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士顿是群英荟萃之地,高收入的高知阶层相当庞大。但是,这些阶层也需要基本的社会服务。这些服务,大多是低收入阶层提供的。所以,保持城市的多元性,成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也表达着社会的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需要正面宣传 当前,我国正处在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跨越期,社会结构包括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等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这既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又往往是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出期。要抓往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对待这些矛盾和问题,大力促进和潴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通过对议题的选择、报道,发挥引导民意的作用。但是,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间里,传媒报道与民意诉求之间的关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传媒报道与民意诉求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效地传播信息、引导民意,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研究试图以苏丹红事件”为例, 探讨、分析这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杰 《大观周刊》2011,(32):12-12
正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两部分,把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连接起来。本文主要探讨柏拉图的正义观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杰 《大观周刊》2011,(38):20-20
正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两部分,把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连接起来。本文主要探讨柏拉图的正义观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是不可抗力,非人力所能避免,但是这些灾难在社会中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容回避.灾难发生以后,舆论成型的速度往往比事实真相的查清来得更快,可谓谣言四起.这些舆论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引导,将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有可能诱发社会危机.如何正确地引导舆论,使社会舆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本文对灾后的社会舆论现象、用新闻报道引导舆论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引导舆论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闻世界》2007,(10):35-36
纵观社会不同职业、不同领域,许多人都在为自身的健康问题备感忧虑:粉尘环境作业下的工人、卫生条件堪忧的农民和农民工、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白领和学生、电脑前疲惫的IT网民、"三高"之症缠身的富贵阶层……人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健康,但健康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亚健康"已成为很多人身体状况的形容词。现代人的健康问题为何如此突出?其根源是社会、环境、生活节奏还是其他?我们该如何找回曾经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任何传播都是有目的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任何传播都是宣传。新闻传播当然更是如此。我国公开宣称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强调新闻传播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常称新闻传播为新闻宣传。新闻宣传的目的无非是企图影响受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这种影响力究竟多大?充分发挥这种影响力需要哪些条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1988年用等误差分层抽样法在江苏城乡进行了一次受众调查,寻求问题的解答。本文即是对这次调查结果所作的初步分析。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是有限  相似文献   

9.
赵龙 《青年记者》2010,(18):66-68
我们经常说,媒体代表的是老百姓的利益。这个当然没错,问题是,老百姓这个说法有点笼统。长期以来,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被人为地模糊掉了,譬如说存在哪些不同的利益主体,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利益主张,这些都不太明确。  相似文献   

10.
在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自治中,士绅阶层是重要的力量。他们的积极加入,有力地推动了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由于清末社会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士绅阶层为了谋求新的社会利益,使得其在地方自治运动中的权力和角色都与之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虽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每天接触和体验陌生和新鲜的事物,与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打交道,这正是记者职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但记者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价值观念的采访对象那里有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事实?如何在纷纭变化的事态中,迅速而准确地判断和把握采访思路呢?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记者在采访中进行“角色换位”,以获取新鲜的新闻素材.记者如何在工作中做好“角色换位”呢?  相似文献   

12.
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后,各行各业都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到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出版业也不例外,依托其自身的专业属性,以敬业的精神和过硬的能力为社会提供着必要的知识和服务,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和遇到一些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又如何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这些都是每个出版人应该认真总结和反思的。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公民言论自由的具体化,是新闻媒介表达公民对于国家事务及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事务的监督。舆论监督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群众监督,而批评报道则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在江苏丹阳电台的《星期话题入《记者访谈》等新闻追踪栏目中提出批评意见的大多是普通群众,这些栏目反映报道的也都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在群众中有着广泛影响.在不久前丹阳电台进行的听众调查中,收听率名列前茅,人们赞扬这类报道是政府的喉舌,是正义的呼声,是百姓的依托。笔者在组织这类报道中,积累了一些感受。一、批评报道与正面引导紧紧抓住社会热点…  相似文献   

14.
吴志华  陈卓 《东南传播》2012,(2):103-105
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盛行,导致人们在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作为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影视植入广告该如何在现有的发展状况中保持自身的优势,突破先天的限制性因素继续向前发展?影视植入广告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何种变化?植入广告新兴类型与影视植入广告如何并存发展?这些都是影视植入广告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报道热点已成为一种新闻现象。对这种现象如何认识?怎样才能搞好热点报道?这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热点新闻产生的大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个阶层、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都处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在这调整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一些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6.
媒介素养的全球视野与中国语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陆晔 《今传媒》2008,(2):11-14
媒介素养在西方兴起几十年来,无论作为社会运动还是理论话题,都方兴未艾.那么,在中国社会的现实语境之下,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概念,它与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关系如何?中国的媒介素养研究应该立足于什么样的前提,又该以什么样的目标作为理论与实践推广的核心?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正是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的重要缘由.  相似文献   

17.
唐金凤 《今传媒》2011,19(3):14-17
随着信息技术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媒介在现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广泛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联结各个阶层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现代媒介庞大的产业下,就产生了媒介批评,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媒介批评究竟是什么?它是何时产生的?媒介批评的对象有哪些呢?对传媒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本刊采访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天策教授。  相似文献   

18.
刘楠 《传媒观察》2014,(8):49-50
正在新媒体日益强大的今天,如何保持和提升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是地市级党报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地市级党报是传递党和人民声音的主要渠道,一直肩负着十分重大的历史使命。但是,在传媒竞争如此激烈竞争的时代,受众日益分流的时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在舆论宣传中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如何继续保持站稳主阵地的舆论优势?如何更好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责任?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而解决上述问题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充分认清新时期如何提升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社会转型期"中间阶层"在中国发展现状的描述,分析了"中间阶层"对自身话语和品味的想象性认同,以及媒体对"中间阶层话语"的积极意义和缺失.同时也注意到,中国的中间阶层目前只是少数人群,媒体对中间阶层话语的强化,对应的是对其他阶层如农民、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话语的弱化,这都是媒体和社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之国 《新闻传播》2004,(12):14-17,22
无论是国内外,几乎所有的报纸杂志社和出版部门都在关注和探讨一个话题:可读性。尤其是报纸媒体,从编辑到记者,在确保报纸导向性、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几乎都在绞尽脑汁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新闻报道更富有可读性。那么,什么是新闻可读性,应该如何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学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