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哈尔滨铁道报》文学副刊《绿街》上,常年活跃着一支200多人的通讯员队伍,使《绿街》生机勃勃。该报副刊坚持业余时间办业余事情,八年的时间里利用元旦不休息。在最冷天气带领通讯员深入最艰苦的基层小站,利用双休日召开文学创作笔会等等,完成了“冬有采访小分队,夏有文学创作笔会,一年四季有征文”三项活动循环的大量工作,培育了一支生活根底厚实、创作毅力顽强、品格作风扎实的优秀通讯员队伍。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把副刊办成了通讯员的精神家园,以一个情宇集结了这支队伍,从世事的浮躁中纯净着这支队伍,正是因为这些大量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和努力,才把通讯员吸引到这块阵地上来。办好报纸文学副刊是新闻工作者的愿望和探讨已久的问题,《哈尔滨铁道报》文学副刊《绿街》的做法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下面编发的这篇稿件,反映了谈报文学副刊工作的一个生活画面。——编者  相似文献   

2.
蓝鸿文教授在研究范长江新闻生涯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未选入《范长江新闻文集》的范长江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的重要程度,虽然不及《范长江新闻文集》中的某些作品,但它们是范长江新闻实践的组成部分,对我们认识范长江,研究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有一定帮助。这些作品散见于各种报刊,包括内部刊物。现在作者向读者提供一个包括55篇文章的目录,按发表时间先后为序。这些文章对读者进一步认识范长江,更深入地研究范长江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深入基层实际,以多种形式践行着“三贴近”原则.从总编辑到青年记者,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深入普通劳动者中间,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采写了大量散发着“泥土芳香”、透射出生活热力的稿件,从思想上、意志品质上受到了一次实践的洗礼.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新闻报道不到两月,军报就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送礼”别样情》,真是喜出望外。我的体会是情到深处自成篇。当兵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好首长──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军,他军政素质过硬在团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对士兵的关心体贴更令我终生难忘。这个线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很年时间。一日,我突然想,何不从同他接触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由此谈谈一个士兵眼里的部队领导呢?想到此,我便写成《“送礼”别样倩》一稿,针对《生活与修养》版的“多味人生”寄了出去。我的第一篇是在一片“上稿难”声中发出的,对此我开始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5.
新闻作品中要不要流露记个人感情,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种流行的观点是,新闻不是学,记不应该为见证了重大事件激动,产生参与的错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新闻同样是人学,客观描述不足以表达出感情,也不能满足读感情上的需要。特别是人物通讯,适当的议论、抒情会使作品更精彩、抓人。  相似文献   

6.
范长江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学习与践行范长江精神对新时代下的新闻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范长江新闻学院的学子,学习与传承范长江精神是我们的职业追求,也是责任所在。本文以范长江青少年成长之路为入口,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研究,从范长江童年、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所接受到的家国情怀、民本新闻观、民族思想观、实事求是等优秀品质探寻其新闻思想的萌芽、发展与形成,这样的探讨是为了不忘新闻人之初心,也为学习和研究范长江新闻思想提供更多的角度与空间。  相似文献   

7.
当你对一个人用情太深的时候,会对这个人产生感情上的依恋。自己的快乐源泉也都是来自于对方。而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往往不能自主。我们需要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自于我们创造自身的快乐和幸福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先进模范人物写得可信可亲?栾月敏的文章讲了一条深刻的体会———情到深处始无华。您想写出感人至深的人物通讯吗?请也尝试在以情动人上下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9.
抡惯了锄头的粗手大掌,不安份地拿起笔来舞文弄墨,还能弄出些成绩来,心里头自然家灌进蜜般的甜滋滋。这里感谢(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及众多不曾谋面的编辑老师,领我走上成功之路。我真正从事业余新闻写作,始于1996年初。一年里,采写的稿件在地市级以上的报纸、杂志、广播及电台共采用200多篇,有一篇征文稿获湖南省委宣传部及(湖南农村报》征文二等奖,先后被(湖南日报)、《湖南农村报)、《衡阳日报)等多家报社和电台聘为黎讯员,出席了《衡阳日报)召开的1996年度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其实,我是不具备写稿的环境和条件的。三…  相似文献   

10.
据中华新闻报消息金桂飘香的秋日,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英才范长江家乡的四川省内江市,漾溢出缕缕缅怀前辈的情思。IO月15日,内江市委宣传部、内江市记协联合举办了“纪念范长江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来自全市的宣传思想战线,新闻传播单位的人员聚集一堂,追忆、缅怀、座谈、畅叙范长江同志的光辉业绩。范长江家乡的新闻界人士在纪念座谈会上一致表示,当今缅怀和重温范长江的业绩,就是要学习他热爱新闻事业、勤奋敬业、勇于实践的精神,忠实履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采写生动、鲜活、准确的新闻报道,对党对…  相似文献   

11.
12.
为什么不是范长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旧《大公报》的大量报道 ,论证了为什么范长江不是“第一个公开如实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 ,认为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失公失实原因 ,主要在于世界观、对我党缺乏了解和采访作风不深入等三方面所致。对范长江西北采访的第一个目的以及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影响 ,也作了必要的考证和分析 ,同时还澄清了范长江西北采访研究中的一些错误看法。  相似文献   

13.
2000-2011十年间是范长江研究高潮迭起,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阶段,"CNKI"则是其较为典型的研究截面。新世纪初,范长江研究在"史实记述"、"报道内容""、新闻思想""、历史评价"、"技巧与特色"和"争鸣"等方面有了诸多探索,尤其是争鸣的高涨有利于研究的推陈出新。但是,范长江作为一种跨越历史的新闻现象,其研究有流于固化的趋向。突破束缚,深入本质,当是范长江研究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0月,穆青同志已离开我们3周年了。作为我们党的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作为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名记者,穆青同志60多年的新闻生涯留给  相似文献   

15.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10名获奖者将于今年年内评选产生。作为奖掖先进、引导更多的青年新闻工作者做范长江式记者的这一新闻奖,是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奖励。范长江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榜样,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磨难,但范长江的精神至今仍然召唤和激励着无数的后来者。前不久,中国记协国内部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邀请有关方面的人士,座谈《范长江新闻文集》和《范长江传》这两本书,追忆和学习范长江的革命精神和他杰出的新闻实践。展读华章,范长江当年的风采重  相似文献   

16.
情到深处自成篇──记一次难忘的采访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唐跃辉仔细算来,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也有3年多了,虽然发表了200多篇所谓的“作品”,有过几百次的采访实践,采访对象上至将军、明星,小到连队的普通一兵,都随着时光的流逝,其形象在脑海中渐渐淡化了。唯...  相似文献   

17.
历时五天的范长江新闻思想与实践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范长江同志的家乡——四川內江结束。范长江同志一九一○年生于内江县田家区。他是我国著名记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写出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优秀通讯,受到国内外重视。建国以后曾担任新华社  相似文献   

18.
论范长江的党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广大新闻工作者可谓耳熟能详。范长江在新闻实践上所做出的成就令无数中国新闻工作者为之骄傲,当代新闻工作者把范长江同志视为“记者的楷模”。过去新闻界和  相似文献   

19.
在评价范长江的时候,既要顾及现在的价值体系,也要尊重当时的历史语境,同样,研究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应该把立足点放在他是如何由一个朴素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记者.本文以《中国的西北角》为切入点,结合范长江整个新闻作品,对范长江的新闻思想及范长江在新闻史上的历史定位做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范长江在新闻实践上所作出的成就令无数中国新闻工作者为之骄傲,当代新闻工作者把范长江视为“记者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