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梳理了刘氏父子的治经理念,重点分析了《别录》、《七略》编纂中发散出的古文经学思想,及蕴含的浓厚的古文经治学方略与朴素的人文主义精神,肯定了刘氏父子在古文经学兴起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七略》、《别录》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主持校书活动的重要成果,历来学者对二目多有研究,但是对于二目的编撰者和成书先后问题仍莫衷一是,本文从二目编撰过程和分类继承的角度考辨《别录》成书当在《七略》之后。  相似文献   

3.
《别录》是由刘歆于校书工作全部完成后结集或主持编辑的。刘歆按照既定的几大部类,加上他对思想学术的理解和古文经学家的立场,为《别录》和《七略》两书设置了同一的类例。《汉书·艺文志》首先著录了卷数,而《别录》、《七略》仅仅著录了篇数。刘向书录是在文献还是以简策作为载体时撰写的,不可能见到缮写于缣帛后的卷数。刘向书录和刘歆提要佚文例称篇数而不称卷数。早期文献用篇而不是用卷来陈述《别录》、《七略》著录文献的总数。《汉书·艺文志》篇、卷并存,其中的篇就是《别录》、《七略》原始著录的遗存,而卷数是班固把宫廷所藏文献实物的卷数添加上去的。  相似文献   

4.
刘向、刘歆父子编写的《别录》、《七略》代表了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程序和方法,二者从分类方法、编目体例、校勘程序等方面对我国古典文献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并开创了古典目录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清人姚振宗《七略别录佚文》虽以“佚文”为名,但并不从辑佚学的角度“以搜辑佚文为事”;而是从目录学的角度“推寻端绪”,努力复原《别录》的体制,其《七略别录佚文》也成为最接近《别录》本来面目的文本。具体而言,他将《七略》《别录》作为“二书”分别写录,揭示了两者一为校雠学、一为目录学的学科分殊;分析《别录》成书始末,显示《别录》存在两个版本,一是“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的单篇叙录,二是“时又别集众录”而成的第二个版本。以此为据,可知第一个版本只有基于校雠分工的简单分类,第二个版本则完整地承绪了《七略》的分类体系。此外,姚振宗收录《战国策》等八篇相对完整的叙录,也反映他的灼见。然而,姚振宗也存在以荀悦《汉纪》“为《辑略》之文”、因没有认识到《汉志》班固注兼取《别录》《七略》而将班注全部移录为《七略》佚文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读“书话”一直是我的读书旨趣之一。自汉代刘向父子受命校书秘府,著为《别录》、《七略》,其后班固据以纂成《汉书·艺文志》之后,三国两晋而下,唐宋明清以来,各种书目著录相率而出,书话著述应运而生,蔚为大观。由志目而为题跋,而为近之书话,著述体裁递相嬗变,盖因风气之所使,亦为古今文人援笔意气之不同;然惟书  相似文献   

7.
两汉——奠定我国图书事业基础的灿烂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统治者重视图书的收集,特别是成帝令刘向父子校理群书,成果卓著.其《别录》与《七略》的图书分类编目法被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所继承发扬,创立了我国图书目录学.这些开创性的成果,奠定了我国图书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孙显斌 《图书馆学刊》2012,35(4):123-125
详细辨析了《七略》和《别录》的得名由来与别称情况,从中可以了解到西汉时典籍的单书叙录形制和分类观念。  相似文献   

9.
李佳宇 《兰台世界》2017,(7):115-117
西汉刘向受诏主持中央藏书的整理工作,为各书写定叙录,而这些叙录被另编一书成为《别录》,时间应该在郑玄之前的东汉时期,原因有三:一者,距刘向时代最近的《汉书》并未提到《别录》一书;二者,阮孝绪《七录序》关于《别录》的叙述存在疑点;三者,《别录》一书在郑玄时才见录于文献典籍。  相似文献   

