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挝作为东盟的资源优势国,在开展面向东盟地区的对外传播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国青年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综合25位老挝青年的访谈内容,从老挝青年的媒体使用情况及其互联网数字依附现象、接触中国文化的语言和媒介障碍等方面,对中国文化在老挝青年群体中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考察数字依附在国际传播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2.
加强民族语言、文化类出版物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为我国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宝藏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增强其传播效果、增进我国民族文化与世界的沟通与交流,进而提升中国多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本文试图从应用的层面探讨数字出版建设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类出版物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园园  毕蕾 《传媒》2023,(1):61-63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新媒体时代,如何通过影像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纪录片《数字里的中国》把抽象的数字语言转换成观众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理解、可以联想的日常生活场景,向全球观众讲述中国发展故事。其选题内容注重“数字化”,聚焦社会发展;故事表达注重“趣味化”,调动观众兴趣;传播语态注重“国际化”,让全球观众更加容易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杜斌 《出版广角》2023,(2):47-52
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Z世代”规模的巨大增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数字出版在出版领域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外宣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加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基础建设: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的多种平台和载体;加强统筹兼顾,推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更多精品力作;实施倾斜政策,努力建设适应“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需求的国际化现代型特色文化企业。  相似文献   

5.
陈剑 《视听界》2007,(4):42-44
国际电视传播与一般电视传播的功能有所不同。后者目的比较单一,主要为一般观众提供资讯和娱乐服务,由电视的传播主体获得利润。而国际电视传播则在上述功能的基础上,追求文化影响力。中国的国际电视传播一方面是为海外的华人观众提供电视服务,另一方面则通过国际电视传播为世界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及中国的风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机构,孔子学院在海外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效果影响着中国文化形象构建。本文以泰国素攀孔子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近五年来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战略、进程和效果三方面的分析,寻找新时期中国语言、文化推广与传播的有效路径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记忆工程是当代数字技术与传统历史文化融合而成的一种叙事文本,实现了人文资源互动性生成、数字化再现与共享式传播。数字记忆工程的中国故事叙事的突破表现在挖掘跨时空多元文化记忆原故事,建构文史内容的故事性表达内容,推送结构动态交织超文本呈现的叙事作品,目前面临着从国内传播拓展至国际传播、从文化记忆上升到价值引领、从区域文化记忆到国家文化记忆的挑战,其需要树立讲好中国故事的正确价值导向,做好跨语境的传播内容与渠道设计,打造适合国际认知特征的沉浸式叙事文本,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导向下的数字记忆项目。  相似文献   

8.
王巍 《出版广角》2023,(6):57-61
语言产业是以语言文字作为生产的原料和内容,或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加工处理的对象,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的产业。语言出版既是出版产业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产业的一个分支,是出版产业和语言产业的交叉领域。语言传播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产业,语言出版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形式,语言出版物是语言传播的重要媒介。基于语言产业视角,对语言出版以及语言出版与语言传播的关系进行探讨,能够加深各界对语言出版的认识,促进语言出版的发展。文章提出语言出版当前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新任务、中文国际传播的新期待、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新蓝图四个方面的发展新趋势,为语言出版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彭小琴 《传媒》2023,(16):61-63
国际中文教师担负着中文国际传播的重任,同时也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其在跨文化传播中要秉承多元共生、命运与共的跨文化传播理念,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正视文化多样性,增强世界获得感,以文化共性吸引学生,重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和深刻内涵,形成师生共生传播主体,课内外多场景传播、线上线下双向对话的传播模式,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张春兰 《传媒》2023,(6):45-46
中国电视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际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为中国电视剧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内容和平台支撑,推动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从单片的商业发行向在国际互联网平台规模化播出转型。通过本土化运营、多语种翻译服务,中国电视剧在国际互联网平台实现破圈传播,进入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11.
