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不久前,某市法院联合召开宣判大会,依法判处了一批严重经济犯罪分子。第二天,该市报纸发消息时,在标题中有以下字样:“两名大受贿犯、贪污犯竟是女性。”我以为:“竟是女性”云云,这种提法是不妥的。“竟是”者,意料之外也。我说,这有什么奇怪的呢?犯罪,自古以来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某京城报纸刊出了一篇名为《这次打闷棍的竟是北京人》的新闻,让我这个来北京讨生活的外地人感到诧异,难道北京人中就没有害群之马了吗?难道在北京为非作歹的都是外地人吗?请问贵报:起这个标题、说这句话意欲何为?这个标题中的“竞”是什么意思?无奈的是这篇新闻只是描述了罪犯落网的经过,另外还有几处对犯罪情节的猜测。而对以上  相似文献   

3.
看了这个题目,或许会有读者说-现在正培养新闻发言人,怎么你又弄出个新闻真言人来?难道还有新闻假言人么? 我说,怎么没有?“大跃进”中,“亩产十万斤”的报道上了大报,不就是新闻假言人的杰作么?“文革”中,“形势一片大好”的广播震天响,不就是新闻谎言人的“贾雨村言”么?远的不再说了,就  相似文献   

4.
出发前当我们感觉到主力红军有转移地区作战可能时候(注一),我就想到我是被派随军移动好呢还是被留在根据地里工作好呢的问题。有一天何叔衡同志和我闲谈,那时我们同在一个机关工作。他问:“假使红军主力移动,你愿意留在这里,或是愿意从军去呢?”我的答复是:“如有可能,我愿意从军去。”“红军跑起路来飞快,你跑得么?”“一天跑六十里毫无问题,八十里也勉强,跑一百里怕有点困难;这是我进根据地来时所经验过了的。”“我跑路要比你强一点,我准备了两双很结实的草鞋,(注二)你有点什么准备没有呢?”“你跑路当然比我强,我只准备了一双新草鞋,脚…  相似文献   

5.
莫对女性犯罪“特别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有些媒体对大案、要案、奇案的报道比例越来越大,这与人们法制意识增强,渴望了解更多案例的心理有关,本无可厚非。但不少媒体在对案件的报道中喜欢对女性犯罪“特别报道”,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有些媒体每期报道多起案件,但在导读中却总拿女性做幌子。什么“独家报道:女毒枭的最后自白”、“特稿:杀夫女子的无奈抉择”、“大特写:妙龄女子怎么成了强奸犯”、“新闻透视:女贪官如何走上不归路”。其实在该类报道中,有关女性的案例只占很小的比例,但却总是“有幸”登上封面和头版。即使在内文中,有关女性犯罪的报道也享受着“特别待遇”…  相似文献   

6.
“上岗三年”对我实在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当上记者之前,工作之余经常写一些小东西,但当“码字儿”真正成了职业,却发现和想象的截然不同:三年来有三个除夕在台里过,彻夜工作也是常事儿,又哪有闲暇再去风花雪月?故而信马由缰、直抒胸臆的东西几年来竟是再没碰过。这一次的题目,不但强迫我整理三年来的得失,更让我可以再次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反正编辑大人说了,要给刚上路者提供一些借鉴,那我这字里行间可全是实战经验,至于是否跑题、是否有用,全凭您一双慧眼。2002年4月,在300多人参加的大连电视台公开招聘中,我与另两位兄弟一起进入《大连…  相似文献   

7.
当前正处于“非典“时期,——好动的我则外出活动少了些,故早晨时而也打开电视机,看看有关“非典”情况介绍。当将频道调到中央电视台5频道时,突然听到了唱国际歌的声音。庄重的音乐吸引了我,聚精会神地看下去,竟是在教跳现代舞。当时全家都很惊奇,女儿则问我:“爸爸,为什么把国际歌当舞曲?”我没有同答,老伴相继也开了腔:“这也太不严肃了。”听完了她们的疑惑和质问,我也开始考虑这个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谓服务?服务——字典里的解释是“为一定的对象工作”。这样一个充满发散性的定义,仿佛启示人们,服务理念的提出,将是一个构建性的、不断深入和丰富的思想发展历程。什么是图书馆服务?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理解程度的不同,必将决定服务水平和质量。图书馆工作者的职责是“服务育人”。这很朴素,但足以说明服务的不同寻常——艰辛与神圣。服务究竟为了什么?这看起来很好回答,其实不然。这样的问题是“元问题”,是服务的“根”,也是服务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作为图书馆工作者,我想,这是不能不思考的问题。它是一切服务行为的“追求”——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对于图书馆的服务,如果不作这样的思考,我想,图书馆工作者仅仅是完成了“借借还还”的“职业任务”,充其量只是实现了有限的工作量,或者说是“撞了钟”。这样的“者”,是“经者”,可能还不能完全担当起服务育人的“人者”重任。服务是什么?我思考着,但回答不了。服务为了什么?我想得不深刻,但有一点坚信不移,那就是:服务是为了人!图书馆的服务即为了读者“成人”,只有“成人”了,才谈得上“成才”。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多元化取向给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选择,同时也给图书馆和它的...  相似文献   

9.
“校对是一门大学问”,大在哪里?有何为证?这是个需要多方论证的问题。 一、名人如是说,我辈意如何 我国自元代以来,有不少学者提出“通儒校勘”的问题,认为只有“通儒”才堪当“校勘”大任。近代学者陈垣先生提出,“校是非”的理校法,“须通识者为之”。他认为,能够完全胜任校对任务的人,必须是通才,有大学问。 梁厚甫(美籍华人学者):“我向来佩服校对出身的报人。我每进报馆,先和校对点头,然后及于编辑,因为他们是‘文章司命’也。”把校对工作者看成是掌管文章寿天生死的文运星官。确认校对职责大。 郭沫若:“《青铜器时代》和《十批判书》都由我自己校了几遍,但终究不免仍有错字,深感校对之  相似文献   

