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年来,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是文物保护研究的热门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文物的活化也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本文以文化类综艺《国家宝藏》为例,探析“媒体+文物”的文物传播路径。《国家宝藏》的文物活化是时间、空间和人三者的整合与互动:节目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再媒介化文物形象的平衡点,通过仪式化传播,横向扩张文物的传播范围,整个过程“落脚”于人与文物,通过人与文物的交流,文物在生活中“活化”。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多元媒介相互融合的环境中,不同媒体产业间跨界合作实现优质内容资源跨媒介延伸,使得消费者在不同媒体渠道、不同媒介文本间流动和迁移.本文提出并阐述了跨媒介消费的内涵,认为跨媒介消费是跨媒介受众以拓展内容消费体验为目的,基于一定的需求和动机,在同一IP延伸的多种媒介内容产品间流动、迁移、转化、参与、互动的心理反应与行为变化过程.跨媒介消费的对象是以故事世界为内容架构,以IP为连接的跨媒介文本,具有内容文本的互文性、故事世界的可扩张性,是一系列以不同媒介形态多元分布的关联性叙事元素和文本.此外,跨媒介消费具有流动性、非线性、生产性、圈层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徐媛 《编辑之友》2018,(6):18-23
数字媒体时代,儿童阅读内容的跨媒介生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儿童读物的生产模式和权力结构,且使儿童阅读内容呈现更为丰富多元的态势.文章在媒介融合视域下,探究儿童阅读内容跨媒介叙事的内在逻辑,以及这种跨媒介叙事模式为我国儿童阅读市场中优质内容资源的出版运营提供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儿童阅读内容的跨媒介叙事以改编的方式,选取优质故事内核,依托不同媒介平台特性拓展故事内容以建构“叙事品牌”,通过媒介平台间的协作互通形成“互媒”特质,进而建构故事世界,最终达到完善儿童阅读体验、吸引受众持续关注和参与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文学IP影视化呈现已经成为中国浓墨重彩的文化现象。从文字媒体到影视媒体,从想象时空到影像时空,以'跨媒介'为视点的衍生叙事成为不同媒介空间中甄选故事元素,优化故事逻辑,重构故事文本的重要叙事方式。'媒介'是传播故事的媒体,是携带故事的载体,同时也是表达故事的语言工具。基于此,'跨媒介'衍生叙事在故事空间重构中就表现出三种文本构型,即改编型、延展型与圆融型。每一种文本构型都需要借助相应的叙事机制来支撑,每一种叙事机制又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故事世界,每一个故事世界都是实现粉丝黏合经济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5.
在围绕跨媒介叙事展开相关研究的过程之中,互文性与故事世界常被提及,两个概念各有其特征。互文性具有批判色彩,然而跨媒介叙事语境下的互文实践服务于商业化社会,围绕故事世界而非现实世界。故事世界有其边际,用以维系自身的稳定和意义的连贯。这种边际受媒介形态、其他故事世界以及粉丝的影响。互文可以被划分为“近互文”与“远互文”,“近互文”扩展故事世界,同时有助于维系其边际,而“远互文”则造成文本的断裂与意义的垮塌。在商业化社会,文化产品厂商的载体属性是一个重要的解释体系,可以让“远互文”的意义成立。这意味着一种符号化的文化商业模式,是消费主义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在厘清虚拟现实媒介的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感官、认知和时空维度提出虚拟现实媒介具有感官延伸、身体返场、再现和超越三个核心特征。基于此,进一步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出发,系统探讨虚拟现实媒介的三类叙事形式及其实践案例。其中,虚拟现实媒介交互式叙事基于叙事环境构建和叙事规则规划,能够让用户感受具身参与故事体验;虚拟现实媒介沉浸式叙事重视用户的心理体验,通过感官复现与自然的叙事引导和交互,帮助用户获得多层次沉浸体验;虚拟现实媒介跨时空叙事形式则借助时空构建和时空多维转化为用户提供跨时空体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国际传播为基础语境,聚焦网络文学“为什么是中国故事”“为什么能讲好中国故事”两大理论命题,提出由故事层、媒介层、关系层构成的网络文学三元本体结构理论模型。此模型中,故事层表现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故事性和中国性,媒介层和关系层表现出具有跨媒介叙事和全球性数字叙事特征的媒介性,三大特性赋予中国故事立体化的精神内涵、本土化的文化气质和全球化的开放语境,从而构建国际传播视野下网络文学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乔一蝶 《东南传播》2022,(3):137-139
近年来,电子竞技题材成为影视剧创作新的“资源库”。游戏世界的丰富性与竞技元素的互动性使电竞题材影视剧呈现出广阔的创作空间。电竞题材不仅是新兴元素的糅合叠加,更是实现“影视-游戏”跨媒介叙事的开拓地带。在影游融合的推动下,电竞题材影视剧经历着叙事风格与创作逻辑的不断演进,游戏IP植入让电竞题材跨出破圈的第一步,竞技风格的确立使之搭建起游戏主题的故事世界,而跨媒介叙事整合其互文逻辑使之形成新的影视样态。  相似文献   

9.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0.