10.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于史官的职责和自身的学术理想而对先秦图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受其学术理想的限制,校书并没有为后世留下目录学专著。而作为校书的成果,《史记》则展现了司马氏父子的处理文献的方法、图书分类的标准和学术溯源精神,而这些又被刘向、让歆父子继承,奠定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汉成帝命刘向、刘歆等人校书,历20年而有《别录》、《七略》问世,奠定了我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基础。若从汉代算起,目录学发展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研究目录学的著作历代  相似文献   

12.
西汉后期成、哀年间,刘向父子主持、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校书活动,前后长达二十馀年,成为中国学术史、文化史上不朽的盛事。这次校书活动的意义,首先在于将先秦、西汉间杂乱糅莒的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使每一种书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传本;其次,基于对典籍的号察,梳理了先秦、西汉间学术发展的源流和线索,并通过综合性的书目《别录》、《七略》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目录学的产生虽以西汉末年刘氏父子《别录》《七略》为标志,但至宋代以前仍未有目录学的理论专著。南宋绍兴间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目录学理论专著《校雠略》,亦非偶然现象,在此之前隋唐五代就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目录学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图论述这一时期目录学理论的系统化,以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目录学这门传统学科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规律。一、关于目录学意义的初步阐述隋唐以前的书目著作中,往往在其序言或提要中涉及目录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但是关于目录学的意义和作用,却未能论及。隋唐时期的有关文献开始深入地论述这一问题,并且成为这一时期目录学  相似文献   

14.
三部官修目录类列小说家文献的特点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史志目录,它的体例基本承袭刘向的《别录》和刘歆的《七略》,是以以上二书为蓝本的。而《别录》、《七略》又是我国最早的图书总目,是自先秦至汉代所有图书文化遗产的综合性记录,但已遗失。所以,能反映汉以前图书文化遗产面貌的只有《汉书艺文志》,它在我国目录学史上的地位是昭然若揭的。  相似文献   

15.
前言我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浩瀚的文化典籍。从西汉起,就出现了刘向、刘欲父子所著的《别录》、《七略》,成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发展到目录学的巅  相似文献   

16.
严正 《图书馆界》2005,(3):22-24
小学类文献在我国古典目录学的著录中大多附列于经部,自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七略》以来大凡官修、史志目录中小学一类,莫不附入经部,私家著薄录之书,也多依此例。《汉书.艺文志》所收小学类文献凡十家,十二种,四十五篇,大多数已经亡佚。通过考辩笔者认为《汉书.艺文志》所收小学类文献全部是字书,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史籀》至扬雄作《训》一篇七种皆为古今字体之书,包括周之《史籀篇》(大篆),秦之小篆,汉之隶书、草书以及应用诸体。《别字》以下五篇为解释古今字之异同,说其读、言其义稍微带有训诂、训释意味的字书。  相似文献   

17.
汪浩  赵子夫 《图书馆学刊》2013,(11):112-114
《七略》《七志》《七录》作为我国目录学的鼻祖,不仅对当时的文献学发展影响颇深,也对后世目录学发展影响深远.从《七略》《七志》《七录》出现的历史背景着手,分析了3部书各自的特点及对目录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向、刘歆父子长期的图书工作实践,造就了他们在校勘学和目录学方面的成就.他们在图书工作上的实践创新,至今值得图书工作者学习与借鉴.为此,作者愿与同仁一起探讨刘氏父子在图书校勘和编目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以下称《汉志》)著录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这是对医学典籍的最早著录。《汉志》所著录的书籍,是在西汉刘向《别录》、刘效《七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所以,其所著录的医经、经方之书,俱是西汉以前存世的医籍。要了解这些医书整理和著录的情况,应先了解刘向等校书的方法。一、《汉志》对医经与经方的整理著录方法据《汉书·艺文志序》说:“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威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其中专门提到待…  相似文献   

20.
自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起,古医书目录逐渐增多,使得古典目录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合古医书目录学源流,针对综合性书目和专科书目逐一分析了古医书目录学的特色,指出了古医书目对古典目录学具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为利用古医书目录检索文献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