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文化产业重要性的提升以及国家政策法规的出台支撑,我国博物馆文创产业逐步发展且获得一定规模。但是,博物馆在开发文创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藏品及文创产品著作权不清晰、文创产品独创性不高、文创产品被伪造假冒等著作权问题愈发严重,阻碍博物馆文创的发展。通过分析借鉴英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以确权合同为依据明晰原始藏品和文创产品产权归属、成立博物馆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等建议,助推我国博物馆文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借助艺术授权博物馆可将其文化价值转化为博物馆的文化效用和文化创意,实现博物馆文化理念、价值的传播,最终让文物"活起来"。2000年以后,博物馆艺术授权才在中国逐渐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回顾国内外博物馆艺术授权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成果,本文对博物馆艺术授权的概念及模式、授权流程、保障机制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胡晶晶 《河北科技图苑》2020,33(2):30-33,25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要求鼓励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文创产业迎来重磅政策利好。图书馆已在政策支持下开展文创工作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实施主体和产品类型单一、用户定位不精准、开发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利用商业画布工具对图书馆文创工作进行系统分析,从商业角度系统评估图书馆文创项目,有利于图书馆把握相关要素,推动文创工作高质量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存在偏重消费者喜好和追求利润而忽视消费者文化需求差异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博物馆及其文化服务产品基本功能的深入分析,提出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教育的延伸,博物馆文创产品应该具有知识、文化、精神及能力内涵,评价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标准应强调满足公众的学习需求、引发公众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行为的产生,并可以从文创产品的可读性、可操作性、可探究性三方面开展研发设计。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中国恐龙展拼插模型”,以上述理念和思路进行开发设计,获得了市场和业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博物馆依靠创意智慧,对馆藏文物和相关文化资源再创造,而生产出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或商品。新疆地区历史上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近年来,新疆博物馆从传播新疆四史的角度,积极探索博物馆文化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工作。通过特色文创产品教育凝聚各族人民牢固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新疆博物馆文创发展实践的回顾与梳理,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全国特别是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博物馆文化产品研发与营销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上海博物馆文创中心在实践探索中总结出如何呈现博物馆文化综合体及其转化模式的方法,并提出未来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不仅是对自身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和独特性文化的深度挖掘提炼、整合和再创造,更需围绕"以物为重,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和"博物馆生活"趋势下构建文化产品的文创策略,引导广大民众可以用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陈萱 《东南传播》2022,(1):86-88
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意义与价值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符号消费成为现代社会消费的新趋势,不仅是消费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影响着文化传播与社会交往.博物馆文创产品因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受到大众的喜爱.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外延性意指系统和内涵性意指系统进行符号建构,并引起消费者对博物馆文化与文创产品的关注与认同.受众对文化的认同进...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科技的发展,我国数字化技术被博物馆文创广泛应用,传递信息的方式正日益广泛。通过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文物、授权、文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文创信息资源从内容、产品、渠道、消费等向全产业链迈进。实现信息技术对文字资料、数字资料、语音资料、图像资料等数据的积  相似文献   

9.
目前,许多博物馆热衷于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但在实践中许多文创产品只是被当作一般纪念品和创收的商品来运作,并没有真正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文章从博物馆教育、传播功能出发,以山西地质博物馆为例,对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思路做了初步探讨与设想。旨在通过个性的分析来寻求共性的存在,传递博物馆文创产品应该注重教育、传播功能的理念,探索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背景之下,"博物馆文创"成为了社会热议的话题。本文从新兴的博物馆文创工作与传统的博物馆业务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分析总结了博物馆文创工作所具有的四大功能,而其价值作用是博物馆合理利用馆藏资源的又一重要途径,并引出了对博物馆文创经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博物馆、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进行调研,分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不足,提出突出图书馆特色、打造图书馆文创IP,开发数字文创产品,深化文创联盟,推进跨界合作,创新营销模式等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食文创是当前各大博物馆文创商品开发的热门类别。为了厘清博物馆的美食文创设计风潮本质,通过梳理我国主流博物馆的美食文创商品案例和设计案例分析,剖析了饮食类商品载体形式与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关系,归纳总结美食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路径,提出面向文化消费的美食文创体验维度,并立足于设计创新角度对博物馆的美食文创开发潮流进行了发展反思。充分结合食物设计创新观念与文博IP资源的创意转化,才能真正提升设计内涵层次和文化体验品质,并通过多业态联动开发促进构建新型博物馆生活形态,实现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健康繁荣。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博物馆积极融入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进程。目前正在充分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为博物馆文旅“降维”,运用视觉美学深耕博物馆文创产品,使用新技术助推数字文物和交互式展馆建设。但是目前博物馆还存在文物叙事场景单一、文创产品创意不足、数字建设进程差异明显等发展瓶颈。因此,今后要充分利用元宇宙及相关技术打造新技术赋能的博物馆特色IP、构建虚实共生的沉浸式叙事场景、探索以数字藏品为代表的文创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张玲 《今传媒》2016,(12):80-81
本文从多个角度去阐述,首先阐述了昆曲发展的历史,接着提出昆曲文化和文创产品之间的关系,根据上述不同情况分析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昆曲博物馆的所设计的产品是向公众传播文化为目标的产品,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此会有更多的思考.整篇在论证昆曲文创产品再设计的重要性,并试图设计出具有独特性、品牌化的昆曲文创产品进行推广.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产业与文化能够深度融合,就会涌现出更多的文创形态,最终目的也是能够拓宽苏州的文创产品市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营销传播除了采用传统的博物馆商店之类的传统模式之外,主要采取"两微一电"的形式,对于"场景"这一革命性的变革力量研究不够深入。本文将从沉浸式体验场景的打造、个性化传播场景的精准适配、互动性场景的魅力和碎片化传播场景的时空把控这四方面讨论场景化思维在博物馆文创中的传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梁炜 《东南传播》2018,(6):155-157
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一直走在国内博物馆的前列.在SIVA理论的基础上对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进行营销策略分析,能够厘清其获得消费者青睐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消费者的喜好及满意度进行调查,进而从消费者的角度总结故宫文创产品存在的不足,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文创产品有别于其他类型商品的地方在于多数消费者是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他们在博物馆里买东西的行为更多属于偏感性需求的文化消费。本文通过对博物馆消费人群分类的研究,论证了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引申出几种设计思路。结合这些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化创意设计,才能抓住特定人群的感性需求,诱发他们的感性消费。本文通过众多博物馆的经典案例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创产品的感性设计表达,以期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首都博物馆的观众调查数据入手分析了博物馆亲子观众的特点和亲子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从建设博物馆亲子美育品牌的角度,提出几点思考:网络技术下的"社区"博物馆建设;博物馆教育如何帮助亲子观众实现探究的愿望、如何帮助亲子观众建设积极亲子关系;提出了展览实现"双展线";分析了受欢迎的博物馆亲子文创产品特征,从而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亲子观众的"第三地",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故宫文创为代表,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都开始进行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研究。目前档案文创的探索更多地局限于公共档案馆,高校档案是校园历史文化的缩影,对于校园文创开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将档案文创与校园文创有机结合,探索档案参与校园文创产品开发的可行性和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给予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工作支持和保障的各项政策下,故宫文创取得了业界的销售奇迹。从研究故宫文创的成功经验出发,分析了我国博物馆界文创的开发思路,结合博物馆与图书馆的共通之处,从中探索出图书馆可行的文创发展之路,以期达到对公共图书馆在文创工作方面的启示与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