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婧 《青年记者》2016,(1):35-36
记得刚上初中的第一节外教课,老师问我们:“你们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我记得当时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汉英词典,搜索“记者”、“新闻工作者”用英语怎么说. 11年过去了,那个年少时根植于内心的梦想种子早已破土而出,一点点发芽、成长.我也越发觉得,自己对于媒体、对于新闻有一种天生的热爱,这种热爱不需要很多具体的原因,无关于物质和名誉,只是单纯地觉得,做新闻让我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3.
我从1975年加入新闻队伍,至今已有12年,没有出过一次假报道,其原因是自己有防假“八法”。坚守“雷池”法。陆定一同志说:“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一直为新闻界所公认。这个“新近”和“事实”就是新闻的生命,也就是写新闻的准则。如果说搞新闻工作有什么“雷池”的话。这就是“不可逾越一步”的“雷池”。我多年没出假报道,头一条办法就是坚守这个“雷池”,恪守真实的原则,宁可不写,也不写假报道。破私立公法。此话虽是老生常谈,各行通用,但对新闻工作者尤为重要。因为一篇假报道在社会上造成的危害,远比一般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个别行  相似文献   

4.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关键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党性原则来统揽我们的新闻工作,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尽快走出地方电视台新闻宣传的几大误区。(一)变“妖魔化”为“真实化”:正确处理好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当前新闻从业人员中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觉得新闻宣传不多进行批评报道就难以提高收视率,在他们心目中,记者就是要敢于主持正义、对一切丑恶的事物嫉恶如仇,给予无情鞭挞;要敢于为民请命,为百姓申冤,当“现代包青天”;而自己的报道和言论是否带来负面效应则并不在意,认为即使有负面效应也是难免的。具体…  相似文献   

5.
李竞 《青年记者》2001,(1):49-50
老同志做好“传帮带”,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是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觉得有必要对这一老话题再次提出探讨,进行重新认识。“传帮带”这是新闻战线的光荣传统,它就像接力赛,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许多新闻战线的老前辈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良好的工作、采访作风,传给青年一代,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许多新闻战线的年轻人,也就是在“传帮带”中,受到启发,学到知识,得到锻炼,获得成功,使新闻战线人才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  相似文献   

6.
弄诗与写新闻,属两个不同的门类。因此,若把诗人叫“记者”,会显得大不恭敬;相反,如果把谁的本报讯说成“诗”,作者也会脸红。因为,这几乎等于否定了他的心血之作。有一个人却怪,硬要说“一条好的报道就是一首诗。”此人就是后来用“闻捷”的笔名写诗出了名的原新华社记者赵文杰。我是一个搞新闻的人,也读读诗,工作中也不时品味闻捷的那句话,心想,诗与新闻既同是舞文弄墨之事,个中总会有相通之处。读了杜甫的《石壕吏》,更有深切感触,觉得两者相通  相似文献   

7.
联系自己十几年做通讯报道工作的经历,感觉有三种境界,这就是:“有我境界,无我境界,独我境界。”追求“独我境界”“独我境界”,就是在观察问题,把握新闻素材,探索新闻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1986年初春,我发现,新闻媒介对改革者的报道逐渐冷落下来,我探其原因。觉得各级领导应该大胆支持和保护改革者。当时,肥城矿务局党委一直是站在改革的高度保护改革者,使企业改革步步深化。于是,我采写了《为改革者撑腰壮胆》的长篇通讯。大众日报在头版发表,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工人日报  相似文献   

8.
新闻策划:一个并非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可不可以策划?这是近来新闻界的加’1话题之一。如果要给“新闻策划”作界定,势必先要明确“新闻”的内涵外延。尽管对“新闻”这一概念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纪,莫衷一是。其中颇有影响的是“报道说”和“传播说”:即“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传播)。新闻必须经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但是新闻需要报道却并不等于就是报道。两者的关系是。报道是新闻产生的必要条件,新闻则是报道产生的结果;报道是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是报道过程中的信息。认为“新闻就是报道”,事实上是误把新闻报道活动与新闻信息搅在了一起。“新闻”不等干“…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1986年第12期,报道过安岗给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关于应重视报纸总编辑的作用问题。安岗说,我们“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看后,我觉得问题提得尖锐、鲜明,确实把报纸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原因,说了出来,牵住了牛鼻子。本人也不禁自动对号,越琢磨越有压力。一种被激励的心态,促使自己联系“如何办好地市报纸”讲点一己之见。总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是繁忙而紧张的,可以说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1986年第12期,报道过安岗给新闻研究生讲课时,提出关于应重视报纸总编辑的作用问题。安岗说,我们“中心的题目是新闻改革,而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总编辑的作用。”“枯燥的报纸是由枯燥的总编辑决定的。”看后,我觉得问题提得尖锐、鲜明,确实把报纸办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原因,说了出来,牵住了牛鼻子。本人也不禁自动对号,越琢磨越有压力。一种被激励的心态,促使自己联系“如何办好地市报纸”讲点一己之见。总编辑的工作,一般都是繁忙而紧张的,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一些记者和通讯员有种困惑,就是新闻报道难写。编辑部也反映来稿中“一般化”的稿件太多。什么是“一般化”的报道,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是主题重复,手法霄同,经常“撞车”的稿件;二是反映节日活动、农事活动、生产进度,唱“四季歌”的稿件。出现“一般化”报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避免“一般化”的方法也很多。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觉得主动出击抓问题,是克服“一般化”报道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里所说的“问题”,也就是新闻作品的主题。一篇稿件新闻价值的大小、社会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问题抓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上经济新闻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是好现象;同时,也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怎样使经济报道富有社会效益。有位乡领导干部对我说:“我对新闻记者,只好敬而远之,得罪不得,也热情不得。”原来,他把自己的“家底”端了出来,记者写报道给“照本实发”了。结果给这个乡的工作造成了  相似文献   

