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近读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第一版)《明史》列传,发现二处人名有误,勘正如下:其一,列传第二十五(卷一三七)罗复仁传后有"孙汝敬"传,云:"孙汝敬,名简,以字行,永乐二年庶吉士"(下略)。"孙汝敬"三字左旁标专名线,即认定为人名,其人姓孙。考[光绪]《吉安府志》及[光绪]《江西通志》列传,罗复仁有孙名简,字汝敬,以字行,其行履同《明史》所载,知《明史》误以"孙"为姓氏,致其人似与罗复仁无涉。实则《明史》罗汝敬传为罗复仁传之附传,故传中不载乡贯。《明史》目录及李裕民《明史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85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有"云与中大夫赵王谋图不轨"一语,中华书局标点本"赵王"标人名线(1809页)。中华书局《后汉书人名索引》亦以"赵王"为人名(200页)。按此中大夫只一出,笔者以为,其人非姓赵名王,而为姓赵名王谋。一则封王很多之世,不可能以"王"为名而为"赵王",况后汉赵王已甚多。再则"图不轨"即可,其义已明,不必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有《刘元卿传》,载:"元卿,字调父"。结合诸种材料,可证"调父"当作"调甫"。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兵志》是诸版《明史》中版本最好的一种,但点校本《明史·兵志》在形成之时,由于受历史条件制约,也难免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摒除了以往各种版本《宋史》中的大量讹误,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宋史》版本。但金无足赤,现行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中仍有失校或校勘失当的情况。笔者因长期与《宋史》打交道,发现现行点校本《宋史》中有一些人名失校或校勘失当,以下试一析之,以求就正于专家。刘旰与刘旴《宋史》卷6《真宗纪》载:"[至道三年八月]庚申,西川广武卒刘旴巡检使韩景祐,招安使上官正、钤辖马知节讨平之。"  相似文献   

6.
黄建宁 《图书馆杂志》2005,24(7):79-79,78
近阅《历代史料笔记小说丛刊》“唐宋史料笔记”的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刘德全、李剑雄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第一版),发现其中一处标点错误.特表明之。该书第十卷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与中华书局两位编辑同仁张忱石、许逸民合作,编撰《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年),选辑有关唐人传记之书八十六种,其中即有《旧唐书》、《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我们在采用这两书时,将两书互校并与他书比勘,发现人名讹误者甚多,后就由我起草,合撰《两〈唐书〉校勘拾遗》一文,刊于《文史》第十二辑(1981年9月)。此文就两《唐书》之人名错误及互异,举有八十馀例。此后,八、九十年代间,又见有若干论文谈及两《唐书》之误者,如卞孝萱《新版点校本〈旧唐书〉校正一百例》,丁鼎《两〈唐书〉校读札记》,吴在庆《读新旧〈唐书〉札  相似文献   

8.
笔者因从事《宋史辞典》的编撰工作,《宋史人名索引》成了案头必检之书。该索引是俞如云先生花费十余年时间而编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索引一些疏漏,今胪列第二册的疏漏如下,以期《索引》修订时采纳。一、册数、页数之误 1.赵彦意 22/238/8284(P834)。人名后所列的数码,是本条在《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中所见的册数、卷数、页数。括号内的数字为《宋史人名索引》  相似文献   

9.
笔者发现,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汉书人名索引》脱漏人名138则,现据人名首字笔画多寡(先少后多)依次补遗于后,并注明所在中华标点本《汉书》中的卷次、页码。  相似文献   

10.
1935年由开明书店编辑出版,1956年中华书局重版的《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是查找“正史”中人物传记的主要工具书之一。由于它标明了卷数,因此也可据此在其它版本的“正史”中查找人名。自出版以来,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引起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四十多年过去了,它仍是人们查找资料的重要工具书,在人们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1977年出版的《史记人名索引》,就是以它的编制原理为蓝本的。所以,认真探讨《二十五史人名索引》的学术价值,是一件十分必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廷玉《明史.艺文志》前后历数十年、经众手编纂删削而成,故《艺文志》书名人名多有讹误,今条分缕析,予以订正,凡十一则。  相似文献   

