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如今提起居庸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来中国者必到长城,到长城者必去居庸关,居庸关已经成为了北京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居庸关如此受到游客的青睐,得益于其悠久漫长的历史文化。居庸关早在上古时期便是"天下九塞"之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北京的一道天然军事屏障。元代,北京正式成为了全国的首都,居庸关的军事地位显著上升,驻守了精锐的侍卫亲军。明代,为防止蒙古人南下,屡次修固居庸关,使其成为铁桶山河。清代一统宇内,居庸关军事地位下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终成为了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陈章 《历史档案》2020,(2):90-100
侍卫是清代宫廷中的特殊群体,其待遇与奖惩等与其地位息息相关,对此类问题的探究关乎对侍卫群体的整体性认识。侍卫的待遇主要表现在俸禄、津贴和封赏三方面,此外衣食住行及医疗待遇等生活保障也相当优渥。不过,由于与皇帝的亲近程度和民族身份的不同,侍卫的待遇具有一定差异性。清廷对侍卫的管理比较规范,约束相当严格,奖惩措施往往因人因事而定,且易受皇帝对事件的判断及其主观好恶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出唐昭义军墓志及其他史料可见,唐代藩镇军将存在一定的退休制度,这一退休制度包括退伍、退休两个阶段、允许请退、退休年龄因军官级别的高低而不同、退休还有一定待遇规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傅丽 《兰台世界》2015,(6):74-75
明朝时期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双重监察体系,其中提刑按察使司是明朝地方监察的主体。本文探索了提刑按察使司制度的形成过程、职能及其监察运作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明代的提刑按察使司制度进行了点评。  相似文献   

5.
清代的侍卫中,除了三旗侍卫与宗室侍卫之外,还有汉侍卫。奕赓在《侍卫琐言》中谈到汉侍卫是通过武举选拔的侍卫,但考察清代官书档案,会发现除通过武举选拔汉侍卫以外,还包含遣子入朝、督抚荐举、水师侍卫等多种方式,汉侍卫选拔呈现多元化。这些选拔方式与绿营制度相结合,使得中央提高了对于绿营的掌控力。  相似文献   

6.
新开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辽东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以运动战为作战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将美械装备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号称蒋家“千里驹”的国民党52军25师全歼于新开岭地区的著名战役。此次战役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一次作战歼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传播条件下的隐匿性、交互性以及非理性等特征为复杂、敏感、政策要求高的涉军舆情研判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诸多误读误判为科学决策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而,只有在舆情预警、汇集、分析、处置各个主要环节克服思想认识偏差,校准目标方向,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开展网络涉军舆情的应对与处置等工作。本文试图从网络涉军舆情研判易出现的误区切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8.
"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1])三司使这一官职群体在北宋的三百多年发展历程中,从兴起到废止,在北宋朝的财政制度改革中均扮演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从其角色演变,可探析并总结出其对当今我国的财政体制运行给予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明代武官系统中的镇抚司与镇抚官名目均袭自元代,但明初的镇抚司与元代一样管军而不司法。洪武十五年,镇抚司依卫所建制隶于锦衣卫,同时被赋予鞫讯卫外重案的职能。洪武后期,明太祖曾两次申禁镇抚司理刑,对以后的制度规定产生了“祖制”影响。靖难以后,锦衣卫参与卫外刑事得以最终确认,至成化时门达掌镇抚司事,北镇抚司在规制上仍只可视为原(南)镇抚司的分支机构。晚至正德以后,南、北镇抚司的名目始并见于(万历)《明会典》,北镇抚司具备独立于南司的办公体系,诏狱指称和镇抚司的治狱范围逐渐明晰,北镇抚司专理诏狱成为定制。北镇抚司在锦衣卫官署内,镇抚司狱附于其地;南司则位居其南。所谓诏狱、卫狱(南司狱)、镇抚司狱,实均指这一所监狱,这是因锦衣卫、镇抚司司法职能分化而导致的区分。明后期,镇抚司的治狱范围超越制度规定的“妖言大逆”,乃至全以皇帝意愿委治刑事,导致明末诏狱之滥。  相似文献   

10.
他长年奔波在弥漫着粉尘与硝烟的坑道里.与风钻和岩石作伴,见证和记录着工兵兄弟的风采;他从军15载,从士兵成长为宣传股长,谱写着激情满怀、无怨无悔的军旅新闻之歌。他就是全军优秀参谋军官、某工程团宣传股股长王刚。  相似文献   

