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平 《现代传播》2006,(5):113-117
纪录片边界理论三题主要包括:影像、广义纪录片和狭义纪录片的边界问题。这是因为纪录片必须明确一种区别于一般影像和剧情片等影像形态的叙述方式,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纪录片原则的理解与建构。一是以巴赞为代表狭义纪录片;二是以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为基础的广义纪录片语言及原则;第三,由于思想界和影像技术带来的对真实性的理解与定位,就产生了几个具有颠覆性、构成性的命题。由于各种文艺思潮和影像语言与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影像——剧情片——广义纪录片——狭义纪录片——泛写作的大众DV影像运动这一影像发展历程,而影响最大的恰恰是广义纪录片。所谓边界理论问题的核心对象,也是有影像历史以来使用最广泛的广义纪录片。  相似文献   

2.
刘艳秋  宋志宏 《东南传播》2021,(11):139-141
私纪录片作为纪录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在技术和平台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以个人化的视角填补了传统纪录片的空白.私纪录片在早期因其自我、私人化的表达,在传播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影像技术的成熟和社交化媒体环境不断扩展,私纪录片不再局限于私人空间和个体属性,在题材选择、影像制作、传播路径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逐渐向公众化转型.呈现出自我疗愈与共性表达、自我认同与社会共鸣、私人影像与社会版图的有机融合.私纪录片的个人叙事与传统纪录片的宏观叙事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共同完成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像记忆,成为社会良性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3.
刘艳 《传媒》2015,(2):79-80
动画纪录片是动画片与纪录片相融合的产物.判定纪录片真实性的标准是事物的存在性;纪实是影视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段,与真实无必然关系;纪录片属性的保证在于求真精神,动画纪录片创作继承了传统纪录片的求真精神.动画纪录片创作具有非影像化的真实题材, “虚影像、实声音”的创作特点.文章认为动画纪录拓展了纪录片的表现空间,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美学原则长期以来备受争议,尤其是新技术的发展给纪录片创作带来了表达上的多种可能性,数字化影像所建构的虚拟世界,使纪录影像的真实性遭到质疑.重新认识理解纪录片真实性的创作观念越显迫切.本文从现实生活的真实、主观表意的真实在数字化影像语境中延升拓展的审美真实观念出发,提出重构真实性美学观的三点认知.  相似文献   

