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文献数量分布、采纳主体、采纳客体、关注因素、理论与模型应用、研究结论等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文数据库中云计算采纳行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应重视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云计算采纳行为研究,以促进他们应用云计算技术;个人层面的云计算采纳行为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需要构建符合云计算技术特征的实证模型;需要结合应用情境分析云计算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云计算的安全、隐私、信任将成为本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云计算采纳行为研究现状的分析,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意义]探究用户对开放政府数据(OGD)采纳的关键因素以及作用机制,以为开放政府数据在信息系统用户采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过程]基于信任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理性行为理论,提出开放政府数据用户采纳整合模型,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和定性比较分析(QC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结论 ] PLS-SEM结果表明,用户态度对OGD采纳意向具有显著影响,而感知有用性和主观规范对OGD采纳意向的影响不显著。QCA结果发现3种导致OGD高采纳意向的组态,以及4种导致OGD低采纳意向的组态。研究结果期望对用户采纳OGD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运用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感知成本4个因素来探究读者采纳手机图书的行为决策。研究结果发现: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对行为意向有正向的显著影响作用,同时绩效期望在努力期望和行为意向间起中介作用,社会影响和感知成本对行为意向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开展手机图书业务的企业可尝试通过提升图书内容质量、改进界面开发、简化操作流程以及培养网民版权保护意识的途径改变目前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餐饮外卖移动APP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移动商务快速发展,O2O模式的移动商务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研究餐饮外卖移动APP信息采纳行为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及推进O2O模式移动APP的应用起到重要作用。[方法/过程] 以技术采纳和使用整合理论及感知信息质量理论为基础,构建餐饮外卖移动APP信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收集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所构建模型的适用性及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方向及程度。[结果/结论] 餐饮外卖移动APP信息采纳意向受到绩效期望、社会影响、感知信息质量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采纳意向未达到显著性影响;采纳意向和促进因素正向影响采纳行为。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等过程的基础上,对技术接受模型进行扩展.重点探讨知识联盟中企业信息技术接受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拟定相关的测度指标和测度方法;期望通过分析模型中关键因素感知有用、感知易用和感知安全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释和预测企业信息技术接受的行为,为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纳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信息系统采用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系统采用是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行为模型的探讨方面,试图寻求一种理想的模型来解释人们为什么接受新的系统或技术。本文详细论述了三种常用的模型——理性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并对这三种模型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传统信息系统采纳模型,结合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相关理论,从一般技术因素、特定技术因素、用户心理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移动图书馆用户采纳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且采用SPSS 17.0和PLS结构方程软件对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移动性、用户创新性、感知信任和网络外部性是影响用户采纳移动图书馆的主要因素,而感知有用性、感知货币价值和社会规范对用户采纳移动图书馆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相关理论和文献,从互联网技术采纳、有用性预期、传播渠道、信任、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等 角度构建网上农业科技知识服务农户采纳行为的理论模型。在量表调查的基础上,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 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验证。结论显示:互联网技术采纳、有用性预期等通过采纳意愿间接作用于 采纳行为;传播渠道以信任为中介变量对采纳意愿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采纳行为。所以增强农户采纳意愿、提高农村互 联网普及率和加强农户对信息传播渠道的信任是提升互联网对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媒介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大量供给及用户注意力稀缺性,导致了其激烈的生存竞争。对于亟待发展的学术APP而言,研究其用户采纳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经典用户行为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学术APP的特点,构建学术APP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满意度、感知权威及社会影响对学术APP用户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术APP开发者应当增加资源的可获得性,提升用户对有用性与易用性的感知;强化APP属性,提升用户满意度;严格控制资源的专业性,维护用户对权威性的感知;扩大学术APP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研究用户采纳虚拟学术社区的影响因素,获取用户对虚拟学术社区的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推广虚拟学术社区、方便虚拟学术社区用户学习或科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UTAUT模型,结合用户采纳虚拟学术社区的基本特征,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进行模型验证。研究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正向显著影响用户采纳意愿,努力期望正向显著影响绩效期望,便利条件正向显著影响努力期望。  相似文献   

