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本色调素雅、印装考究的小书摆在我的面前.质朴的封面上,一帧书影衬出一幅十分简洁传神的速写肖像:清瘦的面孔、稀疏的白发,明亮的镜片后面,是专注深邃的眼睛;厚厚的嘴唇,仿佛正倾吐着睿智热诚的语言……欣赏了崔注中的速写佳作之后,我们还是细细浏览一下这位书装界老前辈张慈中先生半个世纪的杰作之林吧.  相似文献   

2.
这真可以说是一部美仑美奂的出版物——七卷版精装本《雪莱全集》。它丝毫不涉浮华侈丽,而恰恰是以素朴精美、雍容大方取胜;银灰色的封面天地上印有凸印的、亲笔签字体的SHELLEY(雪莱),给人以庄重而又亲切之感。每卷开始都有6~13幅绘画艺术作品,多数系雪莱画像及其在国内外的居住  相似文献   

3.
在1981年的全国书籍装帧展览会上,陈列了一批新颖别致的佳作.其中,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的封面,吸引了很多美术工作者的注意:在沉着典雅的底色上,三方斑驳的图案多么古朴疑重,三个老宋体字组成的书名多么道劲严谨!下部一方印章,一排反白黑体字既延续了图案,平添了装饰美,又为小说做了简洁的提示,使整个效果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这件封面的设计者,就是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曹辛之先生.  相似文献   

4.
封面是图书的外在形式。优秀的封面,是图书内容形象化的传神表达,是沟通作者与读者之间具象化的桥梁和窗口,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这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又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诚如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中所说的:"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帧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所不及……"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9,(4)
在繁华热闹的社科期刊阅览架上,促使你随手拿起一本刊物,并一再为之驻足的因素有哪些?独具一格的封面?饱满充实的栏目?还是包装一新的彩图插页?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内容真正让你动心并产生了阅读的欲望?卷首语。卷首语,现行的《辞海》、《辞源》里查不到,而在综合...  相似文献   

6.
打开白色的信封,抽出这一期刊物,展读之下,顿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封面、目录、内文、插页……细细翻阅,这股清风为炎炎酷暑带来了丝丝凉意。  相似文献   

7.
在我的案头,摆着一本浑如青砖一样厚重的大著:《中国现代建筑史》。它的封面,是赧青色的墙壁,一把凿子,朝天椒似的斜指上方,仿宋体的书名似乎刚刚凿成,周围还弥漫着朦胧的粉尘。一天,我偶遇封面的设计者王众先生,说起青砖与凿子的寓意,他却不无自豪地反问我。我突然想起言之凿凿这个词,便脱口而出。王众击掌而起,好像遇到了久违的知音。 看书自然不能光看封面。《中国现代建筑史》凡四十万言,不仅体系完备,史料丰厚,而且论述确当,文思潇洒,显示出作者邹德依先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的驾驭宏篇巨制的学术功力。…  相似文献   

8.
书衣:四两拨千斤 书,不仅是记录信息的载体,更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实体而存在。在书的各种结构元素中,封面是备受瞩目的。因为它是读者拿到一本书后最先感知的,是体现作品的媒介。封面设计大师钱君匋先生认为:“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前,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封面,即所谓第一印象,是极其重要的。一本内容很好的书,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封面设计就起到了画龙点睛、引人入胜的作用。”、“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情绪。好的设计可以引人入胜,爱不忍释”。他将封面比作是歌剧开幕前的序曲,“使人在未阅读  相似文献   

9.
樊亚平 《新闻界》2006,(6):12-13
甘惜分先生是我国新闻学界德高望重的“探路”人。《“找关系”·广视野·倡争论·多读书·做好人》一文是作者就当前一些我国新闻学研究和实践中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甘惜分先生进行的一次访谈,读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阅读·书架     
提要:作者将毒品世界和与之相关的一切,尽可能精确地描绘下来,呈献给读者一幅极具代表性的图画。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这样一幅真实图景,这是底层生活的浮世绘……书中既无自伤身世,也未尝试自我开脱,而是用最坦白的方式,将毒品生活里的种种处境、愁闷、恐惧、罪恶和周而复始的垮掉,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不作丝毫浪漫化。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27日,应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的邀请,以一曲<卧虎藏龙>享誉世界的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作为嘉宾到现场录制节目,与同为嘉宾的国内著名指挥家卞祖善先生因音乐观念问题发生冲突,在卞祖善对谭盾的音乐作品进行了长达十余分钟的批评之后,谭盾起身而去.  相似文献   