于蕾 《新闻战线》2022,(13):107-10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解读好国宝的文化密码、沧桑身世和现实意义,《国家宝藏》集结了一大批权威的文博领域专家学者,邀请来自各个领域的人士,通过讲述文物的创造者、守护者和传承者的故事,把仿佛模糊了的历史关联重新连接上,让国宝“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哈利波特》为代表的故事世界发展迅猛,其以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景观和文化吸引了大量观众,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文章通过跨媒介叙事视角归纳提炼出故事世界的定义以及分类,进而对构建故事世界的理论基础展开了细致讨论,介绍了其包括创造性、一致性和完整性等的构建原则。最后分析了国内外现有数千个故事世界并总结了其构建路径,为今后关于故事世界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可借鉴的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和网媒体验式、文博类舞台短剧节目《国宝很有戏》有着共同的节目特征和创新手法——在传统的文博类节目中注入综艺元素,改变故事叙事方式,变讲故事为"演"故事,一扫文博类节目"冷"介绍之风,使节目变得有"人气"、有温度,跳动着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脉,让文物会"说话",使国宝"活"起来,极大地激活了观众的收视热情。本文着重从传统题材与综艺元素结合的视角,来分析两档文博类视频节目故事叙事方式创新的手法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邓祯 《中国编辑》2023,(10):79-84
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步伐不断加快。在全媒体环境下,跨媒介叙事成为国际传播的底层逻辑和基本理论,中国故事国际传播面临着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从单信息源到泛信息源,叙事主体的多元化调整;从纯故事到互文性故事世界,叙事文本互文性的凸显;从文本传输到互动传播,召唤叙事下用户声量的提升。本文从跨媒介书写、跨媒介传播、跨媒介介入三方面入手,提出建构与完善中国故事世界、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策略性介入多级文本是推动中国故事国际传播升维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青春有你第二季》网络偶像选秀节目在疫情防控中全方位把握数字媒介的优势,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特征,从故事世界的创造、扩张到制衡过程中,展示出媒介融合、粉丝的集体智慧和参与的特点。粉丝和节目组对元文本的互动博弈以及对世界观的塑造让该节目彰显独特与典型;粉丝在知识社区中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从媒介、叙事和世界性方面扩张故事世界;无限扩张带来了节目失控、焦虑的现实互文和资本逻辑挑战的风险,媒介与消费者进行了配合、制衡与妥协,但仍无法阻止失范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电影IP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靠单一的影像媒介延续故事,尝试与环球影城等线下实景的媒介相结合,通过跨媒介协作拓展故事世界。本文试图在厘清跨媒介叙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后,对环球影城从电影IP到主题乐园的跨媒介叙事特征进行讨论,并对其开发的跨媒介叙事模式予以剖析,以期探究其跨媒介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9,(5):35-41
本论文从互文性视角重新阐释了跨媒介叙事的生产-传播-消费链,创新性地提出互文性是贯穿于跨媒介叙事全过程的内在运行机理,并围绕内容生产、媒介使用和受众参与三大要素,构建了一个由故事世界、叙事网络和集体智慧链接而成的跨媒介互文叙事框架。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作为以家庭为中心的叙事媒介,深刻地影响了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电视剧叙事是实现了私人经验的“公共通约”还是“公开展览”,是其引发或引堕公共领域的关键.文革之后,以1990年《渴望》播出为临界,在此之前是因电视剧叙事体现为“国家-民族宏大主题的私人经验编码”而产生的“私人经验的公共通约”;以《渴望》为起点,电视剧叙事体现为缺乏现实对应性的“编故事”,而电视剧从此之后以其“仿真性”成为引导“家庭生活”纳入“经济社会”并将两者相调谐的媒介叙事.  相似文献   

18.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的清明特别节目《多情的土地》,以五色土总揽社稷、表象山河为节目叙事主线,在建党百年的视域下选取苏州、潮汕、迈丹、四平、延安这五个地区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故事,主持人走出电视演播室,实地探访让受众直观感受其内在情感、时代精神和清明情愫的多维融合,实现了电视、广播、移动端的跨媒介联动创新。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对比研究等手段,探索在建党百年背景下文艺类节目的跨媒介融合叙事创新手段以及传播价值,以期对新时代特别策划类文艺节目编导提供创新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红色宝藏: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精品文物故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推荐理由】本书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精选各个历史时期的馆藏经典红色文物共50件(组),以物证史,以物叙事,讲述文物承载的感人故事、历史细节、价值意义,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其中蕴含的伟大精神。《汉服》,曹喆 著,中华书局【推荐理由】本书从概念定义、发展演变、设计制作和审美应用等角度梳理了汉服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0.
庞慧敏 《编辑之友》2023,(4):97-104
作为抗战时期流行的宣传方式,木刻版画作品既是图像符号,也是图像传播媒介,它将人物的行动和事件组织起来,形成有情节的故事,构成意义世界的表达,完成叙事,实现故事的讲述者、文本与解读者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突出故事主题、聚焦故事主体实现语图叙事的协同,形成了意义并被记忆。其叙事功能的实现既依赖于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与其他媒介叙事共同构建了一致性的图像意义,即通过跨媒介叙事塑造集体记忆和文化记忆,唤起文化认同,通过情感叙事促进集体行动。因此,跨媒介叙事的核心不仅仅是其传播内容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符号—意义的生产,其现实意义在于成为构建历史记忆和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方式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