12.
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卷三《高后纪》":六年春,星昼见。夏四月,赦天下。中华书局点校本《后汉书·祭祀志》"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标点应作"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不"通"否"。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明史·艺文志》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近来发现其中错讹30余条,兹将前人未曾指出的13则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14.
整理/  何凯 《出版广角》2014,(14):41-43
正经过10年布局,中华书局数字化发展战略初见成效,自主研发的大型数字出版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于6月10日在京举行捐赠开通仪式暨发布研讨会。研讨会上,中华书局向国家图书馆进行了捐赠。《中华经典古籍库》是中华书局版点校本古籍的首度数字化,收录包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资治通鉴》等经典系列在内的权威整理本,一期收录300种,计2亿余字。产品不仅提供了保留全部整理成果的数字文本,更实现了文本与原书图像的一一对照,并能自动生成引用格式,除支持全文检索外,还添加了独具特色的人名异称关联检索等。  相似文献   

15.
管飞 《中国图书评论》2018,(12):122-122
《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18年8月《重写晚明史:新政与盛世》是'重写晚明史'系列五卷之一,与当前一些学者热衷的碎片化研究不同,它采用宏大叙事的形式,将晚明历史置于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背景下的世界历史进程中考察,细致描绘了一幅这个大背景下晚明王朝从盛世到覆亡的历史长卷,视野开阔,立意新颖,独具史识。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书局1974年版点校本《明史》卷八二《食货六》"俸饷"一节,有文刊曰:吏员月俸,一二品官司提控、都吏二石五斗,掾史、令史二石二斗,知印、承差、吏、典一石二斗;三四品官司令史、书吏、司吏二石,承差、吏、典半之;五品官司……吏、典八斗……光禄寺等吏、典六斗。(第7册,2002页)按,这是对不同品级衙门中各类吏员之薪级的记载,但诸"吏、典"并其底本之"吏典",皆误,当校为"典吏",并依例出校记。  相似文献   

17.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9,(5):121-123
《明史·循吏传》是研究明代循吏群体的重要文献。由于书成众手等多种原因,该《传》存在诸多疏漏舛误之处。兹据《明实录》《明一统志》及各类明代墓志铭等文献考证,考证该《传》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中存在的5处讹误和表述不当。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书局1974年版点校本《明史》第7册第2002页,卷82《食货六》"俸饷"一节在记载官员俸禄时,有文刊曰:首领官之禄,凡内外官司提控、案牍、州吏目、县典史皆月米三石。按,此处"提控、案牍"标点有误,"提控案牍'为专有名词,不能点断。明代职官的设置,可查《明会典》卷二至四"吏部·官制",惟其卷四"【官制三·外官】"载  相似文献   

19.
郝强 《兰台世界》2020,(2):154-157
对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其原则、体例,名之"书法",也可谓之"笔削"。以发展中的人为中心,对校武英殿刊本《明史》及诸版本《明史稿》中"何真传"的内容,辅以《明实录》及其他明清时期的相关史料进行互校,异同之处得以管窥近百年间明史相承修撰的书法痕迹。  相似文献   

20.
正无锡籍史学家钱海岳,倾其一生心血,1931—1964年写就洋洋350万言的辉煌巨著《南明史》。全书共120卷,其中引用明人撰述850种,清人撰述509种,方志1871种,共引用资料3230余种。"文革"期间,钱海岳被迫害致死,手稿被抄。"文革"后经多方寻觅,手稿失而复得。2006年5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谢国桢称此书"创获颇胜",尤其是"明室南迁,戎马仓皇,民族抗斗,史有足征;而典章制度、经济基础则难以搜检,著者能于纪传之外,撰为志表,用意可谓至善"。顾颉刚说:"钱海岳写《南明史稿》真不容易,下了几十年的死功夫,没有助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搞起来的"。吴晗、郭影秋、朱希祖等南明史学者对此书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书稿中还有柳亚子的题字以及顾颉刚的亲笔题跋。无锡市档案馆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