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媒体融合是推动新闻生产创新的催化剂媒体融合又称为媒介融合,国内较早引入媒体融合概念的学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蔡雯教授,她认为媒体融合"是指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组成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和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体终端融合的过程"。1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和跨媒体发展使得新闻信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首先,阐述媒介融合基本内容。然后,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将面临传播局限性挑战、受众逐渐流失挑战、内容滞后性挑战。最后,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为实现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给出孕育新媒体思维、加深对广播新闻内容的解读、构建媒体平台、创新传播形式等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孕育了媒介产业融合现象。这一产业融合现象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给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使语音、图像和数据实现了融合,使不同形式的媒体彼此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得到加强。因此,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的概念应运而生,内容的增值能力倍增,内容创新的重要性凸显,受到国际大型出版集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文章在分析2015、2016年中国广告媒体市场情况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广告媒体的发展态势、消费者消费趋势及媒介接触习惯,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选择有效的广告媒体的策略,即媒介融合、户外广告创新、社交自媒体投放、视频网站投放、软广植入。旨在为广告主提供符合当下媒体环境趋势和消费者实际需求的广告媒体选择策略,增强广告投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广告传播的效果,引发更多人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媒体发展态势,促进广告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洋 《青年记者》2017,(17):97-98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媒体融合趋势的深化,技术革新和国内市场格局演变对广告业中广告的表现及传播提出了新的需求,由此出现了适应媒体与广告行业发展的创新思维,催生了新广告产业生态格局.媒介内容创造与媒介广告经营两个原本职能区隔分立的板块,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演进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交叉转型态势.原有的对受众单向的轰炸式传播方式正加速转换为“尊重本体需求下的吸引’模式”,①实现了从“外在形式内容化”到“生产方式内容化”再到“场景化信息精准筛选”的广告表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2010年国务院决定推动电信网、广电网及互联网三网融合决策的出台,媒介融合开始步入大规模产业运营阶段。媒介融合政策的出台,为河南卫视的运营创新奠定了政策基础和技术基础,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区域融合、产业融合、媒体融合和内容融合等四个维度探讨了河南卫视运营创新的转变方式和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融合发展成为现阶段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媒介技术平台以及产业与内容等等的整体表现抑或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各自现况,均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媒体只有切实从实际情况出发,明晰"互联网+"环境下的融合发展必要性,才能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而通过实践摸索探寻出媒体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声屏世界》2016,(1):154-155
广告主链家网广告目标借助视频媒体区域投放的广告形式,实现活动城市的目标人群深触达。广告策略借助超级品牌日,以单日UV最大化的广告形式造势,以及视频开机大屏的广告形式吸睛,达到高曝光、聚声量的效果。创新点启用优酷&爱奇艺双平台战略,通过精准定向、智能分配、媒介管理,跨网络视频平台控制广告对独立用户有效的展现次数,达到少流量、高曝光、高转化的投放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芙蓉  王昊 《今传媒》2012,(7):64-65
在技术进步、受众需求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近年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媒介融合己成为当前传媒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广播的媒介融合在实践上明显滞后,理论层面的研究尤其显得薄弱。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理论探索与个案的梳理,试图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我国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发展策略。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广播媒体需要在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创新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主流媒体平台聚合各种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政府管理资源,逐渐从主流舆论阵地走向治国理政平台,媒体内容治理也将走向综合社会治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回顾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继续繁荣发展,各类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寻找差异化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媒体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与媒介融合转型发展取得较大进展,探索了更多内容变现方式,确立了广告收入以外的变现渠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介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在数字信息技术的革新驱动下,"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领域的发展潮流.本文立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推进媒介融合发展、 深化媒体转型之路,从它在内容、渠道、用户、平台、品牌、经营和管理七个方面的融合,全面阐释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出发,将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与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结合实践观察并参考相关研究资料、明确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具体影响下,围绕具体电视新闻节目案例。从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制播形式以及新闻发布形式等方面为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如何在媒体融合下实现有效创新提出几点策略,并对当前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节目中使用的创新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媒体融合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在媒体融合之下,对电视节目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当前媒体与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发展与创新密不可分。适应新形势,抓住创新点,是推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变革和发展的重要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融合是我国媒体事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主要方向,通过对媒体形式的融合创新,构建一个高科技、高水平的媒体技术平台,整合新闻资源,对全媒体融合平台设计规划进行分析,探究合理的路径与手段,有利于推动我国全媒体融合技术平台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媒介技术不断创新,推动了新闻报道模式的变化,也导致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媒介融合日益成为人们在媒介传播中的焦点实践,形成了媒介内容整合的信息消费、网络整合、媒介平台整合;此外,媒体的融合促进了媒体市场的结合,对传统电视新闻的报道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让我们对媒介新生态下新闻报道的发展方向产生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许可 《传媒》2015,(12):35-37
在观念和技术层面不断更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介融合不仅使媒介的形态融合成为可能,更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媒介融合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媒介内容的融合以及媒介之间的融合,更包括多元化背景下的传媒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近年来中国的传媒集团都在扩展自己的经营范围和领域,使得在广告经营下滑的大环境下谋求新的经济效益点.媒介融合领域内的产业融合成为多数报业寻求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技术革命的催生之下,必然有新的媒介形式出现与其相适应。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多媒体及移动通信技术都有了高速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不仅整合了网络、传播、内容及接收终端等平台,同时促成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此,就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向进行分析,以期为电视新闻传播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各媒介之间的融合,对网络、传播、接收终端以及内容等各个平台进行了整合,并逐渐构成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在给传统媒体带来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为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转型的契机,本文主要对媒介融合形势下电视新闻栏目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析,以期为电视新闻行业的健康发展开辟出新的视角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轶哲 《今传媒》2014,(7):73-7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也进入了多种媒体并存多种媒体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电视媒体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势必要顺应媒体融合趋势,受之影响随之改变。文章旨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探讨媒体融合对电视节目策划的影响。全文围绕现有电视节目的案例进行研究,从节目形态、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营销策划等方面来分析媒体融合对电视节目策划的影响,同时分析媒体融合的渗透对电视节目的现状有着怎样的作用和启发,有助于了解电视节目策划的未来走向,推动电视节目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的总体要求,指出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本文以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生态作为基本研究视角,从技术生态的动力出发,探讨了主流媒体如何用技术赋能,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如何把握未来五年新技术带来的新特征,推动主流媒体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加快技术应用;如何从技术视角入手,推进主流媒体技术关键应用,推动主力军进入主战场。最后提出,技术生态发展要与产业生态融合,推动主流媒体做大做强全媒体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