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新闻传媒的经济报道,其任务是围绕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从宏观部署到具体运作,从报道数量到版面与时段安排,全方位提升经济工作的导向性,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为了顺应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涌现出的各类有前景、有生机、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地方新闻传媒的经济报道需要具有宏观视角,将经济报道的对象放在体制转换的时代背景下来考虑、推断其新闻价值。这里所说的宏观视角,就是需要从大处着眼,立足两种体制并存的时代背景,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从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分,经济现象有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由此经济报道有宏观经济报道和微观经济报道。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对于微观经济题材,要在宏观把握和微观分析的新闻视角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3.
<正>经济新闻是依托经济而生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接近受众的经济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是经济新闻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传播基础。一、经济新闻要发挥好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作用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体关系来说,我们齐齐哈尔市仍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时期,抓住两种体制转换的时代特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重要前提,任何经济报道,要在市场经济的舆论引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抓住时代的特点,从市场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经济宣传报道难以摆脱简单化、程式化的框框,很难激起听众收听的兴趣,更难以产生具有一定力度和深度的佳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宣传的报道面太窄。那么,怎样拓宽经济宣传的报道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一、转换报道角度,打开经济新闻的社会视角。要改变以往经济新闻的写作角度。把从经济工作的角度写经济新闻改为从新闻的角度写经济新闻。要把经济新闻从领导的角度,工作的角度,生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具有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的特殊意义,经济新闻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众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经济新闻就要像多棱镜一样反映出市场经济这些绚丽多姿的景观,要把报道的触角伸展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要转变职能,政企要分开,政资要分离,政府将从直接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转向运用经济杠杆、产业导向及法律武器等间接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就要求经济报道的重心从部门,企业转移到市场,反映与追踪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从宏观着眼,增加对经济动向、经济走势、经济全局的纵览式报道,加强国家对市场进行有形调控的解释式报道。同时,经济新闻要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经济中揭示出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所谓经济报道的“大”与“小”,就是立足于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对一种经济现象进行新闻价值的判断和提炼.进而写出高质量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介于经济政策和现实经济生活间,既有传播前沿知识之功效,又有释疑解惑、评点经济现象之义务,由此也就决定了经济报道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经济报道如何既保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共性,又能走出因偏专、偏深、偏宏观而难以吸引普通读者的误区,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经济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与经济有关的信息成为热点。围绕经济生活进行的经济报道面临报道理念、方式的转变。经济报道要吸引受众,为受众所喜闻乐见,就必须踩准以下三个基点:带有一定指向意义的判断能力;对经济信息、现象草根化的“译制”能力和宏观、微观环境下流畅转化的思辨能力。这样才是经济报道的生存、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我们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旧有的经济报道观念已不适应新环境的要求。以前,各地经济工作中的生产进程、成本变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内容,都可以作为工作成绩写成新闻报道;而现在,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增加,人们对一厂一店一村式的经济报道越来越不感兴趣,而普遍关注于经济报道的社会性、群众性和宏观指导意义,以期能在这些报道当中获取有益的信息,指导他们的生产、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尽快转变经济报道观念,淡化工作色彩,扩大采编视野,放眼社会,把目光投向经济生活中宏观与微观的交叉点、经济现象与非经济现象的共生地,力求经济新闻的社会化,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融合现象在新闻传播中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宏观地看,有媒体融合。微观地看,有新闻文体的融合。新闻评论和报道作为新闻文体两个不同的品种,两者的渗透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1.
<正>数据新闻弥补传统新闻宏观叙事的不足。传统以文字为主的新闻叙事注重细节的捕捉,擅长微观的表达,这导致传统新闻宏观叙事能力的不足。数据新闻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客观数据,对事物和现象做充分而客观的中宏观报道。但这并不是说数据新闻不具有微观报道的能力,通过现代网络交互技术数据已经能够将中宏观和微观很好的联通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2.
地市经济即地方中心城市的经济,既与中央、省经济特点不同,又与县镇经济特点存在很大差别。中央级属决策层,其经济特点是宏观的经济;县镇属操作层,其特点是微观经济。地市经济处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属中观经济,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转换的灵活性,二是调节的能动性,三是交汇的拓展性。明确了地市经济的特点,就明确了经济报道的目标。地市报的经济报道,就是要在地市经济转换的灵活性、调节的能动性、交汇的拓展性上作文章,就是要通过我们的经济报道,去发挥转换作用,增强调节功能,推进交汇优势,如是,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报道如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新闻界在新闻改革中正在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报道研讨班的热门话题。学员们认为,现在的经济报道面还太窄,往往是经济工作、经济领导或经济政策的报道,往往是政策加例子,或用例子解释政策,这样的报道很难使群众把它看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拓展报道思路和报道面。为此,需要改进和加强的主要方面有: 一、信息经济新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新闻媒介应该提供大量的简单明了的商品信息。这种信息经济新闻要注重可信性、可用性。在国外,人们把这类新闻称为“可供你使用的新闻”。目前,在我们的报面上这类新闻不但量少,而且提供的信息还存在可操作性差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继续探索新路子。地方报纸尤其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二、社会经济新闻。这是从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交叉结合的角度采写的新闻。它透过社会现象看经济,透过经济现象看社会,抓二者的结合部。《人民日报》曾就一位女厂长被厂里一位工人杀害的刑事案件,透视经济改革的深层问题。《科技日报》曾就一位科技人员承包企业的奖金问题,透视社会各种人对经济改革的心态。这类新闻的采写和编辑,给我们提出了思维方式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要善于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此,才能出新,才能有新的立意和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研讨当前的经济宣传,应当从宏观上把握住方向与特色。这就是,要使经济宣传始终不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同时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使经济宣传能够为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各族人民服务。要把握住这个方向与特色,当前,很有必要从理论根据和报道重点两个方面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首先,应明确突出经济报道的三个理论根据。一是突出经济报道,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实践。中外持有不同新闻观点的新闻工作者,对待经济报道的态度与作法是截然不同的。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者有一种观点认为,正常的反映生产建设的新闻没有新闻价值,只有异常的经济领域新闻、或者能卖大价钱的新发明,还有新的大财团或者什么大公司的成立、大企业的破产等这一类在社会上有一  相似文献   

