了其价值。采用新技术合理组织非物质文献遗产信息资源对非物质文献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主题图理论和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模型,并以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昆曲为例,辅以Ontopia主题图开发工具,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主题图的生成及组织效果。[结果/结论] 主题图不仅能够合理、全面地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还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流派发展等特殊属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