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用户群体影响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协同过滤是推荐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推荐技术,对推荐结果可解释强.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是一种重要的系统推荐方法,用户评分数据的极端稀疏性制约着系统的推荐质量.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群体影响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定义了用户群体的概念并根据群体影响提出两条相应准则;然后,计算用户相似性时,不仅考虑了用户个体之间的相似性,而且考虑了用户所处群体之间的相似性.该算法不仅可以更加精确地刻画用户之间相似度,而且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推荐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推荐质量,而且满足所提出的两条准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为解决高校图书推荐过程中面临的“数据稀疏”和“冷启动”问题,研究表明:优化读者评价矩阵和相似度模型是提高图书推荐质量的关键。[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协同过滤改进方法,以图书分类为项目生成用户评价矩阵,并考虑借阅方式、借阅时间和图书相似度对用户兴趣度的影响,优化矩阵中的样本数据;同时,在计算读者相似度时融入读者特征和图书特征。[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解决“数据稀疏”和“冷启动”问题,显著降低计算量。与基本协同过滤和聚类改进的协同过滤方法相比,无论是在推荐准确率还是在用户满意率上都有较大的提高,综合推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不足,依据现实生活经验,认为在协同过滤推荐过程中考虑用户的专家信任因素十分必要。详细阐述专家信任的概念以及利用用户评分数据计算专家信任度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专家优先信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公开数据集GroupLens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预测用户评分的精度和成功率都明显优于传统的最近邻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准确高效地提供给用户需要的信息,是信息推荐研究的核心。提出一种推荐机制--基于信用矩阵的推荐机制,借鉴协同推荐的实现思想,引入一个信用矩阵,在向目标用户推荐时,不是基于最近邻产生推荐,而是基于用户之间的信用产生对目标用户的推荐。在MovieLens上的实验证明,这种算法在预测精度上较传统的推荐算法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数字图书馆推荐系统,提出一种能够同时考虑用户和项之间的相似性的协同过滤(CF)方法,即应用多目标优化计算双聚类技术对行和列同时进行聚类,完成对用户和项相似性同时分组。为评估算法的效率,应用MovieLens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用户提供有用的推荐意见,其性能优于其他CF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协同过滤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个性化服务系统.最近邻算法则是最早提出和最主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但用户评分数据稀疏性严重影响推荐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ough集理论的最近邻协同过滤算法,以用户评分项并集作为用户相似性计算基础,并将非目标用户区分为无推荐能力和有推荐能力两种类型;对于无推荐能力用户不再计算用户相似性以改善推荐实时性,对于有推荐能力用户则提出一种基于Rough集理论的评分预测方法来填补用户评分项并集中的缺失值,从而降低数据稀疏性.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有效提高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传统协同过滤方法,提出一个新的基于情景的多维协同过滤推荐模型。在该模型中,介绍情景的概念;阐述建立基于情景的多维用户模型的方法,并对基于情景的多维协同过滤推荐模型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介绍。提出一种计算情景相似度的新算法。基于该新算法,可以得到当前用户的“最近邻”在当前用户所在情景下对项目的评分。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传统数字图书馆无法为用户提供准确个性的图书推荐服务的问题,提出构建基于协同过滤的图书智能推荐系统。首先对图书进行聚类,构建无缺失的图书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根据读者对相似图书的评分预测读者的兴趣爱好,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推荐。该方法在评分数据极端稀疏的情况下也可以为读者作出准确的图书推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推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个性化图书推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化图书推荐系统通过对用户借阅行为的统计分析,获取用户的兴趣特征,实现由原来的人找书到书找人一对一的个性化图书推荐。现有的图书推荐系统各有侧重,图书推荐算法及评价标准各具优、缺点。未来,图书推荐的研究热点及难点将集中在借阅记录的稀疏性、新图书问题、高校新生问题、用户统计学信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计算图书相似性、副本数及借阅规章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图书推荐系统通过对用户借阅行为的统计分析,获取用户的兴趣特征,实现由原来的人找书到书找人一对一的个性化图书推荐。现有的图书推荐系统各有侧重,图书推荐算法及评价标准各具优、缺点。未来,图书推荐的研究热点及难点将集中在借阅记录的稀疏性、新图书问题、高校新生问题、用户统计学信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计算图书相似性、副本数及借阅规章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医学信息资源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主题词概念分层协同过滤算法,从而构建了一个医学信息资源推荐模型系统MedPRS。通过初步测试,证明其显著提高了推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利用读者借阅行为特征来判断图书可推荐质量的思路,并结合读者图书借阅关系所形成的二分网络结构,设计了一种测度图书可推荐质量的迭代算法,从而为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推荐客体.