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一九二0年十二月七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共产党》月刊,是党内最早的刊物,由李达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宣言中,号召中国人民“举起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跟着俄国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它着重宣传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有关共产党的知识,介绍了十月革命的经验以及共产国际和俄国共产党的情况,阐明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史话·史料     
党内最早的刊物1920年12月7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共产党》月刊,是党内最早的刊物,由李达主编。在第一号《短言》(即宣言,由陈独秀撰写)中,号召中国人民“举起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跟着俄国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它着重宣传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有关共产党的知识,介绍了十月革命的经验以及共产国际和俄国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20,(12):71-82
本文以1917-1927年的中国报刊史料为依据,考察列宁论著和宣传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这个过程分别以1920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1924年1月列宁逝世为节点,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1917年5月中国报纸首次报道苏俄革命和提及列宁,到1920年3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为第一阶段;从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到列宁逝世之前(1920年4月-1923年12月)为第二阶段;从列宁1924年1月逝世到1927年底为第三阶段。列宁论著和宣传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从翻译到解释,再到探索性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五、书籍出版《解放》周刊社从创刊之日起,就着手出版书籍。1937年首先出版的是《列宁丛书》,其中包括:列宁著的《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国家与革命》,斯大林著的《论反对派》、《列宁主义概论》、《列宁主义问题》,还有《共产国际纲领》等。这些书,大都是翻印国内已有的译本或莫斯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趣味     
瞿秋白在1920年10月受聘于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担任驻莫斯科特派记者。1921年7月,在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他第一次见到了列宁,“在走廊上相遇略谈几句”。同年11月7日,苏联十月革命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又一次见到列宁。瞿秋白第三次见到列宁,是在1922年4月,他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上,他不仅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还同列  相似文献   

6.
牛亚楠  李桂华 《档案天地》2020,(5):10-12,38
1921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农村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河北安平县台城村成立,掀开中国农村革命新的一页,开启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的历史篇章。弓仲韬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台城的传播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为实现救亡图存而不懈探索的中国先进分子的关注,同时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托派最早起源于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的莫斯科中国留学生中间。他们由于在当时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的争论中,拥护托洛茨基批评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在中国推行孟什维克机会主义路线而遭致中国革命失败的立场,进而与苏联托派取得联系(有的还加入了苏联托派).并在1927年纪念十月革命节十周年的活动中,参加了瓦斯大林游行,结果被遣送回国。1928年12月,他们在上海开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托派小组织,取名“中国布尔对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创办机关报《我们的话》(仿效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前办的地下刊物名称)。后来。另一些回国的托派…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从在党的二大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后,作为它的一个支部,不仅思想上受到共产国际很大影响,组织上也受到它的一定约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也做过不少错误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各种政治上、组织上的重大问题时,常常不能不考虑到共产国际的态度这个因素。赞赏《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共产国际最早对毛泽东予以关注是在1927年。这年3月,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开始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上刊登。5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机关刊物《共产国际》俄文版上转载了这篇文章。6月,英文版的《共产国际》也…  相似文献   

9.
列宁热爱新闻工作,把自己列入新闻工作者的行列。1917年4月2日通过芬兰边境时,他在职业栏中填了“新闻工作者”,1918年10月要求参加新闻工作者工会。列宁始终把新闻工作同革命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以笔为武器,用来摧毁旧世界,建设新社会。十月革命前,列宁先后参加了《火星》、《曙光》、《前进》、《浪潮》、《回声》、  相似文献   

10.
谈到中共诞生的历史时,毛泽东曾经有一句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共在1922年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支部"。中共同列宁领导的苏维埃共和国正式确立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列宁关于“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和与此对应的列宁提出并实践的“行动一致,讨论和批评自由”的党内思想交流原则。这两个概念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具有普遍意义。列宁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也是普通人。囿于他自己同时处于具体党内的派别之中,在贯彻他自己提出的以上原则时,会受到派别利益、环境氛围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双重标准,但他努力在党的法权规范内考虑问题的意识也清晰可见。对此可以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俄国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列宁多次在党代会确认的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机关报编辑部以外,另立布尔什维克的中央委员会和本派的中央党报编辑部,这里有党初创时期党内各派均缺少党规意识的历史原因,不可效仿。  相似文献   

