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洪旭 《青年记者》2010,(11):14-14
当前,媒介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促成媒介融合、媒体抱团现象的产生。媒介融合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媒介需求"为目的,来满足受众心理,从而创造出共同的利益。这种"各取所需"的媒介抱团,也在无形中为受众建起了"围城",形成了另一种媒介传播中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2.
涵化理论起因是对电视的研究,诞生后约50年时间里一直是大众传播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初步分析了网络社区与搜索引擎的涵化效果,提出了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人际性、个性化,使得网络更容易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社会环境的符号环境,搜索引擎则变本加厉的创造出"营造环境",使受众自我涵化。这些负面的涵化效果可能会涵化出与主流社会不兼容的群体,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妍 《东南传播》2013,(8):121-123
电视系列广告在今天更多的走向了一种影像化、情节化的趋势,这样的发展方向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无疑是步入了一个"感性化诉求"的阶段。广告作为一种说服传播的形态,无论以何种方式呈现,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产品的出售。当今这种具有微电影形态的电视系列广告,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的情感与精神需求,另一面,这种"感性化诉求"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刺激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和对品牌意识的强化。本文尝试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着力探析电视系列广告的影视化传播,从微观和宏观不同的层面上探讨有说服力的电视系列广告是如何进行叙事安排和策划的,进而来影响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4.
陈文倩 《新闻世界》2013,(5):167-169
近年来,社交化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为网络口碑的集中地及发散地。笔者选取社交化电子商务为研究对象,以目前发展最好的两个网站"蘑菇街"和"美丽说"为案例,深入分析其口碑传播策略、口碑传播的优劣势,希望从口碑传播的角度给社交化电子商务企业以启发。  相似文献   

5.
许艳  赵景艳 《新闻世界》2010,(8):199-200
本文通过探究文本的影视化现象,分析以电视和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对大众文化消费的影响,阐释当代轻文本重影视的必然性,并警示电子化对文化消费导向的负面作用,为印刷时代"精英文化"与视听时代"大众文化"的消费提供一个较为理性的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播时代,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四C营销模式的确立,利用故事、话题进行营销传播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新手段。2009年,联想推出具有外观轻巧时尚、待机时间长、便利无线上网等特点的ideapad U系列笔记本,其产品通过网络新媒体,整合故事营销与话题营销的新模式,巧妙地创造设计出"斑马人"的概念及"UU10小时打车事件"等故事,引发了目标消费群体的强烈共鸣与持续关注,从而为其新品上市成功地做了预热宣传。本文以联想ideapad U系列笔记本营销经过为案例,分析借助网络新媒体进行故事营销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21,(10):41-53
流行病防控不确定性与人类社会行为复杂性高度相关。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存在社群取向与技术取向两条基本理路,由于媒介化概念兼具社会(制度)属性与技术(资源)属性,预示着流行病防控理念与实践变革的重要方向。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媒介化,使流行病防控具备了媒介化特征:媒介作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构成要素、沟通渠道与物质资源,受到卫生防疫制度的调控与制约;同时,流行病防控体制机制的媒介化,也反过来塑造了公共卫生安全体系与卫生防疫制度本身。媒介化概念为流行病防控提供了一条"双向通路":一方面,媒介与信息嵌入到病毒传播扩散以及社会行为调整过程,建构了"病毒—行为"互动耦合网络,影响了流行病传播动力学特征,并为数字化流行病监测提供了新型数据来源及预警渠道;另一方面,流行病防控中的媒介实践作为制度性因素参与到健康概念社会建构、健康知识生产传播过程,为社会行动者提供了话语竞争、意义协商及制度博弈的公共场域,促进了主体关系、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反负控制新闻学中的负控制概念专指各种势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势力)为维护自身的不正当利益或违法犯罪行为,对新闻传播主体的正义的新闻传播活动进行的反人民性控制,即阻挠甚至扼杀新闻传播主体的客观、公正的新闻传播活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民财经时代的到来,财经新闻信息的需求将有一个大的扩张。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财经报道理念,选择百姓化路径是提升财经新闻传播效果的必由之路。财经新闻报道的"利益化"切入、通俗化表达,故事化演绎、多元素化编排、个性化定位是财经新闻报道百姓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对碎片化的研究最早见于上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近年来我国以黄升民为代表的学者把碎片化引入传播学的研究中,广泛应用于传媒研究,其概念界定为: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并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①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传输技术的大量应用,大大强化了受众作为传播个体处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许多企业都遭受麦当劳化入侵的现象,公共图书馆也受其影响。文章探讨了麦当劳化图书馆的特征,分析其弊端,并提出了去麦当劳化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2.
