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独有偶五十三年前,在复旦大学新闻系诞生的同时,大洋彼岸的东京大学(当时称帝国大学)在文学系内设立了新闻研究室,时值1929年.二十年后,复旦新闻系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东大新闻研究室也在同年获得新生,扩建为新闻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研).1978年,新研的内川芳美教授访问了复旦新闻系,搭起双方了解、往来的桥梁. 在日本的新闻学界,东大新研具有怎样的地位?需知,日本设置新闻研究所的大学共只有两个,一为私立  相似文献   

2.
值复旦大学新闻系建系80年之际,我们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方教授从事新闻史研究和教学工作近60年,他不仅以学者,也以过来人的身份,亲谈中国新闻教育的历史往事和复旦新闻教育的光辉岁月.在他的口中,往事栩栩如生,震动心灵.  相似文献   

3.
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1984年春开办具有大专学历的新闻干部培训班,1987年成立了新闻系.我从一开始就参加了筹建和教学工作。今年是复旦新闻系建系60周年,作为一名系友,不揣冒昧,想就自己在办学实践中的感受,谈谈新闻教育问题,作为对母系的祝贺!新闻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实践性。作为一  相似文献   

4.
宛月琴  曾灿 《今传媒》2009,(10):8-10
郑保卫教授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中国新闻学院任教.研究领域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法制、新闻伦理、新闻教育、传媒改革等.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29年,今年是它的60周年纪念。为推动新闻教育改革,复旦新闻学院拟于“系庆”之际,组织一次新闻教育改革的研讨会。本刊将陆续发表有关新闻教育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抗战爆发后,重庆在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中心的同时,也有自然而然成为了中国新闻传播中心和新闻教育中心。当时全国5个正规高校的新闻系,即有3个迁往重庆,加上后来在战争期间创办和复办的新闻院系,共有5个分布在重庆;即使当时西迁到成都的燕京大学新闻系和西迁到曲江的广州国民大学新闻系,从严格意义上讲,也与以重庆为中心的战时新闻教育的版图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复旦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29年,今年是它的60周年纪念。为推动新闻教育改革,复旦新闻学院拟于“系庆”之际,组织一次新闻教育改革的研讨会。本刊将陆续发表有关新闻教育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新闻系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前最早创办的新闻教育单位.这一观点似乎得到了大多数新闻史学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9.
人物介绍     
陈桂兰(1944年生)江苏如东人。1968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在军垦农场劳动锻炼一年,后历任合肥晚报记者、编辑,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总编,合肥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党委书记,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复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等职,兼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等职。曾采编新闻稿件数百万字,获全国优秀广播新闻二等奖、电视好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的新闻教育事业,早在建国之前的战争期间就开始了,曾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新闻干部。在新中国成立的礼炮声中,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新闻学校——北京新闻学校,改变了建国以前我党新闻教育多采取短期训练班的形式,开始了系统的新闻教育。1953年,调整后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设置新闻专业;1954年,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开办新闻班;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增设新闻系。新中国的新闻教育事业迈出了稳健的步伐。 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合并,师生达800余人,成为当时该校最大的系。1959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广播电视高等院校——北京广播学院,结束了新闻教育专业单一的状况。在这期间,杭州大学、江西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西安政法大学等许多大学先后创办了新闻系和新闻专业。中国记协和各省、市记协也先后创办了新闻  相似文献   

11.
1992年7月到12月间,我们复旦大学新闻学院90级学生组成的“中国新闻改革行”采访组在北京、上海两地采访了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十几家新闻单位的领导同志。围绕新闻改革这个大主题,他们对新闻教育的改革也发表了不少精辟的意见。他们认为,新闻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树立两个观念,即市场需要的观念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以往新闻系毕业生不管适应不适应需要均由国家包分配,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中国教育报俞家庆总编辑认为,今后新闻单位很可能要走全员招聘的道路,新闻系的毕业生不再是报社的唯一选择,为了适应新闻改革的新要求,新  相似文献   

12.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首席教授李良荣,应邀参加了暨南大学新闻系55周年系庆暨新闻学院揭牌仪式大会,并做了《中国媒体大整合》的专题演讲.李良荣教授理性地分析了中国媒介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对当前中国的新闻改革、媒体整合应该采取的举措,提出了很有价值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198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隆重庆祝了它的前身——复旦新闻系创建60周年。那时,我们曾就复旦新闻系的历史与现状作了介绍。至今又过去5年了。这5年,复旦新闻学院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刷下,面貌也渐渐有了变化,各方面工作有所革新,有所前进。这里,再作一个轮廓性的报道。 一、培养跨世纪新闻人才 在这5年的头3年,即1989年——1991年,学院压缩了招生名额,本科从每年招70名左右减至20来名,研究生仅招2名,各项工作处于维持状态。1992年上半年,全院师生员工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深受鼓舞和启迪,看到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地认识到近期奋斗目标是培养跨世纪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主要的新闻教育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设有新闻理论,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史、世界新闻、新闻业务、国际报道、英语新闻写作七个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这三所大学新闻系设有新闻学等有关专业。北京广播学  相似文献   