11.
The continuous use of eGovernment services is a de facto for its prosperity and success. A generalised sense of citizens'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and satisfaction offer opportunities for governments to further retain needed engagement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itizens' continuance use of eGovernment service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DeLone and McLean IS success model, and E-S-QUAL, a survey of 471 citizens in the UK, engaging in online public services, found that prior experience, social influence,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personal outcome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a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citizens' intention to use eGovernment, when they are regulated, through citizens' self-efficacy. The present study extends the roles of pre-adoption and post-adoption by offering a self-regulating process. Therefore, it demonstrates how critical it is for the government's l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patterns of the long-term process for electronic systems continually.  相似文献   

12.
用户信息消费的TPB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国内信息消费论文进行空白点分析之后,提出影响用户信息消费过程三个层次的因素:信息消费目标直接影响因素;个体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影响因素和影响用户认知等的因素。基于此影响因素分析,借鉴消费者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用户信息消费TPB模型,试图揭示用户信息消费行为模式、相对完整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信息产业营销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孕妇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丹  韩毅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7):91-98
[目的/意义]探索孕妇在妊娠期间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开展孕妇信息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和关键事件法,以25名孕妇为对象(其中5名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分析孕妇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参照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构建孕妇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及信息因素对孕妇信息规避行为皆有一定的影响,在用户一般信息行为模型中应凸显信息规避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2006-2007年国外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7年国外基于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的研究,在信息检索行为理论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检索行为模型、基于认知学的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用户特征与信息检索行为之间的关系3个方面;在基于特定人群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科、组织团体、职业5个类别;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研究特点:研究主题丰富;医学是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研究最热门的学科。研究的不足:部分研究的实验样本规模过小、分析方法单一;用户信息检索行为与改善信息检索技术结合较少。  相似文献   

15.
张妙妙  丁一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20):141-147
[目的/意义] 跨理论模型(TTM)广泛应用于健康行为改变研究中,回顾跨理论模型的发展沿革以及相关的人类信息行为研究,以期更好地认识信息行为在健康行为促进中的关联和影响机制。[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回顾跨理论模型的发展历程,着重探究其中与人类信息行为相关的内容,以及二者结合的实证研究,初步总结了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中各阶段涉及的信息类型和信息行为。[结果/结论] 对跨理论模型和人类信息行为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为今后探究不同改变阶段中信息类型、信息行为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实证研究和策略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通过对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的多案例分析,探究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学习型团队信息搜寻行为普适性影响因素研究提供实证参考。[方法/过程]采用参与观察、非结构深度访谈、关键事件等方法收集数据,通过编码分析数据,构建了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初步理论框架,阐释了框架中的各要素,并修正了初步理论框架,形成大学生学习型团队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信息搜寻行为主要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前者包括团队构成、团队资源、团队沟通、团队目标;后者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竞赛题目。阐释了各因素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数学建模团队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最后,结合笔者之前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大学生学习型团队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17.
鉴定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产生影响与控制的行为主体,通过对行为主体信息行为的类型划分、信息行为基本要素的剖析,在系统威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系统信息行为的监控逻辑模型,该模型由实时监测、信息行为知识库、安全预警、动态管理功能模块构成,并给出该系统的实现架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总结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现状,提出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国内外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的相关理论成果,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对跨学科信息需求、信息查寻渠道、信息查寻障碍、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结论]研究认为,未来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研究可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①结合已有研究,系统发掘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因素;②在D.Ellis经典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模型;③结合创造心理学,探讨跨学科信息查寻对跨学科知识创新的影响;④针对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特征,改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文献数据库用户心智模型理论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从多个学科视角对心智模型的概念进行分析。其次,分析心智模型引入到情报学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原因,并对心智模型与信息行为研究的一些核心范式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从而确立在信息行为情境下分析用户心智模型的理论基础。最后,对我国综合性文献数据库用户心智模型的形成和构成进行分析,以为今后从定量化角度测量心智模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实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新信息技术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系统概括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现状能够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以国内外文献调研与分析为基础,厘清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基础理论及影响因素。[结果/结论] ①计划行为理论、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理论与模型是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②影响移动商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因素包括用户个人因素、移动商务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及多方面综合因素;③现有研究还存在着部分研究样本数量及代表性不够、大多采用截面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局限在认知范畴等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