王群  敬卿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25(1):42-44,68
论述了社会教育的麦当劳化与图书馆的麦当劳化的合理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对麦当劳化的一种妥协,创新是其发展的必然之路。参考文献2。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的麦当劳现象——一个跨世纪的沉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麦当劳的特点出发探讨了麦当劳化图书馆的问题并分析了其特征。文章认为科学技术在给我们带来高效、快捷、便利的同时却悄悄地消解了人类所需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4.
伍蔚然 《新闻世界》2014,(8):407-408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催生了全新的传播格局,在大众传播时代形成的传播观和传播理论受到强烈冲击,涵化理论在新媒介环境中正在发生"变异"。本文主要从涵化理论背景、主流化过程、受众认知模式等方面来分析涵化理论在新的传播技术环境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林燕 《报刊之友》2014,(10):76-77
2014年春节,中粮集团发起了一场以"中粮,让年更有味道"为主题的大型品牌营销活动,实现了"我买网"电商同比销售翻3倍直接利益。本文以中粮年味儿广告为案例,分析了该广告成功的原因在于过年语境的广告思维、线上线下结合的传播思维、自建网络营销平台的营销思维;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广告精准营销和传播策略:即在传播领域,以受众为中心、发挥社交化网络传播特性;在营销领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基于用户属性和用户行为精准判断和精准定位的基础上,建立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广告精准投放。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革新在改变社会组织形态和人们交往方式的同时,也重塑着传播产品的形态。在科学传播领域,科普信息的阅读行为场景呈现出移动化、日常化的特点。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型科学传播方式在传播效果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传播优势。本文以中国科协创办的"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内容分析法,发现移动化、日常化的科普信息阅读场景对科普公众号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叙事方式、表达形态三方面。为了更好地适应移动化、日常化的阅读场景,科普创作还应在内容、互动机制、情感体验方面深入调适,以满足受众的科普需求。  相似文献   

17.
由于网络媒体去中心化、传受合一等特点,把关人在网络中的地位受到威胁,纠错功能减弱。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反思网络环境中的把关职能,强调由"纠错"向"筛选"的回归。而微博关系化的传播模式恰恰适应了这种职能变化。微博作为新兴媒介的代表,对其把关形态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今后对新媒体发展方向的整体把握。关系化信息流模式的形成,为微博把关机制的发挥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以"脱口秀"节目为代表的新闻媒介节目的泛娱乐化倾向在当今社会表现明显,对于该问题的归因之探究也是各路观点洋洋大观。对于新闻节目泛娱乐化倾向的分析应当首先从消费者/受众心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媒介接触行为的发生机制。在这一点上"使用与满足"理论从消费者/受众动机的角度,"游戏"理论从消费者/受众主体性树立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有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网络传播将出现移动化、视听化、数据化三种新趋势。首先,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通道,信息从即时传播演变为实时传播,从大众传播发展为个人化传播;同时,在高速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移动视频将成为主要的传播内容,视频更具冲击性,在社会化分享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动员式传播,形成大规模群体互动;最后,用户的每一个行为都成为可被分析和记录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还可以预测趋势,判断人们的态度。网络传播数据化,让网络行为管理和网络舆论管理结合,网络舆情具备更强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20.
微记录两则     
正@历史微距:1928年5月23日,米老鼠诞生。迪斯尼电影制片公司生产的动画片是好莱坞动画电影的代表,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终身的助手阿维尔克合作创造了后来闻名世界的米老鼠卡通形象。最初的两部米老鼠动画片是默片。随后,迪斯尼推出了第一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并亲自为米老鼠配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