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精品,已经成了新闻界的共同追求和热切呼唤,“精品年”、“精品月”活动此伏彼起,鼓励出精品的各项措施频频出台,精品力作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成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一个个“拳头产品”。实践表明,精品是宣传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的标志,多出精品,我们的新闻宣传才能战胜平庸,摆脱浅薄,才能深刻厚重,生动引人,产生人们所期待的吸引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将求精品之志化为出精品之行,不断地向社会、向时代、向受众奉献新闻精品呢?许多有识之士提出“纸上得来终觉浅”,“涉深水…  相似文献   

2.
多出精品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俞向党,谢春霖多出精品足摆在整个宣传思想战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广播电视工作者奋力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多出精品呢?笔者认为:“深化精品意识”、“探索精品特色”、“培养精品人才”乃是多出精品必须解决好的三个基...  相似文献   

3.
树立精品意识 实施精品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四届六中全会给我们提出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的要求,意义重大,切中时弊。把“精品”作为战略问题来提出,可见“精品”是一个出版工作者,一个出版社,长期为之追求,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增长过快与“精品意识”不够有关。 有的出版社社庆,出一本建社以来的出书目录,却名之日:“××年精品目录”;有的出版社在报纸上作广告,一作一版,上百种,也是称精品目录。有那么多精品吗?这些现象是对精品概念不清楚的表  相似文献   

4.
精品:新闻实践的永恒追求武汉晚报编委会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界提出“多出精品”,从上到下都在呼唤精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精品战略和精品工程,是源于新闻界对自身精品太少的正视,对提高宣传报道质量、增强竞争力的渴求。那么,究竟什么才算精品?怎样才...  相似文献   

5.
张炜 《出版参考》2016,(12):13-16
何谓“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追求极致的做事态度,一种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优秀习惯,一种不断追求完美直至极致的人文情怀.近现代以来,有不少出版工作者,正是以这种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着出版产品的完美,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倡导文化出版部门实施“精品战略”以来,出版工作者的精品意识越来越强,出精品成为各出版单位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精品在于精,何为“精”?精者,通过提炼才能得到的精华,经过挑选而获得的完美的东西。可见,要获得精品不容易,需要一个艰苦追求的过程。“精华”、“完美”都是表示事物状态、性质的词语,在界定一个事物时,总是相对的。因此,精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精品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虽然是相对的,却决不容滥芋充数,精品又是有严格的客观标准的。由此,我们不妨把出精品看作是一种理想境界,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这种理…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认为新闻是“易碎品”而将其随意“粗制”,许多新闻稿件也因为是“粗制品”而成为“易碎品”。而事实上,作为记录历史的新闻作品,不能以其受众关注度的易移而抹去对“精品”的追求。新闻精品所产生的新闻冲击力和社会影响力,能穿透历史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甚至社会的走向,成为历史的标记和刻痕。军事新闻呼唤精品,这是时代的需要、受众的期盼,也是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系。  相似文献   

8.
每名记都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写出新闻精品来。在新闻越来越重质的今天,都在为创出精品成为“无冕之王”而不懈追求。毕竟,新闻精品影响力大,一篇精品的影响力超过成百篇、上千篇的普通作品。但创新闻精品绝非易事,光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笔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悟出一点创精品的道理,那就是记要舍得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9.
“精品意识”、“精品工程”、“多出精品”在出版工作实行由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实现优质高效为主的阶段性转移以来,成了颇为时髦而且喊得相当响亮的词语。然而何谓“精品”?其标准是什么?很多人基本上是人云亦云.其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懵懵懂懂.浑浑噩噩.口喊精品,做法依旧.甚至把追求形式上的高档豪华当作了精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新闻工作都把出精品作为自己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而角度“精”题目“巧”,则是新闻精品的两翼。只有两翼强健了,新闻才能大有作为,报纸才能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1.
吕莉 《声屏世界》2001,(10):50-51
广告业务员到企业与客户洽淡广告业务,不是经常被客户要求“有好的广告词、有满意的广告,才签合同”吗?不是有一掷千金来寻觅一条广告语的做法吗?其实,这些做法不仅仅是追求一种宣传效果、商业效果,实在是透露出对广告精品的追求。作为商家都有强烈的精品广告意识,那么,广告从业人员更应树立广告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今物质丰富的社会,人们对物的消费不仅仅停留在其本身的使用价值上,而更追求对物以外的价值,即符号价值的消费。符号消费的行为带来的是对生活的享受,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变异”的产品。本文以抗战“雷剧”为例,结合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的内容,以及符号学的相关知识来对这种“变异”产品的现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奋斗中得以实巩在奉献中得以升华。比如,有的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有的人追求仕途上的辉煌;有的人追求物质上的成功,有的人追求精神上的富有。于是,“追求”成为人生的永恒主题,“成功”成为人们奋斗的最终目标。那么,怎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呢?  相似文献   

