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报纸出版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在报纸出版流程中的广泛应用,校对工作自然而然地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从报纸产出的流程体系里:采写———编辑———电脑组版———(值委、编辑、校对)———电脑改大样———校对———印刷,我们可以看出,每个环节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同时,又在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形成互动。于是,每个环节都会毫无疑问地产生制约校对质量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和总结,找出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我们的新要求。本人作为报纸校对的从业人员,在此就新形势下影响报纸新闻版校对质量的几个因素及对策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一、新闻要素是否准确是采写环节影响校对质量的基本因素由于新闻讲究的是时效,再加上采访手段的现代化,目前新闻稿已很少原稿,对于那些“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等新闻要素,校对已无原稿可查,传统意义上的忠于原稿“校异同”已演变成“与事实的异同”而非“与原稿的异同”。由此可见,“校是非”便成了校对新闻稿的主要内容,如果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出现新闻要素方面的错误或遗漏,校对是无法校正和补救的。如某报2001年10月24日的“同德中路”应为“同福中路”;12月21日的“人均国内...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书稿形式已由纸介质向电子介质转化,作者交给编辑的不再是一摞纸稿,而是一张磁盘或电子邮件,既是“原稿”,又是“校样”,这样一来,很多人认为,校对工作可以简化了,甚至可以取消专门校对科室和人员,实行编校合一,或是请社外校对人员进行校对。这样一来,校对工作不被重视,校对人员地位不高,高学历校对人才纷纷流失。校对工作真的可以弱化吗?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网络的发展及无纸化办公的推进,校对行业面临原稿形式的新变化,传统意义上与"校样"相对应的"原稿"被模糊化了、被合二为一了。作为报纸校对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已不再是"核对上报稿件与原稿是否一致",而是要检查和找出校样中的各类差错。作为一名经历过这个变化过程的老校对,笔者认为,目前校对人员的工作难度在增加,压力也越来越大:过去,有原稿可以参照,经过编辑审核过的稿件,错误少;现在,没有原稿,没有了可参照的原件,校对人员需要从校样中自主找出各类差错,这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差错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采编工作实现了网络化,写稿、改稿完全脱离了纸和笔,校对员面对的是无原稿核对的电子校样。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做好网络化后的校对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改变校对方式和方法报纸出版实现采编网络化后,电脑间实现了内外互联,采编出版在网上进行。新技术、新模式给报纸校对工作带来了新变化。一是校对人员减少业务量加大。校对工作方式的转变,它没有了以往可以做参照物的原稿,传统校对工作由原来  相似文献   

5.
校对如何坚持“对原稿负责”崔庆喜同志在湖北《出版科学》(94·3)撰文,就校对人员怎样正确坚持对“原稿负责”的原则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对原稿负责”的原则。这是因为,原稿既经过熟悉专业的著译审校者大量细致的工作,又...  相似文献   

6.
浅谈网上传稿给校对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上传输、网上拼版等无纸化运作技术的发展,文章见报速度的加快,校对程序简化、校对时间缩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随着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出版质量、新闻准确率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校对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由于实行了电脑操作,无原稿可做比较(即使有原稿,也只能参照比较),校对工作不再是以传统意义上的“校异同”运作方式为主,而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校是非”的校对运作方式为主,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校对,而是应强化校对工作,加强校对“对编辑工作的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的功能。时代的变化对…  相似文献   

7.
一、有些磁盘稿的打印稿并非“原稿”;规范磁盘稿可减少校对工作量原稿是校对人员校对校样的依据。随着家庭电脑的日益普及,校对人员手中的作者手写稿逐步被作者随磁盘稿送来的打印稿所取代。由于目前大多数作者送来的磁盘书稿并非由作者本人录入,而是由别人代为录入的,因而其打印稿质量参差不齐。如送来的打印稿是经作者本人反复校对打印出来的,这样的打印稿可以作为原稿看待。但有时送来的打印稿未经作者本人核对,存在不少录入差错,遇到这种情况,校对人员就不能忠实于这样的“原稿”,因为这种打印稿不是原稿,而是“校样”。此时,应请编辑…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脑的普及,报纸新闻校对工作面临巨大变革,传统校对工作的定义、方式等都需要更新和完善。没有原稿作依据,意味着校对工作的重心从校“异同”转移到校“是非”上来。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我们认为,要想胜任网络时代的新闻校对工作,校对主体——校  相似文献   

9.
也谈“对原稿负责”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崔庆喜“对原稿负责”是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我国《出版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既是对校对工作职责的界定,也是每个校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闻出版工作中,电脑网络化,用微机替代记者、编辑沿用了几千年的写作工具——纸和笔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脑技术的应用,网络化的编排方式,使传统的出版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为出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的新闻校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会由原来的依照原稿的校“异同”变为没有原稿依据的校“是  相似文献   