15.
用新闻手段传递经济信息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闻现象。是随着社会对经济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所谓经济信息报道,是通过新闻媒介,利用新闻形式来传递经济信息的报道。那么,它与现存的经济报道是什么关系呢? 经济信息与经济新闻,二者有交叉的部分,都报道了一个事实,反映了一个动态,但二者又有质的区别:经济新闻不能超前,是被动的反映;经济信息报道则是为指导生产、经营,要未雨绸缪,要求“超前”,不能放马后炮;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新华社短新闻研讨会上,大家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必须把握大局。所谓把握大局,就是要有宏观意识,善于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从宏观上观察各种微观现象,再用微观现象反映宏观上的问题。大量事实证明,一个有宏观意识的记者,到了现场,遇到有新闻价值的事物,就会像干柴碰到火花,一触即燃,迅速写出好的短新闻来。二是要重视调查研究。这里所说的调查研究主要是指到第一线去,到边远地方去,到被人“遗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报道深度通过对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材料系统的分析解释,揭示出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后果、趋向等问题,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经济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矛盾,揭示本质,从而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深度",它不仅要表达发生了什么,还要究其原因,探索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并将怎样继续发生。搞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关键是要在深度上做文章。那么如何使我们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具有深度呢?要有个好的选题  相似文献   

18.
<正>深度报道作为电视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有着形式上的犀利深刻和内容上的丰富深广,深受广大电视受众的欢迎。这些年,作为福建内陆山区的三明市在发展经济、创新体制、改变观念、城乡统筹等诸多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东西,如果单靠一些应景式的报道较难反映其中的丰富内容,为此,三明电视台新闻宣传工作将深度报道作为打响新闻主动仗的最有效的形式,进行电视新闻的创新实践。一、深度报道与宏观意识新形势对我们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宣传要有  相似文献   

19.
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的体制变革,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报道也随着变化而变化。由于市场机制引入到了整个经济工作、经济生活中,使我们现在的传统的新闻观念、思维模式、采访活动路线、新闻体制以及新闻的生产过程、传输方向,不得不发生一系列碰撞,构成了一种新的变革。根据市场经济报道的特点、地位和要求,大胆地矫正我们业已探索了多年的新闻改革,经济报道就能走向光明坦途。这当中,笔者认为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报道思维模式的束缚,搞好市场经济报道,只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就能如鱼得水,驾轻就熟。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是在吸取旧事物的某些有生命力东西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它既保留了旧事物的某些合理成份,又具有新事物发展趋势的生命力强的因素。就市场经济报道来说,它不是对原有的经济报道的“全盘抛弃”,重新萌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而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报道有着根本相联系的一种报道形式。当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认知前提后,再把两种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报道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就是我们要力图探求的契合点。 党的十四大后,不少对市场经济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也影响到意识形态领域各个方面,作为意识形态的新闻观念也必须要有一个相应的转变,同时在报道模式和报道手法上推陈出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报道面临的竞争和挑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