13.
“自己走路”,是我国广播新闻界有口皆碑的口号。它的含义就是广播新闻不要依赖报纸、杂志和通讯社,也不要照抄照搬它们的宣传方式和表达方法,而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广播新闻应当有自己采编的报道,自己撰写的言论,制作富有广播特点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4.
丁文隽 《视听界》2000,(4):22-22
“新闻策划能力”就是在把握新闻规律的同时,对报道内容、报道角度、报道形式事先谋划和策划的能力。基于对“新闻策划能力”的这一基本理解,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县级电台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策划能力。一、提高政治素质,强化宏观意识,是培养新闻策划能力的基础。有人说,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我认为,策划能力恰恰是节目主持人综合素养的体现,也可以说策划能力是新闻  相似文献   

15.
平凡 《新闻采编》2006,(1):28-28
什么是新闻故事?新闻故事在新闻类作品中不是一个独立的门类,新闻教科书中也没有新闻故事这个门类。新闻故事既是新闻,又是故事。所以,我觉得它和消息、人物通讯有相类似的特征。尽管在新闻教科书没有新闻故事这一类体裁,但在新闻报刊上,新闻故事还是经常存在的。新闻故事的特点是什么?新闻故事由“两个”词组成:一是新闻,二是故事。首先是新闻,其次是故事,新闻有新闻的特点,故事有故事的特点,合起来就是新闻故事的特点。作为新闻,特点就是“新”“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比如说,每年3月全国召开“两会”,这“两会”会内会外有很多新闻…  相似文献   

16.
常有读者议论:“我就烦看会议消息,又臭又长”.也常有记者感叹:“搞会议报道最没意思,出力不落好”.写者不愿写,读者不愿读.取消会议报道,行不行?不行.我们的报纸多是党委机关报,党和政府的许多重大决策是通过会议制定的,并要通过各种会议进行贯彻.况且,多数会议的召开是事出有因的,深入钻进去,你会发现会议还是信息的集散地.换句话说,会议是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纵观以往经济会议报道,主要弊病是:滥、长、空及写作的程式化,不要说读者不愿看,就是自己也觉得讨厌.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对重大活动、重大会议报道的思路需要做一些改变,话语创新应该是当下值得研究的课题。过去总觉得像全国两会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除了程序性新闻外,就是这“侧记”那“特写”外加“纷纷表示”。其实很多时候,所谓主流媒体人是凭着惯性工作的,重大会议报道给人的感觉总是端着“架子”,不是主席台上,就是主席台下。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一词在我们的使用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新闻事实,或新闻信息。一是指新闻作品。“新闻策划”如果是指新闻事实的策划,有如企业在公关工作中,策划、制造出一些新闻由头,以便让新闻机构报道,那么这是不足取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是反映、报道事实。如果他们的活动本身也成了新闻,如“质量万里行”的报道活动,那只是“无心插柳”的结果,而不应刻意为之。否则他们的活动就有制造新闻、甚至使自己成为新闻之嫌,就会损害新闻工作的声誉。“新闻策划”如果是指新闻作品的策划,那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作品只有如何构思写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倩 《今传媒》2005,(12):40
社会新闻通过报道社会中某个个体的行为、事迹来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在舆论引导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的是一种柔性的舆论引导作用,是春风化雨般的疏导,就是人们常说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也正是基于此,“情”在社会新闻的报道中就应该得到更好的重视。用情  相似文献   

20.
赵鹏 《青年记者》2016,(21):16-17
在今天的新闻传播领域,有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经常会出现反转新闻.本文探讨的反转新闻主要是指由于新闻采访、报道的不完整、不严谨而造成的在事实传播过程偏离事实主流的现象. 从抢“第一落点”到当“第一定义者” 新闻竞争既要速度、时效,也要准确、恰当.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媒体过分看重新闻的速度和时效,认为事实可以不断被修正.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无论何时,准确与恰当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第一落点”本就不该是我们的目标. 把“第一落点”放给新媒体,把“第一定义”攥在自己手.这是我们今天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