11.
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校对人员的基本职责是“忠于原稿”即“对原稿负责”。1980年国家出版局公布的《出版工作暂行条例》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校对工作应对原稿负责,消灭一切排字上的错误,发现原稿有错漏和不妥之处,应及时提交编辑部门解决。”这既是对校对工作职责的界定,也是每个校对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的原则。 校对人员在校对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对原稿  相似文献   

12.
危机———世纪之交辞校“对”当我国出版行业迎接“电脑时代”到来的时候,一场校对工作的深刻危机也正在酝酿之中。数年前,当首份“磁盘稿”出现在我们面前,习惯于校异同的我们,一时不知如何处置才好。说“省力”吧,那真是太省力了。校样即原稿,原稿即校样,用不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以及一系列电脑校对软件的发明与应用,校对的这个“天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依原稿对小样的工序被化解到电脑打字,使校对的独立地位开始动摇。众所周知,校对这道工序是出版印刷业处于铅与火时代下的产物。那么,在目前这个特殊的转型期以及今后,校对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如何不断提高校对的质量?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校对工作?笔  相似文献   

14.
校对,是报刊出版过程的关键一环。如果把一张报纸比作一种商品,校对无异于质检工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电脑和现代化采编平台在报刊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校对工作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持原稿与大样核对向无原稿的主观判断转变。如何把好文字、图片等版面要素的最后一道关口,从而确保上乘的出版质量,无疑对时下校对人员提出了新的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日益提高,激光照排系统逐步取代了铅字排版,我国出版物的生产过程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这一切确实给出版物的作者、编辑、印制者和读者带来诸多的方便和快捷。当我国出版行业迎接“电脑时代”到来的时候,一场校对工作的深刻危机也正在一天天向我们逼近。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文录入方式的多样化,许多作者已经采取了磁盘投稿方式,原稿磁盘化后,校对何去何从,成为出版界的热点问题。编辑是否可以代替校对,是否可以重新回到编校合一的时代?现代校对是编、校分工后出版物生产环节中的一道独立程序…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实行了电脑操作,无原稿可做比较(即使有原稿,也只能参照比较),报纸校对工作不再以传统的“校异同”运作方式为主,而是以在新技术条件下实施“校是非”的校对方式为主。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可以取消校对,而是应强化校对工作,全面提高校刘人员的素质,由专一校对向校对编辑或校审方向发展。在提升和扩大校对功能基础上实行“编校合作”,形成更密切的“编校合力”,是报纸校对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观察,将电脑操作中可能或已经出现的主要差错作一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一、提高校对质量,必须转变观念、端正认识。传统校对观念认为校对工作是对原稿、读校样,照猫画虎,是一种简单劳动,没有什么学问而言,充其量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作,其实不然。校对实在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是“字对字”、“认得字就能干”的工作,而且,编辑代替不了校对。现代校对不仅仅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校异同”,还要本着对原稿、对图书、对作者、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来“校是非”。把好校对质量关是达到高质量、高目标出版的关键。通过校对,不仅可以消灭排版差错,确保全书体例、内容完整,而且还能校正原稿中的疏漏,确保图书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电脑的应用已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许多方面,并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某些传统习惯及工作方法,用软盘稿代替纸质稿交给出版社的作者日渐增多,校对人员接触到的校样集原稿、校样于一体,校对变成了校读,校对功能从“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传统的校对方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如何认识这种转变,现代校对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19.
报纸安全出版是每个报人天天紧绷的一根弦。如今报纸工作流程网络化,信息量大和时效性要求,使“三次校对后清样”的传统校对把关程序显得滞缓;阜新日报新上了现代化的出版平台后,编辑自动化的广泛运用,迫使传统的狭义校对必须提升为广义的审校,针对目前无原稿校样逐渐替代传统的“一人校样,一人看稿”的校对模式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完善审读校对机制,来减少报纸差错。  相似文献   

20.
电脑校对小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9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校对工作的两个建议》。在意见之二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七条中,列举了常见的较难界定的约246个词、词组和成语。本文将以此为素材做一个电脑校对小实验。笔者采用的电脑校对软件是“黑马文字校对CTV6.0专业版”(主校)和“工智校对通SWIC精灵版”①(辅校)。对这246对较难辨别的词进行校对的结果表示如下,有下划线的词为电脑查出的错词,有底纹的词为电脑未查出的错词。  在这246对词中,电脑共查出226处错,其中,“黑马”查出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