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媒介     
整个世界几乎都把记者看作灾祸惨剧和暴力行为的最先反映者,新闻界也往往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对灾害的报道中。本期的《美国新闻人如何报道灾难》中,总结了美国新闻从业者进行灾难和大规模暴力事件报  相似文献   

2.
此次调查所提问题如下: 1.你认为一个采访灾难事件的记者,应该做哪些心理准备?具备哪些素质? 2.你认为你和你的同行身上有哪些"英雄品质"和优秀素质值得肯定和颂扬? 3.常采访痛苦场面,常接触悲惨的人和事,这会不会对你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一般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4.作为较多报道灾难事件的记者,一定经历了比一般记者更多的灾难场面,身在其中,你怎样看待竞争中的一些同仁为完成任务而不顾当事人感受,残酷"挖新闻"这类情况(诸如儿子遇难,家里人担心已近耄耋的长辈不能承受打击而竭力隐瞒,但记者为了抓拍"精彩"照片而故意将噩耗告诉老人)?  相似文献   

3.
在灾难面前,公共传媒应是社会中的第一瞭望者。于是,新闻界面临着一个考验,那就是灾难报道与新闻伦理的课题——如何突显情感基调和人情关怀?如何处理新闻性与道德伦理?如何在满足知情权和保护隐私权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这就要求记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将新闻做成"心闻":通过报道在受众和遭受灾难的人之间建立一条感情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灾祸事件一直是新闻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媒体报道的重点,有些西方新闻写作教材把灾祸报道分为两类——事故报道(Accident)和灾难报道(Disaster)。事故报道主要指人为灾祸,如交通事故、空难、人质扣押等;灾难报道主要是自然灾害,如水灾、地震、热带风暴等。区分这两的关键在于新闻事件的严重性,即死亡的人数。如果一起交通事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  相似文献   

5.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危机证明了专门的能源报道记者的重要性.不幸的是,3月11日灾难发生时,美国并没有多少记者在场.<纽约时报>能源和环境报道的资深记者马修·沃尔德(Matthw L.Wald)是少数现场记者之一,该报对这次灾难进行了出色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略论记者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灾难报道中记者的角色定位较难把握。本文总结了记者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误区,指出记者在灾难报道中应承担调查预警员、记录者、舆论引导者和民生关注者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7.
学深摸透     
有一些编辑和记者同志,包括我自己在内,曾经有这样一种看法:报纸主要是报道事实的,搞理论是理论家或者是编辑部理论组的事情.这种看法,就如同战士把武器推给别人一样,跟我们革命的新闻工作者的身份,跟我们所担当的任务,是多么不相称啊!难道报纸的主要任务,不是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吗?回答当然不能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8.
准确、全面、客观地报道灾祸事件,不仅是记者的天职,也是满足保障受众知情权的需要.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西方权威的新闻写作教材和灾祸报道的实例,总结西方灾祸报道的规律,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记者的心理压力主要分两类:一是采访突发灾难陛事件可能带来的心理创伤,二是日常采编工作本身的压力.提防灾难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天灾人祸不可避免会带来人员伤亡,而记者常常是抵达现场的第一批人,直接暴露在血腥而惨烈的画面前.面对当事人的恐惧、家属的悲痛欲绝,强烈的情绪体验往往意味着一次心理创伤.同时突发事件报道往往意味着要在短时间里连续作战、采访资源竞争和报道方式创新等等,身心俱疲下的巨大压力也是一种创伤.  相似文献   

10.
田文生 《青年记者》2017,(25):58-59
毫无疑问,灾难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近年来,汶川地震等灾情严重的灾难都成为受众普遍关心的重大新闻.做好灾难报道,是新闻媒体的本职工作,在灾难报道中“来之能战”并“战之能胜”,是媒体记者的重要基本功和职业使命. 10多年来,在开县井喷、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等重大灾难发生后,我均在24小时内进入最核心现场进行报道.现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就灾难报道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谁应该是灾难报道中的主角?答案似乎是明确的:灾难当中的受灾群众——说出他们的状况、表达他们的呼声、描述救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灾难报道中,我们有时看到的情形却不是这样.在这次芦山地震的报道中,我们看到的报道,过多地集中在救援动态上,而受灾群众的状况和灾区需求却往往被一笔带过,沦为配角. 更有甚者,有些人、有些机构甚至把灾难当成了自我表现的作秀平台.  相似文献   

