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杨守敬、黎庶昌驻日期间,曾三次借阅枫山文库藏古钞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次为光绪八年(1882年),杨守敬通过友人枫山文库馆员岩谷修私自借出影钞。第二次为光绪九年(1883年),黎庶昌通过外交途径获准借阅,委派杨守敬借出并组织人手进行对校,是为《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第三次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黎庶昌再次驻日时,又曾借阅。第二次时,杨守敬在组织人手对校过程中,私下里又将其影钞本与古钞本原书比对,出具多条校记,时间都是光绪九年。然而杨守敬忽略了影钞本上其光绪八年的题识笔误,留下漏洞。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其刊刻《日本访书志》时,才将光绪八年的题识删除,又重写了一篇,并且未再写题识时间。由此,造成与王重民《日本访书志补》中所收光绪八年壬午夏所记题跋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2.
郑凯旋 《兰台世界》2017,(17):119-121
《荣庆日记》是晚清重臣荣庆自致仕起对自身生活起居、待人接物的日常记录,时间上横跨整整38个年头,其涉及的内容广泛,囊括了自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乃至辛亥革命、民国成立等各个变革时期;内容多有涉及清末民情及中外人物往来,其中尤以记载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有关清末新政的记录最为弥足珍贵,具有颇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林屋山人漫稿》是宋元之际著名学者俞琰的诗文集,今传有清钞本数种。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钞本中,出现作者去世以后的年号,致使此书被认定为伪书。但笔者查阅国家图书馆藏三种清钞本,发现皆未出现作者去世以后的年号。再考察俞琰其它著作所载的生平活动、交往人物以及学术兴趣,不难发现这些方面的内容与《林屋山人漫稿》都可以互相印证。因此,将此书断为伪书并不准确。考证清楚此书的真伪,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考订俞琰的生平经历,还对正确使用宋元诗文文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同治元年(1862),清政府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同文馆,作为培养外语专门人才的学校,并先后设有英、法、俄、德、日五馆。同治五年开设西方天文算法课程,又设立化学馆、格致馆和医学馆。后广东等地开设同文馆或类似学校,其学生可以择优进京,参加相关考试,从而入仕。关于同文馆的史料,在清人宝鋆等纂辑的《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中多有记载,但该书成书于光绪六年(1880),所辑史料起止时间为咸丰十一年(1861)至同治十三年,于光绪朝并无记录。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取光绪朝同文馆的相关史料,主要内容包括同文馆教员及学生招聘接收情况、教员与学生考察考试以及奖惩情况等,以期对研究光绪朝同文馆的运行情况、同文馆教员与学生情况、清末教育等诸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据已故王欣夫先生《学礼斋日记》之记载,对《王献唐师友书札》中所收王欣夫致王献唐先生书札(十三件)之收发时间,所述本事及二王先生交往踪迹略作笺证,以见前辈文献学家之高尚人品与深厚学养。  相似文献   

6.
上海图书馆藏钞本《金丸记》,为许之衡饮流斋钞本。据题记,此本抄录于1927年,虽所据为梨园旧本,但首尾完整,且与明清曲选多有相合之处。此本为周明泰旧藏,后辗转入藏合众图书馆,今归上海图书馆。多年以来,学界误认此本已佚,鲜见著录。该本的文本形态,应早于康熙钞本,且内容更加完善。而现存康熙钞本则相对残缺,且表现出一定的方言化色彩,很可能依舞台演出做过一定的处理。我们将许之衡钞本与明清选本所收《金丸记》散出比较后,发现此钞本颇具"文化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图藏《明史稿列传》8册收录多篇明末诸臣传记。笔者发现,该钞本正是谢国桢《晚明史籍考》所载朱希祖据旧本移录的"明史稿列传残本存八册";其内容包含于国图藏《明史纪传》313卷的相应卷目。在无从得知朱希祖原有"康熙钞本万季野先生明史稿列传"179卷残本情况的前提下,笔者以为,《明史列传稿》8册应抄自《明史纪传》313卷。  相似文献   

8.
存世<古文苑>多为二十一卷本,九卷本仅以钞本流传.明代赵均影宋钞本以流传绝少之宋刻九卷本为底本,覆写精妙,批校谨严,完整保留宋本原貌,至为宝贵.且钞成后经毛氏汲古阁、汪氏艺芸书舍、瞿氏铁琴铜剑楼及张元济先生等递藏,流传有绪,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相似文献   