15.
杭州大学在今年五月正式恢复新闻系,聘请上海记协副主席陆灏为名誉系主任,聘请全国新闻教育学会顾问何微、全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洪一龙以及浙江新闻界知名人士郑梦雄等为兼职教授。该系现有专职副教授五人,讲师和助教十多人,全部从事新闻专业课程的教学,语言文学基础课以及政治、外语等公共课则由校内其他系协同开设。杭州大学早在1958年就曾设立新闻系,为当时全  相似文献   

16.
江苏佳  赵云泽 《新闻界》2013,(15):79-80
<正>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改版。其改版社论《致读者》为当时任党中央副秘书长的胡乔木所写,成为中共党报史上的重要文献。当时它明确了《人民日报》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当时全国的新闻工作改革确定了思路和内容。1956年,新中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但是新闻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教条主义和党八股严重;二是对苏联的经验与做法照抄照  相似文献   

17.
1961年9月,一位中等身材、略带青年稚气、穿着一件衬衣的高中毕业生拎着简单的床帐被褥、肥皂牙刷脸盆及一网袋书籍,走进了复旦大学学生宿舍7号楼115室;49年后的2010年9月,一部三卷本《丁法章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见证并记录了这位当年复旦新闻系的“新同学”、如今的高级编辑和教授丁法章先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新闻教育工作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8.
曾任上海和香港《文汇报》总主笔、社长暨总编辑的徐铸成先生,从1927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到1957年反右斗争后搁笔的30年中,历经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和建立新中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沧桑巨变,有着丰富的中国特色的办报实践经验。我有幸在徐铸成先生复出的几年中,旁听他对复旦新闻系研究生的个别辅导课。并于当年将听课笔记和学习心得整理成的一篇篇短文在发表前由徐铸成先生亲阅校样。今将其中新闻业务部分重新汇集、整理为五个专题,以飨《新闻大学》读者。  相似文献   

19.
林帆 《新闻记者》2006,(11):71-72
曾几何时,复旦大学新闻系好不容易增设了一个“编辑(书刊)专业”,但因不足为外人道的隐情,只“昙花”一现便夭折了,不免使人感到痛惜。 上世纪20年代伊始,上海圣约翰大学首创新闻系,在中国创办了第一个新闻学科。嗣后不少知名大学都闻风而动,先后设立新闻系或报学系。奇怪的是,在我的印象里,这些新闻学科从来就是重“采写”而轻“编辑”,这与报社总编辑撑大旗、编辑部掌握版面的实际太不相称,也许编辑是默默无闻“为人作嫁衣”,记者却抛头露面署名见报的世俗原因吧。但是,中央主管这方面的领导却不是这样想的,像胡乔木同志一直主张新闻院系要重视培养编辑人才,因此借1952年院系调整之机,便把燕京大学新闻系易名为“编辑专业”并进北大(后不知何故于若干年后又恢复为“新闻专业”)。只是习惯势力使然.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北大编辑专业课程安排基本上纹丝不动.编辑课仍然是作为仅有的一门业务课(到报社实习还是主要由记者指导),甚至原来的系主任蒋荫恩调去当总务长,由他亲自开设的编辑课就乏人传承.只好到有关单位去求援。记得当时请到中宣部报刊处的一位负责同志来当兼职授课.但毕竟是非专业老师,讲授内容缺乏系统性,而且大多是介绍报业情况。至于复旦新闻系,也是同穿一条连裆裤,从其教学组织可见一斑。我是从燕京新闻系——北大编辑专业毕业分配到复旦新闻系的,感同身受这老一套。当时系里共设三大教研室,一是“新闻理论”;二是“新闻采访与写作”;再有就是“新闻史”。“编辑”势单力薄,只作为“教学小组”挂靠于“采写”教研室。和北大的“编辑”号称专业相比,自是相形见绌。不过后来还成立教研室了.那是与“评论小组”合并成的“拉郎配”,才有了自己的归宿,不再寄人篱下了。接下来是中国知识分子备受煎熬的荒唐岁月,自己的命运还无法掌握,谁顾得上学问学科?以致如今全国设立诸多新闻院系,而“编辑”课依然处于弱势,不成气候!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迅速培养党和人民新闻事业方面的人才,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新闻教育采取了有计划地整顿发展的方针。一面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整顿,一面创办新型的新闻教育机构。对于旧新闻教育机构的整顿,是对整个旧教育事业进行整顿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各大城市的解放,党和政府接管了原国民党政府的公立学校,逐步接办私立学校,接收受外国津贴的学校,改变和加强对这些学校的领导。在这一过程中,对一些学校的新闻系科同时进行整顿和改造。如对国民党直属的南京的国民党中央政治大学新闻系,就连同该校一起接管封闭。对于一般的新闻教育机构,则及时进行改造和调整。当时这类新闻教育机构主要有北京的燕京大学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