5.
徐晨  牛光夏 《青年记者》2017,(18):69-70
国外环保纪录片出现较早且发展相对成熟,既有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英国BBC等国外主流媒体制播的环保影像,又有如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独立制作的环保纪实影像.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环保纪录片方才起步,却使国产纪录片有了新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非遗微纪录片,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事象、传承主体在微纪录片的形式下进行叙事建构的文化影像志。借助于影像人类学对特定社群文化的研究与表述能力,表达出具有丰富文化描述和理论阐释价值的影像文本。从叙事策略、传播逻辑、文化传承三个不同侧面出发,以影像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微时代下非遗微纪录片生产、传播、延续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乡村纪实影像正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形塑国家形象的重要介质。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的引领下,众多乡村题材纪录片相继涌现。其中,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凭借新颖独特的影像表达在海内外取得了不俗反响,实现了中国乡村故事和中华文化的柔性讲述。本文以多部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从表达视角、呈现内容、表达策略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总结其影像表达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适合我国同类题材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郑文一 《新闻世界》2012,(5):206-207
音响作为影像听觉符号的一部分,通过纪录片创作者的运用,被赋予了远超过音响单一文本的人丈意蕴。由于纪录影像独特的纪实属性,音响不但包括了拍摄环境中被记录下来的自然声响,也包括了在影片中用于表现各种真实人物、事件的客观声音。人文纪录影像中音响本身的客观属性与纪录片多样化纪实美学追求的趋同,决定了音响在纪录影像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莉  周晨 《现代视听》2013,(3):52-56
以大量经典纪录片影像资料分析入手,分析总结了纪录片当中的动画部分,即纪录片动画的概念、分类和深入的传播效果分析以及传播影响,希望对纪录片运用动画研究发挥一点筚路蓝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硕 《现代视听》2012,(5):43-44
纪录片有两大重点:影像手段与记录真实,而这两点一定会成为纪录片未来发展的重点。本文以国外纪录片为例,就中国电视纪录片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在组织《法国人类学纪录片》展映活动中,通过与法国著名影视专家的交流,对人类学纪录片的历史,与影像的关系,与一般纪录片的异同作了介绍,并表达了自己对几部片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吴志海 《新闻传播》2010,(8):107-107
近年来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以计算机动画虚拟影像为标志的纪录片,这种数字艺术所具有的抛开影视艺术的摄影本体的虚拟现实或创真现实的特点,对纪录片纪实美学的真实性原则提出了挑战。当数字技术生成的影像闯入纪录片时,必然带来对纪录片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海宁 《东南传播》2021,(3):138-139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灵魂,纪录片用非虚构的影像作品展现真实力量.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生活停摆.疫情之下,作为"在场者"的纪录片,获得了格外的关注.近日,系列纪录片《艾若水在武汉》播出.该片真实记录武汉封城生活,白描武汉疫情中真实的人和事.主人公们的亲身经历反映出这个世界的复杂和人性的闪光.类型纪录片为历史留存影像,展现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直击人心,激励奋进.真实的力量,这是类型纪录片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美食纪录片的影像纪实性 纪录片的最本质的特点在于纪实性,纪录片视真实为生命,视真实为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视真实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因此,纪实性成为美食纪录片最突出的影像风格.美食纪录片以现实生活中美食与人最本真的记录与还原为基础,关注美食,更关注与美食相关的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影像技术的进步,影像创作手法的不断更新,涌现出一批像《故宫》《河西走廊》《敦煌》《外滩》《冈仁波齐》等制作精良意义深刻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它们都在保证纪录片特有的纪实属性基础上,融入了电影化的影像品质和戏剧化的故事结构。本文通过对当今电视纪录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电影生产模式、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的案例分析,探讨新时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南京>由导演比尔·古登泰格和丹·斯图尔曼联合执导,以中日战争之外的第三方--1937年在南京的西方人的视角,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人间惨状.影片的素材主要有三部分:人物"口述"、实地拍摄影像及历史影像资料.人物"口述"在该纪录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相当于一条主线,将零散的历史影像资料按时间顺序贯穿起来,推动了整个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骆志伟 《新闻世界》2012,(8):224-225
伴随着纪录片以网络形式的传播,国产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融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与美感,赋予纪录影像更多的个性与立体感,表现出了更贴近受众、更灵活互动和更细化分流的特点,并在阐述中渗入到更普遍与具体的主题,使纪录与交流更加直接与坦诚。本文将新媒介因素纳入到纪录影像的审美分析中,以便从新的传播环境中找到国产电视纪录片的不同影像表达,探究其在新环境下的审美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哲 《今传媒》2016,(9):112-113
2015年8月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在英国和中国播出后,受到了国内外各路媒体和国内网络受众的关注和讨论,成为颇具话题性的纪录片现象。本文试图从纪录片文本出发,探究这部纪录片对中式教育及中国教师进行影像构建的策略,又构建出怎样的关于中式教育及中国教师的形象,并试图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评价这种影像构建。  相似文献   

19.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文本《藏北人家》《西藏一年》以及《第三极》的分析,考察西藏纪录片影像中占主导地位的表征范式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符号是如何通过动态的视觉影像的"认知提示",书写藏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建构出西藏的民族形象的.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挑战着纪录片的传统观念。但一些纪录片成功地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已经被观众和业界逐渐接受和认可。特别在一些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创作者用三维数字技术模拟场景,弥补了原始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增强了叙述的对应性,开创了纪录片创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