10.
伴着本世纪最后一年的新年钟声,一种全新的货币——欧元来到这个联系日益密切的“地球村”。越来越会精打细算的中国老百姓很自然地会想到大摞问题:换欧元保值么?用美元换欧元划得来么?送孩子出国留学带欧元成不?等等。诸如此类的务实性的探询也很自然地促成了岁末年初书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教书。一到假日,无所去处,偶与一位中学生家长闲谈,使我走上了业余新闻写作之路。那是1996年暑假,县城办起了各种校外特长班,文化补习班,他们打着提高学生素质的旗号,收取高额费用,名为自愿,实为逼迫。“要是有记者来报道,他们还敢收么?”那位家长说的这句话,使我深思:记者真有那么大的作用?我不访试试。  相似文献   

12.
说“气候”     
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篇歌颂一位劳动模范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短报告文学,面呈给某报编辑。那位编辑看了良久,惋惜地对我说:“哎呀,这篇稿子写得倒是挺不错的,事迹本身更是令人感动。只可惜现在不是‘气候’哟……”。看到他那诚恳的惋惜之情,我还能怪他么?是“气候”不对嘛!一年之后,我把那篇旧稿从故纸堆里拣了起来,在文字上稍作改动,加了一个“新闻由头”,又送给了那位编辑。这次,他当即拍了板,说:“好,正是‘气候’,马上发!”果然,我那篇“大作”很快在报上刊登了。我这篇稿子“死而复生”的遭遇,两次都碰上了一个“气候”问题。那到底什么叫“气候”?我说不太清楚。一  相似文献   

13.
一得录     
编辑和记者谁大? 高凯 干新闻工作以来,不止一次有圈外人好奇地问我:“你们编辑和记者谁大?” 不想,这一问竟然问到了编辑和记者的痛处。起码我心里不自在。这个无须争执的问题,对发此问的圈外人讲清楚比较容易,但对圈内人往明白说却特别的困难。对圈外人你只管照实说:“编辑和记者分工不同,都是干新闻工作,是工种,非官衔也。记者采,编辑编,论大小没有,论先后倒是存在,即先采后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有记者之“米”,才有编辑之“炊”。但编辑又是记者的“做嫁”者,  相似文献   

14.
演得漂亮     
小时候常常心怀嫉妒地听大人说起邻居家的小姑娘:“生得真漂亮,长大以后可以拍电影、当明星!”面对广大舆论的“以貌取人”,我总是反驳道:“长得漂亮就能拍电影么?也要符合剧情需要呀。拍了电影就能当明星么?也要靠媒体炒作呀。”  相似文献   

15.
在新刑事诉讼法及相关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施行后,司法机关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坚决执行“能不捕坚决不捕,能不诉坚决不诉”原则,对目前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大多判处缓刑,社会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从轻判处也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支持。本文作者在归纳、梳理、总结本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基础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特点进行了总结,在当前对未成年人犯罪大力保护的情势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极力保护提出怀疑态度,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民晚报有个版面叫《女性世界》,我有幸当上了这个版面的编辑。女同志编“女性世界”,我想有她的长处。却也有她的短处。长处是女同志最了解女同志,短处则是身在其中,有时候会云遮雾障,难识其中真面目。怎样编好《女性世界》,这是我常常放在心上的一件事。到读者中找感觉怎样让读者走进并且关注《女性世界》这个版面?有一次,我去一家针织厂开女工座谈会,问她们希望在版面上看到怎样的文章。她们的工会主席小郝就说:“我就  相似文献   

17.
论文与文法     
写论文须讲究文法,这似乎不成问题。有位相识拿来一篇科技论文,叫我在文字上帮他润色,在语法运用上把把关。我说:“您是大学生,我这个大专还是自学考试的,这不是让我班门弄斧么?”他说:“我们搞理的不象你们搞文的,不太讲究文辞。”推却不掉,我看了,其中语法毛病或表达不清的地方,多得出乎意料。这倒引起我想发一番感慨了。  相似文献   

18.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事,号曰《吕氏春秋》。布成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七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子千金。”这就是成语“一字千金”的来历。这个“一字千金”到底是什么用意?吕不韦以千金之悬,真的就是为了要别人给他编的那部《吕氏春秋》作一字之“增损”么?  相似文献   

19.
漫语档案馆     
一、题目引出来的话 先立题,再做文章,这是常例。题目立了之后,觉得不象是写学术论文。改成“论”:“论档案馆”或“档案馆论”,好大的题目,写得出来吗?只得“漫”。“漫”者,据《新华字典》解释:“没有限制,没有约束:漫谈、漫不经心、漫无边际。”而《词源》则有“漫语”条云:“不切实、不着边际的话。”妙极了:漫不经心地写点不着边际的话,于我这不学无术者写“学术论文”最为适宜。不妨“漫语”一下。  相似文献   

20.
人文的底色     
在我出生前两年的1958年,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学者已经投湖自戕。如果不是因为与政治的牵连,这颗学术流星本应成为一颗恒星。这个文学研究天才生生儿是让各种历史的“合流”淹没了,可惜可叹可悲。而在她死后四十多年的今天“发现”这个女人竟是我的同乡前辈,不禁生出异样的感觉:仿佛觉得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