12.
朱玲 《北京档案》1999,(2):18-19
一月十五、六日,当你踏入全国政协礼堂大厅,就会看到在这里参加西城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三三两两地簇拥在"西城老照片"展览前,指着一幅幅染着时光锈迹的黑白照片发出感慨.他们仿佛在寻找着什么,诉说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详述天津图书馆仿制孙犁先生早期作品的工作始末,并深感孙犁先生对历史典籍爱惜之深、研究之精、保护之重,列举感人事例予以说明。首次发现了孙犁先生的另一重身份——书籍的修复者和保护者。  相似文献   

14.
日前,有"一代梅师"之称的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画师陆九畴老先生将其珍藏多年的蒋纬国先生惠赠的一幅题字捐献给浙江省档案馆.这幅题字由蒋纬国先生亲笔所作,上书"弘扬中道文化,匡复华夏一统".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画廊》这部典雅、豪华、精美的大型画册终于问世了。她那庄重的粗丝纹墨蓝色函套上用泛着红铜色的金箔烫印着一个由欧洲中世纪的盾牌、剑、矛等兵器组成的图案,使人一下便联想起莎士比亚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他在其剧中所刻画的人物和故事。打开函套,灰色的衬里托现出高贵的紫色封面,封面正中嵌一幅莎士比亚肖像,仔细观察方知此肖像乃由一块铜版精细腐蚀而成,工艺之精,构思之巧,令人叫绝。书中共有四十五幅铜版画,皆取材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印在一种表面不光滑、色泽略显黄旧的特种纸上,其图画之美、笔触之细,令人叹为观止。整部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编辑的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百年中国》以史诗般的手笔,在荧屏上绘制了百年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该片不仅在电视文献纪录片的组织、创作、拍摄、编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历史品格、美学品格与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此,我们约请了该片的总编导陈晓卿先生与总撰稿肖同庆先生撰写专文,总结该片的创作经验。同时,我们还约请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先生、著名影视学家黄会林先生、著名电视学者朱羽君先生和苗棣先生,分别从历史、影视文化、电视片创作及影像与历史之关系的角度,来深入剖析《百年中国》这一电视学术个案。希望这一个案研究能够给业界、学界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这里说的茶馆,和金庸先生有关。提起金庸,套用一句武侠小说里的话,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古书上说,宋朝那阵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永词;今天,凡有华人居处,即能读到《神雕侠侣》、《天龙八部》……这绝不是夸张之辞。  相似文献   

18.
在报刊和其他媒体上经常见到“揽胜”的字眼。比如1996年12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九州神韵”栏目播出的一个节目,屏幕上打出的名称是“西湖揽胜”;《求是》1998年第一期封面刊登了一幅油画,标题写的是“揽胜”;《河北日报》2000年5月23日第6版一专栏名称为“燕赵揽胜”。就连语文类刊物《语文知识》2000年第一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也将标题写成《谜语诗揽  相似文献   

19.
汪洋大海般的美女封面中,我忽然发现一个傻蛋——《中国记者》,她怎么把一张皱皱巴巴的老太婆面孔,一丝不遮地搬上了自己的封面(第3期)?!她……不怕从此无人订阅无人买吗!? 何况,这是一张是非之脸。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某一个小块上,围绕这张脸巳闹得纷纷扬扬,是祸  相似文献   

20.
张礼 《云南档案》2014,(9):59-59
<正>站在北回归线穿过的哀牢山畔,极目远眺,便可看到一座座大山上层层叠叠的哈尼梯田,静如止水而又精美绝伦地映入你的眼帘,金色或银色闪烁着诱人光泽的一块块不规则的碎片缀满博大的山体,仿佛一道道天梯从山巅垂挂下来直抵山脚,每道天梯都是一片流光溢彩波光粼粼的层面。若你站在远处细细地凝视,梯田顺着山势的蜿蜒,一丘一丘极诱人地隐现在云海里,梯田清碧的水面荡漾起的片片璘光,犹如一幅幅宏大的山水画横挂在群山间。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