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样作者校对是科技学术期刊出版至关重要的一环.从5个方面阐述作者在清样校对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并阐明责任编辑在清样校对前后的工作要点,包括清样校对前的准备工作、清样校对时间的选择、慎重修改作者校对后的稿件、作者校样的审核及归档.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与责任编辑在清样校对环节的互动交流关系,并提出编辑部在作者校对须知单内容设置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孙丽莉 《编辑学报》2011,23(4):346-347
在作者清样校对环节上,科技期刊编辑应有所作为:充当监督并指导作者校对清样的角色;向作者强调作者校对的重要作用,宣传校对的基本方法,并针对个稿给出校对意见;本着服务于作者的态度为作者提供合适的校样条件;认真核实作者反馈的校样,发现问题后及时与作者沟通;向作者普及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化和规范化知识。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的清样终校胡骏鹏【陕西】我由一名科研工作者改行当科技期刊编辑,不知不觉已整整十个春秋。负责主编工作近5载,虽然整天在默默无闻地“爬格子”、为他人作嫁衣裳,忙忙碌碌之中也觉得有不少乐趣和欣慰。每当从读者来信得知其应作了本刊介绍的某项科研成果时;...  相似文献   

4.
一、审读清样是编辑的职责一本差错百出的图书面世后,在舆论的压力下,该书的编辑和校对往往会就责任问题互相推诿,编辑责怪校对不认真,把关不严;校对埋怨编辑不仔细,原稿有错未改。那么,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承担呢?是编辑,还是校对?各打五十大板显然失之公允。笔者...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日本的海外版报纸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一种“日本报纸国际化”的趋势。日本第一家在海外印刷出版的报纸是《读卖新闻》。自1977年7月,该报就把清样航寄美国纽约,然后再在当地制版印刷。《朝日新闻》自  相似文献   

6.
本周(或者本月),你是本报值班总编(编委)。就这样,你已处在报纸出版的最重要的位置之一:你必须对自己的报纸负起责任。你清晰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无论燥热难耐或手脚冰凉,万籁俱寂之时,你面对一张张大样(清样),意识上不会有任何放松,一定会进入严肃、冷静和紧张的工作状态,直至次日报纸的全部大样(清样)审读完毕,传到印务中心……长吁一口气吗?会。但那只是暂且将重担换个肩后的短时轻  相似文献   

7.
期刊的看清样,与报纸看大样、出版社看书稿清样并不完全一样,有联系也有区别。 期刊编辑部一般不设专职的校对人员和编务人员,多半是由责任编辑各自校对所编发的文稿;封皮及内文的版式一般是由美术编辑设计的,而美术编辑大多不能胜任文字校对,那怕是与图稿相关的文字若由他们校对,也常常出错。所以,三校之后主编还不能签“改正付印”的字,必须看清样。  相似文献   

8.
印象中,这是志龙的第三本个人作品集。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读完本书的清样,难抑心中的喜悦。我以为构成志龙文字魅力的独特观察和写作角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和理解:首先是"记者"的角度。志龙在《扬子晚报》《新华日报》任职二十余年,算来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日本的海外版报纸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一种“日本报纸国际化”的趋势。日本第一家在海外印刷出版的报纸是《读卖新闻》。自1977年7月,该报就把清样航寄美国纽约,然后再在当地制版印刷。《朝日新闻》自1986年1月开始在伦敦首次出了国际卫星传送版,该版完全照用东京总编室国内版的文章,其发行也不仅仅限于英国,而且还  相似文献   

10.
报纸安全出版是每个报人天天紧绷的一根弦。如今报纸工作流程网络化,信息量大和时效性要求,使“三次校对后清样”的传统校对把关程序显得滞缓;阜新日报新上了现代化的出版平台后,编辑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迫使传统的狭义校对必须提升为广义的审校,针对目前无原稿校样逐渐替代传统的“一人校样,一人看稿”的校对模式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完善审读校对机制,来减少报纸差错。  相似文献   

11.
人们谈到报纸夜班编辑,往往说“辛苦辛苦”。这是一种同情。为了报答这种同情,我这里提供一点情况,希望能够增进同志们的了解。夜班编辑工作是辛苦的。倒不是因为时间长——工作顺利的话,六七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天的工作;而是苦于时间短。拿上海两报来说,报纸必须在清晨3时半以前开印,那么编辑必须在3时前交出最后一版的清样。这是时间的下限,是基本上不可逾越的,除非你甘愿在报纸之间的竞争中让你的报纸脱班,甘愿惹得读者因为不能及时看到报  相似文献   

12.
策划被誉为“科学基础上的智业产业”,是软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在新闻实践中,选题策划只不过是每天必须的“功课”,是每一个版面的脉络,是每一篇文章的思路。 从今年起,北京晚报科教部延续了多年的科教新闻面临新的变革,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科教新闻要在早上九点清样。当日新闻九点清样,这在北京晚报的历史上还是没有过的。 我们办报纸的人可能都能深刻地体会这样一句话“──截稿时间不等待灵感”。既然截稿时间是铁的纪律,那么我们就不能寄希望于在早上两个来钟头的时间里,在其他单位还没有上班的情况下来临时拼凑版面,出路…  相似文献   