9.
《辞海》(1979年版)“陆心源”条释文云:“陆心源(1834—1894)清代藏书家。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吴兴人。咸丰举人,光绪时官至福建盐运使。其藏书处有三:一名皕宋楼,藏宋元刻本及名人钞本;一名守先阁,藏明清刻本;一名十万卷楼,藏普通书。著有《潜园总集》”。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图书馆珍藏的《养知书屋日记》,是清代末期湖南名人郭嵩焘的亲笔手稿,稿本为十六开朱红直格毛边纸共表装四十册,约二百多万字。记述了清咸丰五年(一八五五),至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作者经历过的大事,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资料。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晚年自号玉池老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卒于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享年七十二岁。清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丁未科进士,  相似文献   

11.
本书收录作者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期间的日记内容。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以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第三次上清帝书,曾首次递到光绪手中,且产生过一定影响,因而为研究戊戌变法学者所关注。但上书原本,以往鲜为人见,只能从《南海先生四上书记》、《皇朝经世文新编》及《康南海书牍》等书中见到它的刊刻本。1953年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亦是以刊刻本为依据。因此,引起许多学者对第三次上书的怀疑,并提出种种责难。现将馆藏康有为第三次上清帝书原本予以公布,以供研究。原本与刊刻本相校,除个别字不同外,出入不大。原本的发现,对研究康有为变法思想,考订其后四次上书,以及整个变法运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是否存在"明刊本",晚清以来学界颇多争议。最早提出此书存在"明刊本"者为李慈铭,然其说不足信据,实际此书在明代并未刊刻;刘辉据邓之诚题识论定王利器藏《分类野获编摘录》同于"明刊大字本"同样不能成立,不能作为论证此书存在明刊本的确切证据。李慈铭所见不同于钱枋搜辑重编本之所谓"明刊本",当为周星诒原藏、现藏台湾"国家图书馆"之旧钞本,而非刊本。这一钞本保留了沈德符万历四十七年(1619)定稿《万历野获编》的原编旧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事日记》记录光绪十三年(1887)三月一曰到六月二十九日山西布政司衙门日常事务之梗概,为考察清末山西布政司衙门日常行政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光绪丙中年日记》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间贵州巡抚嵩昆日常事务,是研究嵩昆生平与交游的必备史料,亦是研究贵州官场的重要资料。《光绪丙午年日记》记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元月一日至八月十六日内务府广储司银库员外郎宗芳的交游与日常办公情况,可为研究清代内务府广储司银库提供鲜活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近代史资料》第三十六辑(1978年第1期)发表有《章太炎致李根源的信》一文(以下简称《信》),内容为1920年至1928年间章太炎所寄予李根源书札七十九通,主要言及当时国内动荡的政局变扰、人事纷争;亦有一些其他内容:如李根源个人健康、家庭变故等。此文编者未署名,亦未注明资料来源及收藏情况,只言"信件原为李氏所藏,今据传抄本付印。其中有一部分用原信校过。"《文献》第七十六期(1998年第2期)又有李希泌先生《试析〈曲石精庐  相似文献   

16.
岛田翰《汉籍善本考》,原名《古文旧书考》,明治三十七年(1904)东京民友社排印,最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据以影印出版。此书主要论述日本所藏中日韩三国古籍的版本源流、流布传播和校勘考释的情况,分为旧钞本、宋椠本、旧刊本、元明清韩刊本四卷,有俞樾《序》和黄绍箕《跋》。此书以第一卷《旧钞本考》最为重要。日本所藏之钞本,我国学者或称为写本,其中多为印刷术普遍应用之前的卷子本,大致抄写  相似文献   

17.
在河北省档案馆,保存有《阎锡山部一军官日记》(原名‘生活剪影’第四册,以下简称《日记》),时间为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一日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共六十二篇。《日记》为32开本,华北新华书店发行。据编者介绍:“这本日记.是我军在上党战役(国共两党于一九四五年九月十日至十月十二日进行的一次战斗)中,于战场上拾到的。  相似文献   

18.
先祖徐世昌自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开始记述《韬养斋日记》,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五月止,历时五十四年,近二百余万字,共一百册(文化大革命期间遗失一册)。日记全集近日已由北京出版集团仿真影印,编为廿四卷本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9.
《藏书纪事诗》是叶昌炽先生于光绪十年动笔编撰,历时七年至光绪十六年方才脱稿。该书的版本先后有光绪二十四年的“江刻本”;宣统元年的自刻本;解放后的中华书局、古典文学出版社的平装本和1989年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其中以上海古籍版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日本米泽图书馆藏室町钞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庆长刊本《释氏要览》分别是目前所知三卷本系统《释氏要览》最早的写、刻本,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旧本的原貌,校勘价值亦十分重要,皆为中华书局校注本所未利用。从卷末题记看,室町钞本可能是三卷本《释氏要览》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