12.
9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文书档案工作的建立,揭开了中国档案事业发展进程中崭新的篇章.作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档案法规的重要基础和渊源,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档案法规被打上了深刻的历史烙印.本文从宏阔的视角出发,笼盖了中共档案法规时代特点的要端及表征,并在其中简要探寻了档案法规演进与革命斗争形势变换之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3.
《Journalism Practice》2013,7(1):81-95
Despite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aper in Marxist–Leninist strateg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CPGB) had little confidence in either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including those who were Communists, or journalism practices, even though journalism, like culture, was recognized as “a weapon in the (class) struggle”. While George Allen Hutt (1901–73) was a leading professional party journalist, his career hit a “glass ceiling”, even as he met the three criteria of Communist journalism theory and earned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as a newspaper designer. In spite of opposition to his role on the executive of the 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 (NUJ) because of his party membership, he became the longest-serving editor of the NUJ's periodical, The Journalist. As both a loyal, lifetime Communist and the consummate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Hutt's career provides a salient example of the ambiguous position of the middle-class journalist in the proletarian-dominated Communist Party. It was the emphasis on his “technical” ability that appears to have disqualified his candidacy for the Daily Worker's top editorial positions and to have justified support for his editorship of The Journalist.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共正式成立为时间节点考察了共产国际对建党前后中共报刊出版的影响。认为,虽然共产国际是为革命而来,但在其帮助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对于中共报刊出版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中共正式成立之前,共产国际对中共报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代表的个人活动实现的,中共正式成立之后,则主要通过组织层面进行。鉴于当时苏维埃俄国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以及共产国际与中共的上下级关系,共产国际与建党前后中共报刊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苏俄单方向地影响了中共的报刊出版,涉及内容、资金、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202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守正创新,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领域展现出新的研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渐成热点;晚清新闻传播史研究开拓新思路;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延续周期性反思特点;新闻传播思想史重视观念、语词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著作成果显著;新闻传播史研究范围持续扩展。  相似文献   

16.
杨守忠 《兰台世界》2020,(4):126-128
1926年4月27日,因无法忍受日本资本家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大连福岛纺织株式会社1000余名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罢工过程中,日本资本家采取了种种惨无人道的压迫手段逼迫工人复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们团结一致,坚定信念,最终取得罢工斗争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次罢工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红色中华》等报刊为研究对象总结出中共新闻媒体批评性报道的基本经验。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批评思想和实践,形成于瑞金时期。理论源头来自于列宁的新闻思想。  相似文献   

18.
内参工作及其机制是我党的一个伟大的创造,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既是整个新闻传播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国领导层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利器、重要平台和重要渠道。它在我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外交生活中,每日每刻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甚至巨大作用,因而它是我国60余年来所有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three definitions of “news” in the history of journalism studies in China. Xu Baohuang’s definition emphasizes the “facts,” with an aim to establish an objective and neutral press model. Lu Dingyi defines news through “reporting,” which has since then transformed into the principle of “reporting with the facts.” Fan Changjiang prioritizes the “masses” in his definition, attempting to explore new ways for the operation of party-owned newspapers in the new era.  相似文献   

20.
孙如陵,民国时期知名新闻学人。在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系就读期间,担任《新闻学季刊》编辑。毕业后历任《中央日报》记者、《中央日报》专门性副刊《报学》双周刊编辑、《报学杂志》编辑。孙如陵的新闻为学之路,是民国时期的一种典型,求学伊始即开始新闻实践与新闻学术研究。这种“半工半读”经历不仅给他带来新闻实践的切身体验,还有新闻学理的深刻体悟。本文就民国时期孙如陵的新闻学观、新闻观、新闻教育观、报业发展观进行分析,揭示其独到的理论洞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