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地方党报而言,相对高密度的开放型经济报道只是近几年的事,这是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地方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的结果。唯其新,报道又容易止步于新东西的简单记叙或再现,而对潜在的新闻价值缺少“发现的眼光”。要做到开放型经济报道出新、出彩、出其不意,就要确立与之相适应、与新闻规律同构的开放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经济报道在新闻宣传中的主体地位也被越来越多的传播工具和受众群体所关注。如何运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视角,把握地方经济新闻的编采方向,成为从事地方经济报道记者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分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努力走向地方经济报道“自由王国”从新闻背景分析来看,世界经济力量多极化出现在SO年代初,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格局,走向了美国、西欧和日本三级相互竞争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开始增强。由于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报道”正在得到媒体和受众的双重关注。对于一个区域内的受众而言,这种报道具有贴近性,能够满足他们对经济新现象、新情况和新问题的信息需求;对于区域外的受众而言,区域经济报道则为他们开启了了解其他地区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的窗口。 区域经济报道要有全国观念,不能局限于就事论事;区域经济报道更要具备全球眼光,将本地区发生的经济现象与世界经济大势联系起来。因为中国正在日渐加入到全球范围的交换与合作之中,WTO距我们也越来越近。现在,某一地区的经济问题,已经越来越难以在地区内部得到解决,其产生、发展与解决过程,往往能折射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各地的经济基础不同,发展条件各异,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区域经济报道的重点、方式以及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同其他报道一样,这种报道也有其超越地域的普遍性规律。 有鉴于这种共性与个性并存的状况,本期的《中国记者》在组织“区域经济报道剖析与对策”专题的时候,把对“浦东经济报道”的剖析作为切入点,希望通过“浦东经济报道”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剖析,揭示出“区域经济报道”的一般规律,为其它地区从事报道的同志提供对策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要化解地方报纸经济报道地方视角与经济全球化视角的矛盾,我以为地方报要跳出本地看经济报道,具体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报道成绩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报道成绩是地方报纸经济报道的一项重要内容。某某造纸厂工业产值多少、某某山区开辟高山蔬菜基地多少亩、某某乡工业开发区又引进了多少家企业等。对这些报道,我们要考虑它是否与环保、土地资源保护产生矛盾。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护是全球性话题,惟有在搞好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各地的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地方报在作如上经济成绩报道时,不能一味地唱赞歌,要作一番调查,为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保护鼓与呼。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形式、各种规模、各种特色的横向联合经济活动应运而生,开放型经济成了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舆论先导作用的报纸,要促进本地经济的改革开放,就必须自己首先改革开放。过去,由于我们片面理解地方特色,把本地新闻同地方特色划等号,结果作茧自缚,报道的路子始终拓展不开。近年来,我们大胆破除上述观念,认识到报纸的地方特色,并不是只登本地新闻。凡是与本地政治、经济活动有关、对本地工作有借鉴参考作用、本地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闻和信  相似文献   

6.
王甚恺 《新闻世界》2013,(10):78-79
让经济报道成为地方党报的主打产品,就要整合资源,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引导;要围绕中心大局,在经济新闻深度上下功夫;要关注百姓,贴近生活实际,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要直面经济热点,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经济新闻质量。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报道是城市经济报道的第一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企改革面临很多新问题,企业内部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人们的观念也经历着碰撞和摩擦。在这种背景下,国企报道既要积极、主动地关注企业热点,争取有所突破和创新,又要把握好报道的“度”,这个“度”  相似文献   

8.
追求文化报道的深度,是摆在文化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文化报道中引入经济观念,用以深化文化报道,这一问题来自对目前文化报道的综合和实际工作的体会。引入经济观念,不是要把文化报道演变为经济报道,因为文化与经济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报道中都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引入经济观念,无非是借助于经济发展透视社会文化,或从社会文  相似文献   