13.
八月下旬,河北省新闻学会报纸美术学组在承德召开第二届学术交流会。21日下午四点,与会者每人领到了一份不寻常的试卷:上边既没有理论问答,也没有画技提问,而是一张题为《有志者——记承德市电表厂副总工程师、省劳模刘宗奇》的一篇人物通讯清样,要求大家据文构思,自选作栏题或插图一幅。第二天上午,同志们坐在一起,对每件作品进行评议。大家就实论虚,诚恳地指出每件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并对报纸美术理论进行了探讨,对如何改进报纸美术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张家口日报的李重新为这篇通讯画的插  相似文献   

1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的生命”又往往与数字密切相联。报纸的采编人员在数字的使用上,绝大多数的时候是做得比较好的,但也有误用的时候。笔者把多年来在审读清样、评报、评好新闻和好版面过程中,摘录的误用数字方面的例子加以归纳、整理,并略加分析,写成此文,与各位同仁商榷。一、在表示数量区间时误用(1):“今年的原油生产可望比上  相似文献   

15.
审读清样──提高图书质量的关键祝匡三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本权威的编辑学专著或教科书.有的将宙读清样放在编辑加工稿件的工作程序中,有的则放在编后工作中。但无论怎么安排,审读清样都是编辑职责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部书稿,特别是几十万字的大篇幅著作,审稿...  相似文献   

16.
许彤 《新闻实践》2008,(6):49-49
今年4月25日,我从常山县新桥乡桃源村参加本报报道组会议回来,一边值夜班,一边看清样.一堆未来几天要刊发的专刊版面的清样,等着我审签.一个个版我都看过了,名字也签了.  相似文献   

17.
编杂志与编报纸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流程比较长,按约定的操作期限,需要个把月。如我们这本杂 志,一般是每月5日发稿完毕,下月5日出版发行。按部就班,环环相扣,既不容易出错,又省心省力。 然而,从去年4月改版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这样“规矩”过,几乎每一期都像报纸一样“抢稿”,有时甚至需要抽去一半原已编排好并出了清样的稿件,换上“热气腾腾”的、“抢”来的稿子。为什么?新闻记者都是“喜新厌旧”的,《新闻记者》当然也要追求时效,总不能让“明日黄花”盛开吧!于是,我们宁可“自讨苦吃”,也要把最新而很有价值的内…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年九月十五日,巴黎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在香港同时出版了.以后,不仅在香港能当天看到《国际先驱论坛报》,而且,我国也能较快地看到《国际先驱论坛报》了.在浩瀚无垠的印度洋上空三万六千八百公里处,有一颗同步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静静地悬挂在太空,看上去象一只罐头,有一辆卡车那么大.原先这颗卫星是用来传输电话的,现在除此之外还用来传输报纸的版面.《国际先驱论坛报》的版面传递过程是这样的:在巴黎郊区编辑部三层楼下一间光亮耀眼的屋子里,傍晚时分,工作开始了,一张由电脑排版的翌日报纸头版清样被一个蜡糊的硬垫衬固定着,放在一张小桌子上,而在香港的电讯中心,也有一张同样的小桌子,如每一项工作程序都准确无误,清样版型不要几分钟就可制成同样版面的照相底片.在巴黎,桌子旁边放的是一个内装白色滚筒的转轴,转轴类似一个大的圆轴,周围都是电线和光源.这个版面的光泽面被卷在白色滚筒上,贴得紧紧的,然后机器就旋转起来,几秒钟内就可达到每小时一百六十公里的最大时速.同时,一架小型照相机开始工作,一道光束照射在旋转的版面上,照相机跟踪光线  相似文献   

19.
编校一体化初探广东科技出版社崔坚志所谓编校一体化,就是出版社对书稿专业技术内容的取舍把关、文字体例的编排布局、错漏内容的纠正补充等,都同时在计算机的同一个书稿文件(或由计算机打印出的同一个清样)上进行。而传统的编校工作是编辑在原稿上改,校对在清样上改...  相似文献   

20.
把好看清样这一关一九八四年,我编发了一本文学理论书稿。这本书写得不错,著者是下了功夫的。出版以后,读者反应也比较好。但是,成书时却出了一个“纰漏”。由于某个原因,在看清样时,我忽略了几个页码排错的地方,书印出后,这几页的文字内容自然也就弄颠倒了。这是我到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以来发生的最大一次“事故”,其深刻教训是终生难忘的。反省再三,便产生了要写一篇文章来谈谈如何对待看清样这个问题的想法。举凡出版界的同行们都知道,某些图书出版后,不久便发现了若干错误:或别字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