王春林 《出版广角》2014,(14):63-65
在数字传播条件下,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成本更低、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等机遇,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出版内容建设,加强中国版权贸易国际化平台建设,构建国际一流的数字化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正以一种平等的身份融入国际事务之中,“用国际语言传达中国声音”的对外传播意识也随之握固.然而,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传播技术打造一流的媒体硬件,另一方面却因为中西语言、文化方面的巨大差异而难以掌握向他方传递信息的话语规则,致使我们的国际影响力远未达到预期.根本而言,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人才是我们消除与其他文化之间沟通障碍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有效传达信息的人”,才能筑起沟通的鹤舞凤台.一般认为先进技术、国际视野以及多角度的跨国沟通能力是当代国际传播人才的三大要素,而对于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人才,外语传播能力尤为重视.本文将着眼于当今复杂的国际传播环境,讨论树立跨文化传播意识以及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彭梓君 《新闻记者》2020,(4):F0003-F0003
汉语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传统的载体,通过汉语的对外教学发展,我国有力地推进了民族文化的全球传播,在更大范围内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认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陈青文著《语言、媒介与文化认同:汉语全球传播研究》一书以多元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为语境,深入阐述了汉语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发展、媒介应用和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整合了汉语语言文化的全球传播策略,对我国对外汉语传播与推广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小凤 《传媒》2019,(11):73-75
新时代,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建设,提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成果,发挥中国文化在提升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人民网英文版以其独特的优势地位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形式,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质量,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加强内容原创性,重点建设专题栏目,明确传播定位,强化传播意识和传播理念,建设优质的语言学习栏目,打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5.
李京 《中国出版》2022,(16):58-61
世界变局对中国国际传播带来新挑战,以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以优化国际传播精准水平为策略、以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落地为支撑是中国国际传播的新理念。参与全球治理推进文明互鉴,正向引导国际公共舆论;在文明交互中提升中国方案的“在地性”,精准施策增强文化认同;以网络正义观驾驭平台算法,弥合数字鸿沟共享发展红利等,是中国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跨国数字平台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少数基础设施化的平台通过吸纳不同社会要素进入,构筑了以平台为核心的网络生态,形成对信息和数据跨国传播的把关。平台基础设施在国际传播中的数字把关包含由算法技术驱动、平台规则驱动和意识形态驱动的把关,三层把关结构共同构成少数平台对互联网国际传播整体信息流动的控制。与传统意义上把关理论不同的是,国际传播中的数字把关包含“技术—文化”与“平台—国家”两组矛盾。面对平台基础设施主导互联网国际传播的现实,推动中国互联网平台的出海对于重建数字时代国际传播的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走出去"进入新阶段,作为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数字出版产品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方面,其"走出去"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中国数字出版产品想要进一步"走出去",亟待政府、出版企业和出版行业协会共同发力,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大力拓展渠道平台,坚持精准施策和效果优先,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更深度地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助力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姬德强 《编辑之友》2021,(11):16-21,33
全球传播的平台化正在引发广泛的"超文化回声室"效应.传统的跨文化传播理论由于明显的技术盲区,无法有效解读这一技术与资本共同驱动的数字断连现象.因此,文章借助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数字平台给跨文化传播带来的生产性、部落化等结构性影响.以"超文化回声室"为语境,文章讨论了中国的国际传播如何超越文化本质主义、民族中心主义和技术中立主义,关注数字平台的商业基因与不做保证的公共性、渠道功能与生产本质、文化的脱域和超域,以及如何实现国际传播的降维与跨文化传播的增维、从大众传播到共创传播、从技术的中立性到技术的生产性等一系列理念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虹任 《传媒》2023,(1):58-60
东盟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推进文化交往与文明互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94位东盟青年展开深度访谈,从现实逻辑出发,分析中国文化向东盟青年传播的情况,从而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开展网络文学阅读服务,既能满足数字时代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也有利于对全民阅读事业的纵深推进,助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文章以全民阅读为时代背景,对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络文学阅读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阐释其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相关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