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问政     
《信息系统工程》2010,(3):12-12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3.84亿,居世界第一。中国普兴网络问政,温家宝在“两会”前再次与网民交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邀网民“拍砖”建言,上海市长韩正在网上推介世博会,中部安徽则首次将“网络问政”写入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政府通过网络集纳民意、民智,网民以留言、博客、微博等参政议政,这种平等、互动的交流方式成为中国政治生态中的新亮色。  相似文献   

2.
博客自从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每年都会有新的发展。2003年是中国博客发展年,用户达到20万;2004年是博客商业化年,博客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2005年是博客大众化元年,博客开始从精英向所有网民和非网民普及,占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的10%左右;而到了2006年,中国则兴起了官员博客。  相似文献   

3.
1994年4月20日,中国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64K网络信道开通,中国从此进入互联网时代。先是Web1.0时代,网民聚集在网上互动,版主成为话题组织和引导的关键。随着博客、播客、掘客、维客、微博客、轻博客等"自媒体"形式的出现,网络进入Web2.0时代,网民可以成为信息的采集者和发布者,传统的传者和受着的单向关系被打破。  相似文献   

4.
网络问政的基本概念首先,谈一谈网络问政。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互动参与,"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百姓双重关注的热词。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说法"政就是众人之事","网络问政"问的自然是众人之事了。将原本视为上层建筑的"政"与普通的公众、公共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毫无疑问,这是当代中国政治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党政机关的高级官员相继开博,不能不说是一桩新鲜事。可是笔者在浏览了数家官博之后发现,很多官博都是在应付了事,有的甚至聘请枪手即所谓的官博秘书来为其管理博客。  相似文献   

6.
网络政治需要诚实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员同网民对话,持有高度开放、诚实与自信的态度,网民积极、主动就时事政策激情地表达立场,已成为我国政治运作的形态。各大网站开辟的论坛异常热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主张速达四方,网民以信息轰炸作出回应,以至高级官员与网民的在线交流时有发生,政治沟通的亮点丰富了新时代的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问政"现象正显著地影响国内的政治社会生活,同时也引发许多地方政府与官员对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排斥与惩治。文章分析了从"管制"到"管理"的三种政府治理思路,提出政府应从公共利益和民主政治出发,权衡利弊,对"网络问政"现象进行合理引导和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与网民之间构建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是网络时代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认为,政府与网民的关系最好用“召唤——应答”模式来表达。笔以2004年12月西安三家网址的“西安发展十大教训”评选活动为例,阐述政府与网民之间这种互动互渗的“召唤——应答”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慧 《新闻窗》2011,(3):68-68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博客提供了新的空间。网络的匿名性、参与性、互动性,使得博客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场所。博客的存在最终是达到一种思想和信息的共享。博客以传播主体为界点可以分为名人博客和草根博客。近年来,草根博客的"狂热",是否就意味着名人博客的"淡化"?事实上从网络博客发展的表象来看,名人博客和草根博客在博客领域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11.
政府与网民之间构建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是网络时代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与网民的关系最好用"召唤--应答"模式来表达.笔者以2004年12月西安三家网址的"西安发展十大教训"评选活动为例,阐述政府与网民之间这种互动互渗的"召唤--应答"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博客的特质:互动性强、交流畅通博客,这个互联网的宠儿,对于中国广大网民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博客可以分为个人日志型博客、新闻博客、专业博客与政治博客等。从2002年发展至今,日志型博客一直是中国博客的主流,大多数网民都把他们的个人博客当作  相似文献   

13.
曾经"风光无限"的电视媒体如今正遭遇强劲对手——互联网的挑战。遥控器与鼠标之间的博弈,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激烈。这对于城市电视台来说更是感同身受。在温州,自今年3月网络曝光官员"购房门"事件之后,温州网站多次受官方独家授权最早发布查处的最新结果。2009年5月,市委书记、市长等党政一把手来到温州网与网民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奶粉门"事件入手,以新浪网、人民网、天涯论坛、网易博客四大网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道数量、信息侧重等特点的分析来探讨我国网络监督的特点与不足。本文认为,政府应不断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而网民则需不断加强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才能使网络监督这把"双刃剑"用到好处,用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以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逐步完善,同时也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提高了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培养了一批既懂政治、又懂新闻的双面手.国务院新闻办自2003年起在全国各地开展新闻发言人培训,培训工作转变了政府官员传统的宣传模式,从原先官员的一言堂走向了官员和记者的双向互动.政府官员主动向记者提供新闻提供服务提高了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发布渠道、组织结构等方面展开融合,开放性与互动性成为今日媒介环境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以来,传统媒体与政府的"权威发布"被重新定义,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屡屡成为网民的话题和关注点。随着媒介使用的主动性增强、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不仅局限于认识和评价官员形象,更存在对其进行消解和重构的可能,融媒体时代的政府官员形象建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扩散给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网络民主即是由网络衍生出的一个新鲜、时髦的政治现象。对于中国民主政治来说,网络承载了更多的政治期望。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标志着网络的政治影响力真正形成,此后的10来年时间,网络政治事件层出不穷,随处可见:从“两会”期间政府官员与网络的频繁互动,到胡锦涛、温家宝上网问候网民;从“南京房产局长天价香烟事件”、“躲猫猫事件”的当事人被免职,到“自动取款机事件”、“厦门PX项目”等事件结果的改判等,网络展现了惊人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张均  刘曲  余晶 《新闻前哨》2013,(6):52-53
在民主政治进程加快,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政府信息公开和服务对新媒体的运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目前,微博在即时传播和互动沟通方面因为具有突出优势而逐渐受到国内各大省市级门户网站的青睐,众多省级政府网站纷纷开通官方微博与网民开展互动交流。本文着重从湖北省与其他各省市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在粉丝数量、发布内容、网民关注度等几个方面做比较,探析湖北省政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清华大学开通官方微博以来,高校官方微博(以下简称高校官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高校发布信息、与社会互动、为师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大大推动了校内各项工作。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高校官博面临着诸多困惑,而唯有突破这些困惑,才能使高校官博得到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师生群体,服务于高校各项工作。高校官博面临的困惑微博的勃兴把人类推进到一个信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新闻     
新华网博客服务试开通据近日新华网报道:3月1日下午2点,新华网“新华博客”面向广大网民试开通运行。这是新华网为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新潮流、增强与网民互动而推出的新服务。新华博客的开通,将给广大网民带来一个发表言论、建言献策、张扬自我的个性化的新平台。新华博客开设有16个主栏目,64个子栏目。主栏目包括时政、财经、传媒、军事、教育、摄影、城市、体育、科技、文化、娱乐、生活、情感、汽车、房产、杂谈等。新华博客支持网民张贴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形式的内容,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博客所属的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