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互联网重新定义着人类个人和集体记忆的积累方式。作为人类记忆委托物的互联网,“互联网记忆”中存在着“网络社会中永恒的时间”,要将其向档案记忆进行转化,还须经过档案工作者的“诠释”。在这个诠释过程中,一种冗余复制是无法避免的。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记忆”预示着档案“社区/社会范式”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微档案的特点和普遍性,分析微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延续历史、刻画细节、彰显活力、拓展深度的能力,并从挖掘信息、把握时机、利用传媒等方面思考微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途径,旨在表明“微档案”在建构立体多元的社会记忆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记忆一词慢慢变得瞩目。面对城市“同质化”这样的困惑,学术界将档案是“辅佐记忆”这样的共识延展开来,探寻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过程中的功能,“档案记忆观”慢慢地成为档案学界的共识。本文探讨民生档案构建社会记忆的独特性,阐析民生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对社会记忆的构建,提出在社会记忆视角下如何进一步开发民生档案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积累了无数的社会记忆,这些记忆中有很大一部分以档案为载体不断被激发及延续。档案编纂工作按一定主题整合分散的档案,在此过程中将留存于这些档案中的社会记忆串连起来,用以唤醒、传承社会记忆,实现记忆意义的生成与深化,这既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过程。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拓展了档案编纂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基于此对编纂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推动档案编纂工作的调整与优化,推动其社会功能放大。  相似文献   

5.
档案管理作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随着档案工作的拓展,我国档案人员各司其职,在保证国家政权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科教、文化诸领域“记忆”功能实现的同时,形成近百万人员的相对稳定的社会职业群体。作为整个社会代表的档案工作者以“留存社会记忆、保存人类档案文化遗产、传播与弘扬人类社会文化”的特殊职业为目标、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为指导,承担起档案的科学管理与提供利用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6.
郭兰 《档案时空》2017,(2):23-24
口述档案的首次提出源于1984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出版的《档案术语词典》。该词典将“口述档案”定义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逐字记录形式”。“’口述档案中饱含了丰富的个人记忆,而个人记忆正是印证了个人在其特定时代的精神履历.一段段鲜活的个人记忆便成为集体记忆的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口述档案就成为集体记忆、大众记忆的“工具”或“产物”。  相似文献   

7.
黄鹂 《浙江档案》2012,(5):10-12
近几年来,"记忆"(社会记忆、历史记忆、集体记忆等)已在档案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成为新视角和关键词,形成了一股新的研究热潮。在学术研究中,档案学者对档案的社会记忆属性、档案对社会记忆的建构和传承功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观点。档案学界对档案和社会记忆的研究不断成熟。本文结合近10年有关期刊论文对这一主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档案工作:固化的记忆与记忆的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健 《档案学研究》2002,16(5):17-20
档案是一种记忆工具 ,是人类大脑记忆功能的延伸 ,是人们有意保存的固化记忆。档案工作是记忆的固化 :因为保持记忆需要固化 ,固化记忆需要选择 ,选择的对象必须是原始的记录(原生的记忆信息) ,并且必须具有保存价值。档案工作 ,是一项多层次、系统化的“记忆工程” ,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如集中化原则、有序化原则、稳定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记忆"即社会共有的记忆,是人类社会历史和传统的继承和连续。作为历史承载物的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集中表现为"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它包含档案文献遗产与社会记忆、城市档案与城市记忆、家庭档案与平民记忆、乡村档案与乡村记忆等方面。本文从主体、客体、协作三方面剖析了"社会记忆工程"档案文献资源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阐述了档案在各个阶段所发挥的不同社会记忆功能,并对大数据时代数字档案资源的完整记忆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未来社会构建智慧档案资源,实现智慧记忆功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记忆作为人们对共同记忆的认知和重构,在人类文明传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档案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工作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本文主要围绕档案与社会记忆两者展开研究,首先从两者的基本概念以及两者相结合产生的档案记忆理论入手,并在此基础上对档案与社会记忆之间呈现的关系以及建构功能进行阐述,探究档案对于构建社会记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引导意义,进而提出社会记忆的构建需要理论与实践统筹共同发展。通过从社会记忆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探讨档案的功能与价值,可以促进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熟的理论中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价值,并有利于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文化内涵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王昊 《兰台世界》2020,(4):24-29
从社会记忆理论视角出发,探析数字游戏在记录与保存个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记忆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档案属性。以Sid Meier’s Civilization系列游戏为切入点,总结归纳数字游戏档案在传承文明记忆、构建社会原貌和憧憬未来生活中发挥的社会记忆功能。作者建议,通过形成共识、增强关注、重视载体、完整保存、建馆设展和深度体验等途径加强数字游戏档案的保护与开发,使数字游戏档案有效实现社会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一词已成为所有可想象的存储和记忆形式的普遍隐喻。然而,从媒介考古学的视角出发,德国学者沃尔夫冈·恩斯特认为,档案并非专门用于记忆,而是用于数据存储的纯技术实践:我们添加到档案中的任何故事都来自外部。档案没有叙事性的记忆,只有计数形式的记忆。恩斯特认为,在数字文化中,档案实现由档案空间到档案时间的演化,关键在于数据持续传输过程中的动态性。由此,档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隐喻”,蕴含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档案记忆观理论中,档案在社会记忆建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由于社会记忆的形成和传承必须依赖于系统的社会框架,所以分散、无序的档案材料不具备系统记忆的功能,只有经过系统编纂整理的档案才能作为具备记忆特征的资源参与到社会记忆的建构中去.论文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思想性出发,通过阐释档案文献编纂与社会记忆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档案作为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资源的合理性,并就在社会记忆的视角下如何改进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从档案记忆观视角看档案与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发挥档案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是档案界永恒的话题。本文拟从档案记忆观的角度出发,对档案的社会功能、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档案部门的职能定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生活的社会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社会,人类在一代代的繁衍生息中留下无数的生产、生活、科学和文化的记录,这些在长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等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社会记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档案不仅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构建社会记忆的一种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档案记忆研究不只是一种理论观点、一种理论解说,它对阐释理解档案现象、探讨解决档案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档案记忆工程、媒体对档案记忆展演、国家记忆传承、档案部门构筑社会记忆、档案学理论创新等5个方面对档案记忆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以表明“走进记忆之门”的档案学,还要进入记忆的堂奥。  相似文献   

18.
城市档案不仅是政府机构进行归档的需求,也是城市记忆的收藏。当前,我国城市进入城市功能不断优化与提升时期,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环境的选择,城市档案资源建设关系着国计民生重大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当前档案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要满足人们对档案的需要,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增强档案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9.
韩良 《档案与建设》2018,(4):18-20,17
论文首先从当前数字化转向带来新的“真实性”问题出发,探讨口述档案与社会记忆构建的逻辑起点与归宿;其次就口述档案对于社会记忆构建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记忆构建对口述档案研究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究;最后提出口述档案在社会记忆构建过程中作为多学科参与、融合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档案记忆观是档案学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档案学理论,在此理论的观照下,档案学的研究边界得以扩大,档案的属性和功能有了新的认知和发展,档案学研究范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综述国内外档案学社会记忆研究现状出发,探讨档案记忆观理论下的档案基本性质,回顾国内外档案记忆观的研究历程,从而厘定和探讨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