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四川省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牵头,广西、云南、贵州、广东、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陕西、山西、甘肃、新疆等省市区新闻出版局共同参与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史》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由林默涵同志担任总主编、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以下简称《书系》),是一部20卷、1200万宇的巨著,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科书。这里发表的是7月5日首都知名人士座谈《书系》的纪要。供出版界同志了解。  相似文献   

3.
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研究,是抗日战争史、中国新闻史、抗战大后方区域史的重要组成。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新闻史,学界对当时国民政府管辖下以重庆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瞩目不足。经过对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的仔细研究,文章认为抗战大后方的新闻史研究从历史、时代、学理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7月3日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上海分公司等15个单位联合举办的“89年上海进口图书展览”开展。20个国家和地区共100多家出版单位参加。 7月4日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印发查禁书刊目录的通知》。 7月5日国务院任命宋木文为新闻出版署署长,免去杜导正的新闻出版署署长职务。△重庆出版社邀集首都各界知名人士,对该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进行座谈。  相似文献   

5.
徐苑琳 《出版广角》2018,(12):43-45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西南地区独特的政治、社会和地理优势,全国各地主要的出版机构和文化人为保存实力,开始向成都、桂林、昆明等西南大后方转移,促进了当地文化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这主要体现在出版机构、图书、期刊及文化人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上,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与政治大环境有关,也与地区自身的特殊区位优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化城"成为大后方的出版中心和国统区抗战舆论的前哨阵地.在颠沛流离的非常态社会环境下,文化的市场生存与社会责任的坚守显得更艰难可贵.《大公报》(桂林版)的诞生是抗战时局推动下的产物,承担着抗战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责任.对于抗战时期出版史的研究,因史料的散佚,而让诸多学者面临"无米之炊".抗战时期的出版广告则为我们打开一个研究战时出版活动的新视窗.本文试图从《大公报》(桂林版)出版广告这一视角切入,多维度考察抗战时期桂林的文化生产情况,探寻非常态环境下书业生存的策略以及复杂时局影响下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徐登明 《新闻界》2005,(5):24-25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期刊界,站在民族文化的前列,引领全民抗战,当年的光辉历史,永远值得我们怀念.这一时期,四川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成为了全国的出版中心.当时,全国各地很多报刊陆续迁入四川,不少文化人人川后又新办了一批报刊,使得在四川出版的各类报纸达到近200种,刊物约1600种.具有全国影响的报刊,集中在成都、重庆两市,中小型报刊分布四川各地.其中,重庆的刊物达到900种以上,成都的刊物也在400种以上.神圣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使得不同党派,不同阶级的新闻工作者走到一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值得全世界人民同声祝贺。从1986年到1995年,重庆出版社与文艺界通力合作,相继出版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与《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书系》,共94卷5600万字,被誉为《反法西斯三部曲》。1990年初,重庆出版社刚刚推出“大后方文学书系”后,总编辑沈世鸣即带人到北京,与林默涵及一些老同志商谈编辑《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的事,也邀我(时任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参加协商。他们聘请默涵同志担任总主编,魏巍与我任副总主编,并要我负责具体编务与联…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广大民众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慷慨激昂,共赴国难。为顺应激扬民气、砥砺国魂的抗战形势,大量的抗日歌谣应运而生,成为大后方抗战文化的一大特色。目前,尚存的抗战大后方口述歌谣档案,形象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深重罪恶和野蛮暴行,生动展现了大后方人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为研究中国的抗战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档案资源,也是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1991年12月2日至7日,由新闻出版署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和山西省、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共同创议,在太原市召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史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出版史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民主和科学战胜封建和愚昧的时期,是马列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无数中国出版界的先进分子投身到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斗争中去,许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中国出版史谱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中国现代化的出版事业正是在这场斗争中发展壮大,中国无产阶级的出版事业也正是在这场斗争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江苏省编辑学会联合组织的“编辑史出版史学术研讨会”3月23日—25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山东、河南、广西、山西等省市区的编辑史、出版史研究工作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编》2007,(1):38-38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党的积极争取,冲破国民党政府重重阻挠和种种困难,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汉口创刊。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创刊号出版前夕,在报社召开的全体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出版事业受战争影响而衰落。但云南的出版事业却由于各出版机构、学校团体的大量内迁而出现了云南近现代史上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文章记述抗日战争期间在云南出版过的期刊、报纸,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期刊、报纸出版的兴起、繁荣和衰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国内新闻界     
《华商报》创刊55周年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老报人于去年11月15日在广州聚会,祝贺香港《华商报》创刊55周年,复刊50周年。《华商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报纸,由廖承志、夏衍、范长江、廖沫沙等人筹办,40年代在香港两度出版,前后4年6个月。该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在重庆的《新华日报》被国民党封闭后,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  相似文献   

15.
罗兰继享誉海内外的《罗兰小语》、《飘雪的春天》、《绿色小屋》等书后又出版了一部大时代的三部曲——《岁月沉沙》,作者从古老中国的新旧交替时期写起,穿越抗日战争、国民党迁台、两岸恢复交流、中国现当代史的三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6.
李雅 《出版科学》2007,15(4):85-87,96
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我国大片国土沦于敌手,在东北和华北,日军采取了直接参与出版活动和利用傀儡政权推行出版文化政策的方式,控制了区域内的出版业;在华中和华南,尤其是上海租界的"孤岛"和香港,则成为沦陷区出版业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大后方和敌后根据地的印刷造货任务,出版的抗日书刊极大地鼓舞了沦陷区民众的士气,与敌伪的出版统制作顽强的抗争.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新康报》在国民党统治的西康省西昌市前后出版了七年,最多发行到三千多份。我曾在该报工作过五年,现就手边资料和记忆所及,把它介绍出来,供研究报史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后期,出版业在大后方得到繁荣发展。由重庆出版界月刊社出版发行的《出版界》杂志,虽历时短暂,但整体编印质量很高,作者队伍名家云集,刊载内容丰富,及时、充分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书刊出版状况,具有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1月26日,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和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合举行《新华通讯社史》第一卷出版座谈会。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的专家,以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李蕾 《新闻与写作》2005,(10):F0002-F0002,i0001
9月10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工作者与晋察冀日报老报人齐聚河北省石家庄市,参加晋察冀19报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