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广播电视界正进行一场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体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服务和接收方式,也促进了广播电视与通信、互联网业务的相互交融与渗透。本文将从十个方面简要介绍广播电视技术领域的发展热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及广播电视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通信、广播电视产业的技术在不断地进步、衍化、融合、涌现出移动互联网、网络视频、IPTV、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等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形态。下一代网络的融合与发展成为趋势,“三网融合”为人们展示了美好的数字生活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我国的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在广播电视行业,对5G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改变了广播电视行业的经营模式。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网络相关技术正处于开发与研究时期。有必要探讨5G移动通信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5G移动通信技术的含义,然后详细论述了移动通信对广播电视的影响,重点探讨了5G移动通信环境下广播电视的发展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许强  凌宝龙  张磊  张泉 《传媒》2019,(10):17-19
在国家“互联网+”政策大背景下,全国各行各业均在寻求网络化层面的技术革新以及新的业务增长点,广播电视行业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发挥自身的固有优势,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机遇完成国家宣传工作是整体广播电视行业应当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3G时代的来临,移动互联网以其丰富多彩的应用成为广大企业挖掘的下一个金矿。作为新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主要是在开源软件和开放技术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已经逐渐具备让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使用任何通信设备去做任何事情(5个“Any”)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手机电视新媒体的发展移动通信和电视广播是当今信息通信领域两个影响力最大、同时也是发展前景最广阔的行业。在各自经历了数字化发展并与互联网结合后,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都在向着个人化、多媒体、宽带化的信息服务方向发展。数字化后的电视广播,通过双向改造或借助电信网络,其业务模式已经从单项广播扩展  相似文献   

7.
5G时代的到来,将会让行业发展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固有模式发生巨大的改变,因此,越来越多的传媒机构开始抢先布局,抢着在5G技术改变的传播形态、传播格局背景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并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5G时代的传播形态与传播格局最大的几个发展特点是由注重信息传播转向重视真实体验、由现实社交向场景社交转变、由“互联网+”向“+互联网”转变等。  相似文献   

8.
陈淑洋 《视听界》2004,(3):80-80
广播电视统计是我国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行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广播电视统计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本文试就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和如何加强广播电视统计工作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广播电视统计的内涵及特点广播电视统计就是对广播电视行业各种现象总体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反映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和事业发展情况,全面、准确、及时地提供广播电视统计资料,为各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指导工作、制定政策、编制广播电视发展规划及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提供可靠依据。科学性广播电视统计应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科学地确定统计指标的名称、涵义、范围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以其影响范围广和便捷性的优势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技术极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广播电视行业,同时也呼吁将广播电视技术和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融合有效应对广播电视行业改革创新发展,满足更多用户的广播电视需求。未来的广播电视行业在发展当中要进一步深化对技术融合优势的认识,并积极探索促进技术融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55-55
3G来了!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3G的真正魅力并不在于技术演变,而在于它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切身变化。而要想了解3G作为“下一代通信”究竟有多大的潜力,不妨来位于新加坡的惠普CooRown看看。这里可以让你清晰感受到“下一代移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5G技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探讨分析5G为广播电视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实践,预测5G技术在广播电视的应用趋势,旨在为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行业中5G技术的实践应用水平带来更多参考与启迪。  相似文献   

12.
互动电视:即将崛起的“第五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产品迅速走入人们家庭,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产品——电视机跟网络技术结合就产生了最理想的娱乐工具:互动电视。互动电视(ITV或INTERACTIVE)又称“宽带交互电视”,将广播电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互联网、手机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形成了多形态的媒体竞争,新旧媒体的更迭交替使部分传统媒体有边缘化的倾向.而日趋壮大的新媒体也正从“边缘化”向“主流化”迈进。积极应对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冲击,切实提升在新媒体格局中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值得广播电视工作者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是网络经济的时代,社会发展与网络信息同行,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了质的飞跃。然而,传统形式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因互联网的出现受到了严重的波及,大众在互联网的支撑下,通过智能设备上的各类APP能够快捷、简便地获取相关的传播信息,致使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方式上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其传播程度也逐渐降低。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必须正确认识“互联网+”下的传播特征及带来的影响,积极结合“互联网+”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上的应用开展新型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互联网网络在大众传播中的应用,打破了该领域与通信、电子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界限,为传统的大众传播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如果将宽带网络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则会令这些传统媒体在新的时代有所突破。2003年之后,中国宽带网建设已经从最初跑马圈地的阶段进入了一个以互联网应用服务为中心的新时期,宽带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其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索5G时代背景下,前沿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新业态变化,紧扣广播电视发展脉络,结合信阳市情和信阳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我台")当前实际情况,提出5G技术与广播电视系统技术融合的可行性,探索5G时代广播电视全新架构和系统组成,给出用户接收业务的流程设计,为我台乃至行业5G前景下广播电视系统的布局及相关课题研究提供实施方案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清音视频呼啸而来、交互电视稳步踏来、新媒体发展势不可挡、下一代技术呼之欲出……未来的广播电视将会带来哪些新意?所有的这一切都将在2010年3月23—25日召开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2010)”上为您精彩呈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07,(2):42-46
“下一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广播电视发展的影响”系国家广电总局重点科研项目,由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战略专业委员会牵头承担,参与调研的系统外单位主要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系统内单位主要有: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广播科学研究院、陕西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河南广电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本文系专项研究报告之于,该专项负责人;董年初、成员:范洁、朱新梅。本刊已在2007年第一期刊登了上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刘亚萍 《青年记者》2011,(26):69-70
电视媒体产业发展状况1999年是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模式的正式确立时期,6月,我国第一个广播电视集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之后,国家广电总局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制定了22个实施细则,具体论述了“实行多媒体兼营”、“经营性资产可以上市”的相关事项,充分体现了国家广电总局把广播电视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心.至今,全国已有几十家广电集团挂牌运营,在资源整合、产业化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因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媒介融合逐渐成为学术界各专家学者探索的重点内容,媒介融合将会为我国的广播电视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想要加快广播电视产业前进的步伐,广播电视的体系有必要在大传媒管理设置、广播电视属性定位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1广播电视媒介融合的具体模式1.1移动媒体广播手机在21世纪是与人们寸步不离的工具之一,因此,将广播与手机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广播的伴随性优势和手机的便携性优势发挥出来。利用手机收听广播的形式包含两种:其一是利用手机内置的FM广播协调器,这是用手机收听广播的普遍方式;其二是在WIFI、3G、GPRS等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使用手机上网的形式进行网络广播节目的收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