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杨兴菊 《大观周刊》2012,(26):173-173,162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但现在有很多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较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初中学生学好语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感受和体会,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学习中要注意两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学习活动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与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学习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发掘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千万不能本本主义,画地为牢,越俎代庖。新教材中的语文学习具有开放性以及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和可选择性等特点,它与阅读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要矫正过于依赖课本和把课本的利用主要定位在阅读教学上的倾向。 如果把语文学习单元当作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并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就全背离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2.
黄忠华 《大观周刊》2012,(10):199-199
语文是初中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以后对于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还在某些方面左右着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淀。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寻找新的途径实现对于学生的良好的语文教学。本文从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的角度出发,谈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的必要性,分析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实现有效整合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3.
刘桂花 《大观周刊》2012,(45):307-307
新课程改革强调汉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文探讨了在新型的学习模式下进行初中汉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康可 《大观周刊》2013,(11):251-251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语文老师普遍关注、又均感困难的问题。许许多多的语文老师对此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虽然学困生人数不多,但对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却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本文从分析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形成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入手,在理论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多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厚喜 《大观周刊》2012,(21):273-27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政治教学的理念也不断得到更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多媒体被引入到初中政治教学中,这样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这样就会有利于把初中政治课堂的知识更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这种教学媒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刘立刚 《大观周刊》2012,(15):153-153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高中的学习和初中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知识量增多,难度加大让很多学生疲于应对,语文这一学科在知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初高中知识衔接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在高一语文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小红 《大观周刊》2013,(9):104-104
语文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将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语文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语文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余荣 《大观周刊》2013,(12):154-154
高中学生的语文积累工作,应该有不同于小学、初中阶段积累的特点。多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还没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他们的语文积累有课程和教材所规定的,也有自己学习过程中随机获得的。学生进入高中,一般都会产生大致明确的学习需求,因此一些相关知识和素材的积累就要围绕自己选择的方向来展开。因此,语文梳理目的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语言材料和其他语文因素的积累中理出有规律的线索,形成便于提取和吸纳、易于激活和联接的秩序,强化语文积累“储存库”与输入输出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应飞 《大观周刊》2012,(14):202-202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古代社会,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对学生学习现代汉语也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莫翾 《大观周刊》2012,(50):240-240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圈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义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丌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索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王亚青 《大观周刊》2013,(5):166-166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孙自勋 《大观周刊》2012,(37):252-252
一、恪守语文教学的中庸之道 “中不偏.庸不易。”语文教学的“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庸”就是以平常心对待语文.把语文学习当作生活的常态.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的人,  相似文献   

13.
刘欣 《大观周刊》2011,(20):54-54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方法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代兴蓉 《大观周刊》2012,(15):207-207
当今社会许多社会人士与教育者往往把评价停留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考察上.表现为对学生考试成绩的过度关注。笔者认为过程评价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下面就自己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亲身做法.谈谈本人对过程评价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许文兰 《大观周刊》2012,(13):186-186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无所不在。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羊着措 《大观周刊》2011,(20):58-58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越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创造能力呢?  相似文献   

17.
张旺平 《大观周刊》2012,(43):316-316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所回归,但是“肢解课文”“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学模式依旧盛行。把一篇篇经典美文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机器”,自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唯有以提升语文素养为主,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经典文章之“美”。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健全的语文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可以通过经典美文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堂是体现学生主体的主要阵地.也是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只有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体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教学思想,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主体意识。为此.创设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应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枝 《大观周刊》2012,(22):193-193
初中是一个智力逐渐被开发的学习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不断趋于成熟。语文是我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学科.透过这一学科,学生能够了解中文字的书写、发音以及中国文学,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相当重要的。情感教育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育理念,是针对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而创设的教学意识。近些年,我国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仍存在其他一些不利因素,例如中学生情感意识较差等。本文主要从情感教育的意义和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刘志军 《大观周刊》2012,(26):162-162
由于认识的不足,使好多学生进入一个误区,高中多数学生认为语文知识已经在初中学完了,汉字也基本认识,语汇也有了相当的基础,觉得语文的积累学习已经到了放一边的时候。再加以高考的压力,语文的功利效果很不明显,不如多花点精力在数理化上。因而,现在的高中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的对象往往不是语文,语文学习之风“式微”而“式微”了。这种局面的出现自然与考试评价机制、选拔制度有着直接关系,但要改变它,语文教育本身并非没事可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