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图书类别目录层次、标题语义信息的提取处理方法、基于加权XML模型的用户个性化模式表达方法及其权值扩散策略,提出了三种图书馆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的形式,分别是特定主题的图书推荐服务、现有所借图书的修正型推荐服务和新书推荐服务.最后,文章对相关测试实验及其效果做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通过探讨多角色馆员协同工作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图书荐购系统的构建与完善,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建设图书荐购系统、提升读者荐书的积极性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图书荐购系统建设实践为例,从传统与新型荐书系统对比、协同工作模式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出发,全面解读协同工作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新型图书荐购系统建设实践,并对该图书荐购系统建设的实践进行思考。[结果/结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多角色馆员协作模式,构建智能化、特色化的图书荐购系统,提高用户荐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科资源与用户需求的契合。开发一个功能丰富、荐书反馈及时的图书荐购系统有助于改善高校图书馆读者荐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用户兴趣推荐是信息服务中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融合情境信息推荐的研究更多是直接将情境作为单因素而缺乏考虑情境关联的思想,本文以情境关系为切入点实现社会化媒体用户的兴趣推荐。[方法/过程]以具有相似情境用户可能具有相似兴趣为假设,来改进用户原始兴趣网络从而实现推荐。通过社会网络和资源相似性计算构建原始兴趣网络中显性网络和隐性网络;借鉴共现原理和情境本身相似性构建情境网络;通过兴趣传递关系计算直接兴趣度与间接兴趣度;最后借鉴协同过滤的思想实现推荐。[结果/结论]与以往的只考虑单一情境因素的推荐方法相比,基于本方法的实验表明,将情境关系融入到推荐过程中不仅可以扩展用户的社会关系,而且可以得到更好的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以现有图书馆借阅记录为基础,结合图书阅读相关性进行深入挖掘,探讨识别借阅场景下图书专业性质量和实现相应个性化图书推荐服务的有效方法。[方法/过程]利用图书的阅读相关性提出图书相关性链接关系,结合图书质量的迭代识别算法来识别专业图书资源。同时利用图书类别相关性链接关系,提出读者用户个性化模式的表达方法,并从长期兴趣推荐和短期兴趣的即时推荐两个方面给出个性化图书推荐策略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结果/结论]在图书质量识别方面,该方法更易于识别出专业性较强的优质图书资源,适用面比较灵活,也可以在限定图书范围内进行专业图书识别。在个性化图书推荐方面,发现不论长期兴趣推荐方法还是短期兴趣推荐方法,第二类用户的平均推荐命中度要高于第一类用户,在第一类用户中,最高相似度区间(75%以上)和较低相似度区间(15%-50%)的短期兴趣推荐方法的平均推荐命中度要高于长期兴趣推荐方法。本研究通过读者借阅序列分析方法识别专业图书并实现相应的个性化推荐图书方法,有利于改善现有图书馆借阅服务水平和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在线学习平台中用户评价具有布尔变量属性的学习资源,提出一种适用于该类资源的协同推荐方法。[方法/过程]首先采用基于用户自身属性和已有好友分布特征的FRUTAI算法,确定目标用户的最近邻集;然后在解决数据稀疏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布尔型移动在线学习资源的协同推荐方法;最后选取实证对象,依据相关评估方法评估推荐结果。[结果/结论]在以豆瓣书评网数据作为数据集的实证中取得了较好的推荐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的协同推荐算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移动在线学习平台中的布尔型学习资源,具有较好的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17.
Query recommendation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 key feature of search engines, which can improve users’ search experience by providing useful query suggestions for their search tasks. Most existing approaches on query recommendation aim to recommend relevant queries, i.e., alternative queries similar to a user’s initial query. However, the ultimate goal of query recommendation is to assist users to reformulate queries so that they can accomplish their search task successfully and quickly. Only considering relevance in query recommendation is apparently not directly toward this goal.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directly recommend queries with high utility, i.e., queries that can better satisfy users’ information needs. For this purpose, we attempt to infer query utility from users’ sequential search behaviors recorded in their search sessions. Specifically, we propose a dynamic Bayesian network, referred as Query Utility Model (QUM), to capture query utility by simultaneously modeling users’ reformulation and click behaviors. We then recommend queries with high utility to help users better accomplish their search tasks. We empirically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our approach on a publicly released query log by comparing with the state-of-the-art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by recommending high utility queries, our approach is far more effective in helping users find relevant search results and thus satisfying their information ne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