9.
追求文化报道的深度,是摆在文化记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文化报道中引入经济观念,用以深化文化报道,这一问题来自对目前文化报道的综合和实际工作的体会。引入经济观念,不是要把文化报道演变为经济报道,因为文化与经济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报道中都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引入经济观念,无非是借助于经济发展透视社会文化,或从社会文化预见经济发展,反映文化对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沈剑定 《视听纵横》2007,(2):114-114
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必须跳出传统的报道模式,登高望远,关注宏观重大的、深层次和全局性的问题,准确地把握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情,不拔高,不掩盖,从"三农"实际和发展趋势中准确定位新农村报道。必须寻求报道手法与观念的突破与创新,使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引导充满  相似文献   

11.
张炜 《新闻世界》2010,(7):22-23
新时期,党报的经济报道要不断探索新思路:一是要关注发展——强化党报经济报道的前瞻性;二是要关注民生——体现党报经济报道的人文关怀和贴近性;三是要关注利益——加大党报经济报道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经济问题十分复杂,经济活动无处不在,经济报道涉猎面颇宽。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商品的大流通,市场的多元化,经济活动越来越多,这既使我们的经济报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又给我们的经济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报道如何更好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当前地方党报面临的突出任务。搞好经济新闻策划必须有全局观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的经济格局日益形成,全国经济一盘棋,地方经济与全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搞好地方经济报道,不能不了解全国经济形势,要善于把地方经济发展放到全省、全国范围…  相似文献   

13.
陈志强 《声屏世界》2003,(11):33-33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当地政府一直是地方电视台最重要的功能,而经济报道是地方台履行这些职能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经济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经济报道更受到了地方政府与电视媒介的重视。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电视台的经济报道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与全国性电视台经济报道相比时,差距就更为明显。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地方电视台在当地群众当中的威信与影响力。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服务意识、突出地方特色。地方电视台的经济报道思路与全国性电视台的思路应该有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地方经济新闻如何提高竞争力?习惯于采访区域经济、微观经济新闻的记者怎样转变观念?这些都是报社领导和采编人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确立全球观念 克服“地方方言” 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的记者对一个企业、一个乡村的经济情况比  相似文献   

15.
我觉得,要搞好经济报道,作为地方报纸来讲,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展现地方特色,换句话说,就是经济报道要紧紧地贴近当地的实际。那么,经济报道如何才能展现地方特色呢? 一般地讲,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经济决策和重点经济工作,体现了中央的精神与当地实际的结合,体现了一般与个别的结合。突出地报道宣传好当地的重大决策和一点经济工作,便能展现出地方特色贯彻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体现当地党委政府的意图,搞好宣传报道,这不仅是地方报纸的一项重硬任务,而且也是展现地方特色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一个地方创造性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如何把中央的路  相似文献   

16.
地方报纸如何应对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需求,从而扬长避短,在报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地方报纸必须把新闻报道搞活,使其更具深刻性、生动性。新闻报道不仅要立足本地实际做文章,还应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拓展视野,加强先导性和前瞻性报道。 一是要有动态视角──在事物运动过程中寻找“切入点”,抓住关系全局的新矛盾、新问题,进行先导性报道。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报道大多成了成绩单和工作简报。要克服这种仅进行简单宣传介绍的平面报道的弊端,必须另选切入点,把着力点放在…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战略定位,地方党报的经济报道必须体现“新常态”的要求,原来经济报道的模式、内容、文本呈现方式、话语体系等应该在此背景下做出改进、调整. 立足全局,做好经济报道的顶层设计 经济“新常态”是基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情况作出的经济发展的战略判断,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特点.这是地方党报“新常态”报道的主要参考依据. 1.用全局的立场来看待“新常态”.报道本地的经济转型发展是地方党报经济报道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地方党报应以当地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方向、新理念为解读“新常态”的案例,帮助公众更新经济发展观念、立体把握“新常态”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专图书馆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中专图书馆要有开放的观念,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探讨了中专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现代经济体制。因此,在组织经济报道时,我们必须相应地树立“大市场”观念、“龙头”观念和开放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报道“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是造成经济报道枯燥、呆板、肤浅,乏味,收视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增强电视经济新闻的可视性,首先要更新经济新闻观念。长期以来,我们把经济工作当成经济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