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论是从新闻价值还是从受众需求来看,安全生产新闻都是重要的新闻题材。但是,当前安全生产新闻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新闻传播的价值,完善和改进传播方式,不断增强报道透明度,满足受众知情权,推动安全生产新闻工作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华颖 《视听界》2014,(3):102-103
一、去琐碎化,变小民生为大民生民生新闻要贴近受众、服务百姓,"百姓事,无小事"。于是,接受百姓投诉、反映问题以及对普通市民生活场景的记录便成为主要报道题材。一些民生新闻栏目成了百姓生活垃圾、停水停电、消费纠纷等诉求的代言人,新闻报道往往片面还原一些琐碎事实,平庸的题材大大弱化了新闻应有的价值,节目内容也就随之变得市井琐碎。  相似文献   

3.
贾振 《新闻世界》2020,(1):15-17
无论是从新闻价值还是从受众需求来看,安全生产新闻都是重要的新闻题材。但是,当前安全生产新闻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新闻传播的价值,完善和改进传播方式,不断增强报道透明度,满足受众知情权,推动安全生产新闻工作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贺 《新闻世界》2010,(6):131-132
在大众媒介环境下,受众知情权的基础是"传者的真实",而非"受众的真实"。①在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的今天,一些媒体新闻价值取向出现了错位,威胁着受众的知情权。本文从当前媒体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报道倾向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新闻价值取向的错位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无论新闻被冠以什么样的称谓,其是否有报道价值以及如何报道才能引发受众最大的收视兴趣,必须考虑如何显现新闻对受众的有用性,即这个消息是否能给人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学者姚里军说,比较中西方新闻写作,须直面的问题有职能作用、价值取向、题材表达、技巧运用、结构安排、新闻思维和新闻文体7个方面:关于新闻职能上的不同定位,即传播与宣传;价值取向上不同的主体依据,即受众意识与舆论导向:题材表达上的主客差异,即客观报道与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者的专业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达 《军事记者》2008,(4):28-30
新闻传播者对相关报道领域背景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程度,将决定新闻题材的价值判断的准确度、新闻报道的影响广度。近年来,随着体育新闻、财经新闻、国际新闻、军事新闻、文化新闻等新闻细分化现象的出现,受众对传播者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培养“专家型记者”、“专家型编辑”呼声越来越高,培养传播者专业化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王邻 《新闻窗》2011,(5):56-57
新闻传播者对相关报道领域背景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程度,决定着新闻题材的价值判断的准确度、新闻报道的影响广度。近年来,随着体育新闻、财经新闻、国际新闻、军事新闻、文化新闻等新闻细分化现象的出现,受众对传播者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专家型记者”、“专家型编辑”呼声越来越高,提高传播者专业化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反腐新闻监督"张二江模式"是一些传媒刻意利用性丑闻作为新闻价值第一要素的示范性报道模式,以突出腐败案件主角涉案中的"性词语"、"床词语"吸引受众眼球,方向偏离、主题跑调、内容低俗、品位低下。此类报道通常以曝光揭露批判为由头,用"野史笔法",着墨"情欲"以娱乐方式争取受众。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传媒价值偏离、受众的娱乐心理、媒介生态环境亚健康和色情腐败的客观存在。"张二江模式"引起人们对舆论监督环境恶化,激发社会不良情感和行为,新闻侵权,公众对官员腐败深层问题关注、反思、抨击被弱化的担忧。  相似文献   

10.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标准。新闻学释义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新闻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高,越丰富,价值就越大。”所谓新闻特殊素质就是它所包括的重要性、接近性、时效性和趣味性等等,新闻记者要根据新闻价值进行采访、报道,这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才能把握住新闻价值?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序,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及时发现、深入发掘、正确认识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典型新闻题材,及时发现新闻题材,深入挖掘新闻题材,从全…  相似文献   

11.
有人曾对枯燥冗长、艰涩难懂、论文式的经济新闻进行了如下归纳和讥讽:措施八九条,数字一大串,见物不见人,枯燥又呆板。如何在经济新闻中把一些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介绍给受众?笔者认为,只有背靠“生活”这棵绿树,变工作角度、业务角度为生活角度,经济报道才能被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2.
任琦 《新闻实践》2003,(11):20-21
政务活动报道,其题材先天地带有一定的刚性和工作性。怎样让这些报道符合"三贴近"的要求,成为读者爱看、看后有所启发的新闻报道?结合我们采写的《当"八小时之外"纳入干部考察》一文,我的体会是,对待政务活动报道,仍须遵循新闻规律,把工作性题材中的新闻性挖掘出来。坚持以新闻价值规律的标准选择题材新闻理论普遍认为"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是衡量一条新闻价值大小的标准。当我第一次了解到湖州组织部门把干部八小时之外的表现列入考查范围这一做法时,首先感到这个做法很新鲜,题材很有接近性,对党报的目标受众和现实受众之一——广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对此都是相当关注的。具备了时新性和接近性,这个题材就具备了重要性的特征了  相似文献   

13.
做新闻对于每个新闻人来说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长期置身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之中,对各类题材的报道模式早已如数家珍,但说它陌生是因为未知事件潜藏着无限的矛盾冲突。当层层包裹的事实在我们的追寻中呈现在受众面前时,新闻人便获得了无尚的骄傲和满足。那么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笔者认为需要找准新闻之“感”、“新”、“品”。  相似文献   

14.
刘莹 《新闻窗》2011,(3):38-38
一名专业的新闻记者,如何才能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如何报道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价值新闻?这就需要记者在新闻的采写中要学会把握技巧,即能时刻捕捉住蕴藏在生活中的丰富题材,时刻保持住对新闻题材的敏感性,不断的求新务实,立异标新,始终坚持讲求新闻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都市报的新闻题材多种多样,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看,“民生新闻”是所有媒体争相拓展和挖掘的重点。做好“民生新闻”,其实就是从“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对新闻题材、报道角度和方式进行选择、策划,以期形成一定的媒体风格,争取受众认可。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率、视听率为“第一生命线”的今天,如何提高传播效果,以争取最大数量的受众是各家新闻媒体殚精端虑、孜孜以求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传播效果的好坏与媒体所报道事实中的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中是否得到完美充分的实现密切相关。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这是由新闻事实本身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所以任何事实蕴藏的新闻价值都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不变的。然而,新闻事实的价值实现则是可变的,这与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所受到的传播技术、社会环境、受众接受情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在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诸种因素中,传者对新…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由于在题材、内容和形态等方面与时政新闻有着差异,并且报道视角也不同于时政新闻,因此,与受众的贴近性更强.融媒体语境下,地方主流媒体的电视民生新闻也要创新求变,以适应融合传播的需要.本文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转型升级应注重三个向度,即题材的广度、报道的深度和传播的力度,以此来确保其持续生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面对灾难新闻,除及时报道、理智、科学地进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状况,彰显生命的尊严、价值、无私、智慧等人性的光辉。 消防新闻宣传题材,多来自灭火抢险救援的第一线,而这其中,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等灾难性事件又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陈昊 《记者摇篮》2009,(5):43-43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最大区别在于,新闻报道是将新闻事件原滋原味地告诉受众,而新闻评论则是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述阐明某种道理。新闻评论的价值通常表现为作品题材重大、说理透彻和强烈的新闻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白婷 《今传媒》2011,(8):129-130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为两种不同的新闻类别,经常被新闻工作者或错误区分,或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记者高效的采写新闻,而且还易引发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的定义、特点、题材、报道角度、价值取向、报道形式等详细分析,找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