14.
张媛媛 《大观周刊》2013,(12):31-31
现代设计艺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精神生活的追求。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格调”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同时,对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其专业水平、艺术修养、人品、个人综合素质等)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在满足消费青的精神和物质方面需要的同时也要将其设计情感和理念在产品中充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一、精神产品的定义、特性什么是精神产品,说法极不一致。哲学上把“精神产品”概括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种说法对“精神”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但对“产品”一词却没有涉及。经济学则把“精神产品”概括为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产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创造物质的或精神的财富,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具有商品的形式。无疑,这种说法,突出了“产品”一词,对“精神产品”这个完整的特殊概念,也没有明确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6.
黄闽 《中国编辑》2005,(2):21-23,27
大量拷贝,同类出版物泛滥,人们惊呼:要警惕网络信息时代的水货。作者在人们心目中“跌价”,出版社也不再“崇高”。图书品种太多、规模太大、精品太少,主发和退货成为店社之间难解的死结。什么是个性化的品质?如何增强产品研发能力,开发差异化产品?专业化又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解读迷思与困局,把脉专业出版,透过理性的思索,寻求出版社个性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堪称佳作、精品的新闻作品能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文化教养和美感熏陶。这类新闻佳作、精品便经过人们品味、欣赏由“易碎品”转变成“艺术品”了。这种转化是通过对新闻作品的鉴赏才得以实现的。 一 新闻的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在增加,完善,由简单的传递信息而历史地承担起了反映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使命。新闻作品在宣传思想、引导舆论、指导生活中,像文艺作品一样具有审美的价值。因而,新闻不仅传递信息、记录  相似文献   

18.
实施精品战略,出版精品图书,是云南教育出版社的不懈追求。自独立经营8年来,该社已有9种图书分别荣获“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三种国家级图书大奖。为了感谢广大作者对该社工作的一贯支持,完善形成多年的精品图书出版运行机制,该社决定成立“云南教育出版社精品图书(作者)奖励基金”,重  相似文献   

19.
作为报人,我们盼望多出新闻“精品”,就像农民盼望庄稼年年丰收一样。然而每当收获的季节,我们才蓦然发现:“精品”的数量与我们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这到底是为什么?造成“精品”较少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其中一个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原因,就是思想观念问题。新闻作品是由我们新闻工作者在一定思想观念支配下辛勤劳动的精神产品。因此,思想观念也就成了制约“精品”问题的直接因素。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一、盲目追求政治上的所谓高度,使新闻脱离了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0.
刊林漫步     
报纸媒体须创名牌精品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报纸媒体须有危机意识和紧迫感,须调整自我,提升品位,创新应变。网络时代,报纸媒体应创名牌精品,追求“品牌效应”,走“特色化”的道路。笔者以下面两条理由支撑上述观点。其一,报纸新闻在时效性(快)和包容性(大、或者说“杂”)上与互联网相比只能自叹弗如。但东方不亮西方亮,可在“特”、“深”、“精”上大下功夫。其二,网络时代,报纸媒体内部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优胜劣汰的无情法则下,创建名牌精品,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报纸创名牌精品有多种途径。近些年来,报界一些有胆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