12.
正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考验记者的新闻伦理控制能力。当下电视新闻记者缺乏或漠视灾难新闻现场采访报道的新闻伦理问题,导致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质量存在诸多伦理问题。控制好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伦理至少应该从六个方面着手:尊重生命权、多元信息渠道、采访视角独特、零度叙事、亲和的新闻语言和尊重隐私权。  相似文献   

13.
矿难、地震、空难…每当有重大灾难发生,我们总能在灾难现场看到记者的身影.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也很脆弱,他们也是灾难事件的受害者:新闻界必须重视记者心理健康和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14.
庄园 《新闻窗》2013,(5):57-58
在灾难发生的瞬间,所有人都在往外跑,但有两类人往里走,一类是军人,一类是记者。 在此次雅安地震的报道中,记者努力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把自己融入到灾害现场和灾民生活里,实现从外围的旁观者到现场的亲历者的转变,从激动的目击者到清醒的审视者的转变,在对新闻现场的无限逼近中,完成对灾民记忆的叙述。  相似文献   

15.
在本文中,社会冲突专指与灾难相联系的社会矛盾的非常形态.人为灾难是灾难中的一部分,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或导致的灾难.人为灾难报道由于与社会冲突有着更紧密的关联性,因而其难度远甚于自然灾难报道的难度.从事人为灾难报道,记者必然面临如下三种冲突:一是自身与人为灾难责任人之间的冲突;二是受害者或其亲属与责任人及深层次相关人之间的冲突;三是记者本人的激烈的内心冲突.在以上三种冲突中,前两种属社会冲突的范畴,后一种则属于个人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是呀,认同感在哪里呢?以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经验,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孤独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出差,在火车上凝望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心中还在琢磨怎样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获取证据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这固然有江湖豪气,但记者毕竟不是独行侠,面对充满未知的采访,支撑你坚持的力量在哪里呢?同时,作为一名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你的报道可能很难获奖,也许还会面临诉讼的麻烦和风险,推动你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7.
灾难新闻,是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祸等各种灾难事件的报道。从大众传播的规律而言,灾难事件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力、冲击力和破坏力,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生活上带来巨大的震撼,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灾难新闻报道,历来是报道要求高、受众关注度高、操作难度大的新闻报道领域。近年来,国内外灾害事件频发,灾难新闻报道构成了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大众媒体如何做好灾难报道,达到稳定社会的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的灾难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灾难报道可以这样做虽然经历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难报道的历练,但因为此次日本地震报道涉及到跨国、跨文化、跨语言以及多重灾难、核辐射不可控等难点,对媒体的专业性提出更高要求,也为讨论提供了更多着力点.1.灾难新闻是否需要痛苦的表情.表现灾难可以有多种途径,但在报道吸引力和避免伤害之间如何把握平衡?此次日本地震报道,媒体人和学者都表示出警惕.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遇上了两次火灾事故的报道。一次是1996年1月31日湖南邵阳祭旗村的火灾;恰恰事隔一年后,长沙燕山酒家的大火灾被我遇上。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采写灾难报道很不容易。报社老总常说:“不管灾难现场报道能否发出来,上面的态度如何,记者首先必须赶到现场。”去年1月29日凌晨4点多,长沙市燕山酒家发生特大火灾,当场烧死8人,有32人在送医院途中或经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重伤27人,直接经济损失近80万元。当时有关部门向记者打招呼:“不  相似文献   

20.
揭露风险重在现在而非未来环境新闻最核心的新闻价值在于揭示环境风险,着眼点主要是在将来.然而,曾荣获2007年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肯·维斯说:"就我来看,太多的环境报道集中于未来的灾难阐释,或者对未来几年将会发生灾难的状况分析.这样的报道新闻价值会大打折扣."①因此,环境新闻采访的第一条技巧就是让受众能够感受到现实的环境灾难,哪怕记者把重点放在环境灾难的未来趋势上,仍然需要强调这些风险对当前生活的威胁.魔方拼凑法.环境新闻属于科学传播,相对于社会新闻,环境的风险具有某种程度的隐秘性,不易被人察觉.从科学层面来说,多数科学家毕生致力于一两个具体领域,但是很少有记者能够耐心地通过采访一些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然后把整个魔方拼凑起来.肯·维斯认为,单个的变化往往不易被人察觉,然而这些琐碎信息都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把这些七巧板拼凑成一个魔方,这个新的立体魔方就会给人一种全新感觉,构成了现代人所畏惧的"威胁",从而展示出风险.环境记者要拥有这样的能力,需要花很多时间与科学家在一起,还要阅读报刊,查阅与标记各类相关学术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