11.
抗战八年,有六年多时间何基沣是在鄂西北度过的。此间,作为77军副军长,何基沣倾力主持军事教育工作,为77军造就了一批抗战人才;作为179师师长和晋升后的77军军长,他率部奋勇杀敌,长期坚守在荆(门)、当(阳)、远(安)、南(漳)一线;作为中共特别党员,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抵制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分裂阴谋,从各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为中共及新四军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从法理而言,《唐六典》及有关涉及唐代行政法文献,一般记载唐代三省吏部下辖四司,其长官为吏部、司封、司勋、考功四司之郎中、员外郎,四司长官协助吏部尚书及侍郎,构成了完整的尚书吏部职能。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三司使是最高的财政长官,掌管一国财政,地位仅次于中书和枢密院。在这过程中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一直不断地强化,逐渐削弱和分化宰相执政机构权力。三司使的设立更是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形成三司使、枢密、宰相三足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一、从<梦溪笔谈>中看沈括对官方档案的利用 1.利用皇家档案.沈括提到在编定祭祀制度时,曾对祭祀的次序有所怀疑,从而追溯到唐代有记录的旧制: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至天宝九载,乃下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官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为"正祠".这里记载了唐朝时期皇帝郊庙记录于册,并有祝词,唐天宝九年,皇帝下令将"奏告"、"祭告"改称"朝献"、"朝飨",并在册中记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清末,为推进司法改革,中央和地方都设置了司法行政机构总揽司法改革的全局,在中央改刑部为法部,在地方改按察使司为提法使司,本文试图对提法使司的具体设置及执掌作一初步探讨,并从学理上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凝聚和彰显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了设计规划者和居住者的品位与素养。昆明作为城池进行有规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在明沐英为云南镇守国公期间。当时的昆明城以五华山为昆明主脉,正义路作为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五华山为中心点,云贵总督府、巡按察院、都察院、布政使司署、提刑按察司、都指挥使司都集中于今正义路、威远街一带。整座砖城的城区面积约有三平方公里,城周围"三百三十四步,共一千九百六十七丈"(《近代  相似文献   

17.
<正>杀降1864年1月19日下午,寒风飕飕。一只小船载着大清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离开上海,穿越"这个条约口岸西面纵横交叉迷宫似的水道",踏上了寻找戈登之旅。尽管从未谋面,但赫德对这个领导着"常胜军"的英国皇家工程兵少校并不陌生。事实上,戈登正是赫德在上海地区军事上相对应的人物。戈登"命令他的外国军官和中国军队将加农炮的火力瞄准太平军据点",赫德命令手下的海关税务司,为"常胜军"的行动提供真  相似文献   

18.
在“棱镜门”这场典型的涉军负面事件中,美国政府着力将舆论战作为“防守反击”的重要手段。政府、政客、媒体纷纷以新媒体的力量,为该行径辩护,呈现出快速反应、模糊软肋、拉拢民心、服务引导、名人游说等特点。我军应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从态度表达、理念传递、方案策划、组织实施等方面优化引导方略.使我军在军事舆论斗争中立于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9.
丁沾沾 《文化遗产》2017,(2):109-120
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军声"是明代驻军形成的粤语方言岛。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法,调查了连南瑶族自治县"军声"的语言活力和使用者的语言态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指出连南"军声"无疑是一种濒危方言,且不同村落濒危程度不同。文章最后从人口的迁入与迁出、语言认同感、使用人口比例三个方面分析了连南"军声"濒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及民国诰敕文书,其中,清代22件,顺治朝3件、康熙朝2件、雍正朝1件、乾隆朝3件、嘉庆朝2件、道光朝5件、同治朝2件、光绪朝4件,另有民国时期1件。诰敕文书是明清两代封授官阶以及“覃恩封赠”官员本身、妻室及其先人的凭证。其制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告身”,宋代始由官员本身延及先人。明清之际又有所发展,形成一套较为复杂的诰敕制度。其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点:1.诰敕之分:以一品至五品官给予诰命文书;六品至九品官给予敕命文书。2.文职封赠官阶名号:正一品曰光禄大夫,从一品曰荣禄大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