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学芳 《今传媒》2020,29(3):99-100
可爱文化现已成为当下年轻人追捧的流行文化,纵观全球知名品牌的IP形象,"可爱"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本文将通过研究"可爱文化"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影响,探索"可爱"背后潜在的用户心理,并以现今热门品牌IP形象举例分析其造型与推广方式,总结"可爱文化"对品牌IP形象设计的影响,让IP形象更好地为品牌赋能。  相似文献   

2.
李波 《新闻战线》2022,(1):70-73
河南广电“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得到群众喜爱,根本原因在于抓住了节目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找准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这个突破口,以新科技赋予中国文化感染力,以新表达增强中国文化吸引力,以新传播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通过打造国潮品牌项目集群、原创文综项目集群、文化IP产业项目集群,以期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医故事》创新传播传统文化的经验方式和叙事策略,以期对国漫的创作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国漫《中医故事》为例,从动画的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结构与叙事语言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叙事策略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出《中医故事》在叙事中注重主题的民族性、结构的创新性、声画的国风化和受众的全龄化。并为国漫发展提出建议:挖掘特色题材,坚持内容创新;加强监督引导,树立价值导向;打造品牌IP,延伸价值效益;利用传媒平台,拓宽宣传渠道。【结论】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产品,逐渐成为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开辟了弘扬民族文化和树立文化自信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大众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使得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IP跨界营销传播的价值不断凸显,IP的跨界创意转化不断助力合作品牌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本文从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IP的运营管理、跨界对象选择和多元媒介传播三个角度,探究如何依托新兴数字技术、社群媒体平台等构建跨界传播矩阵,展现品牌新美学,提升品牌文化价值,实现传统美术类非遗IP与多元业态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深厚,她所反映的人的思想和意识、品格和人文精神,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传播的重地,理应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近些年随着IP剧盛行,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IP剧的制作当中,既能赋予IP剧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受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忱,同时也可以引领我国电视剧发展走向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刘玲 《传媒》2021,(11):78-8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遇,新技术深入影响传统文化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本文以国家典籍博物馆馆藏甲骨文为契入点,紧密结合数字时代特点,探索甲骨文IP"数字化创作+云推广"设计开发与推广模式,创新专题博物馆馆藏经典藏品的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档案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档案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媒介、档案文化建设的阵地和品牌,档案期刊应以一种更加理性的心态去审视档案文化在未来的发展,根据其新特点相应地调整工作重点,致力于实现档案文化面向大众、促进档案文化开放与交流、构建档案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8.
陈水生 《兰台世界》2016,(10):40-41
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是大学的重要职能,充分认识信息网络时代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的历史使命和优势,提升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发挥高校档案的教化功能,提高档案育人的服务能力,打造高校档案文化品牌,构建校园文化多维传播体系,建设档案网络文化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传承创新是对高等教育职能的新概括,高校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和创新文化的重要场所,是高校完成多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必备条件。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昊阅书社为例,从高校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地位以及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需求而进行的实践,探讨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承职能。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思维突破了各行各业原有的形态和结构,通过"融合、创新、互联"的模式给各行各业带来机遇和无限可能,为传统行业注入活力和助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积极开创"互联网+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加深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探索与公共服务机构、社会各界等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优质产品、品牌和传播平台,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新模式、新形态和新风格.  相似文献   

11.
后殖民时期的中原文化传承和推广依然被强势文化所主导。中原文化传承和海外推广需要更新思维,秉承文化自觉的理念,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文化品牌,构建多元化传承和海外推广体系,以促进中原文化传承和海外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爽 《图书馆杂志》2023,(11):71-79
在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借助文化IP来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及宣传能力具备重要现实意义。文章旨在通过研究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文化IP建设的实践案例,探讨公共图书馆文化IP构建发展的可行路径。本文对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文化IP建设的选定方向、建设方式、维护管理等全流程进行梳理,结合国内现有公共图书馆文化IP打造情况探讨公共图书馆文化IP全流程管理方法。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文化IP打造尚在起步阶段,多为形象设计、活动打造及文创产品等狭义IP建设,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通过找准馆藏特色、辖区定位选定整体文化IP主题,将文化IP打造贯穿读者服务、馆舍建设、品牌活动及文创产品等全流程的构建模式较为罕见,该模式对公共图书馆文化IP打造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茹  秦茂盛 《中国出版》2023,(18):25-29
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出版业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本文从出版业与文化传承、信息技术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角度,借助机器学习的方法搭建神经网络模型,将西安鼓乐俗字谱古曲谱集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人工智能对俗字谱的复原与传承,为探索非遗乐种的创新性传承,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丛珩 《当代传播》2023,(2):108-112
文化记忆是在社会框架下被选择性建构的,老字号作为我国商业文化瑰宝,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通过品牌传播建构了文化记忆。本文以北京地区中华老字号品牌故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幻想主题分析法,探究品牌故事所呈现的幻想主题、幻想类型,进而分析其所建构的修辞景象,探寻老字号品牌故事在文化传承、记忆建构、品牌激活方面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总结清华大学图书馆特藏服务的经验,提炼出在特藏服务工作中实现文化传承与服务创新有机融合的三个层面:渗透教学科研,打造图书馆文化;开创品牌服务,传承校园精神;关注文化遗产,构建多元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殷商时期的甲骨,先秦时期的竹简,西汉后的纸张,古籍文献收录载体不断完善,文化传承和发扬借由历代藏书建筑贯穿五千年华夏文明。本文通过理念、规划、选材、布局等角度的分析阐述明清藏书建筑细节处体现出的收藏保护观念。  相似文献   

18.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图书馆的法定社会责任,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履行其文化传承职责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文化传承角度分析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构成要素及其优势和挑战,结合现实总结目前常见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图书馆助力文化传承的阅读推广发展策略,包括深化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充分利用特色馆藏打造阅读推广品牌、以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做精做强等。  相似文献   

19.
郝君 《今传媒》2020,28(1):80-82
依托影视产业培育城市IP,将城市元素与地域文化融入影像中去,通过探索影视作品中城市IP要素的呈现与孵化,深入挖掘城市IP的精神内核,并借助资源整合打造城市品牌IP,可以快速实现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地方影响力。对于城市IP的塑造有多重路径,但依托影视产业培育城市IP,最具直观视觉刺激,且传播力度强、覆盖范围广,为城市IP价值的挖掘与培育提供了新的角度,为最终实现新时代城市建设的特色化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红色文化的概念和红色出版的界定出发,对基于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红色出版物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分析了在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智能技术普及的当下,红色出版呈现出的新特点与传统出版的新路径,分别是围绕国家导向,以重大时间节点为轴线,辐射红色出版业态的文化驱动;围绕地域文化特色,挖掘革命精神内涵,提高原始资料成果转化率的内容驱动;革新传统产业链,实现多模态并行生产的技术驱动;精准定位,多元开发,带动红色文化立体传播的IP驱动,希冀对我国红色文化的深入人心、红色出版物的广泛传播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